少年时代董存瑞用过的铁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全国解放战争馆里,陈列着一把铁钩,这是董存瑞少年时代参加民兵自卫队,破坏日军电话线时获得的战利品。

1929年,董存瑞出生于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0年,他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被选为儿童团长。他带领儿童团员们站岗、放哨、掩护八路军干部。他还经常和民兵一起抓汉奸、叛徒,递送情报,侦察敌情。1943年,14岁的董存瑞参加了民兵自卫队。在一个繁星闪烁的晚上,他们向小北川出发了。小北川是向解放区护送干部、运输弹药和粮食的一条重要通道。敌人在这里增设了5个据点,据点间都有电话联系。民兵的任务是割断敌人的电话线,使敌人成为聋子和瞎子,为主力部队拔除这5个据点做好准备。他们赶到指定地点后,在"沙沙"的风声掩护下,董存瑞小组最先锯断了一根电线杆,接着又锯断了八九根。电话线吃不住十来根电线杆的重量,"哗啦"一声倒在地上。大家一起动手,砸磁壶、割电线,不一会儿,民兵们就扛着一卷卷电话线,兴高采烈地回到南山堡。

第二天,敌人又把电线杆重新埋起来,架上了新的电话线。董存瑞和民兵们再次出击,这次他们把电线杆锯成几截,把磁壶砸碎后,将铁钩子也拿回来。临走时,董存瑞又在电线杆周围埋上地雷,让架线的鬼子先啃几个"铁西瓜"。这样不但掐断了敌人的通信联络,还炸掉了几个查线的鬼子兵。他们拿回的铁钩子,也成了"破交"用的工具。

1945年8月,刚满16岁的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为人民荣立大功3次,小功4次。1948年5月,我军攻打敌人隆化中学据点时,董存瑞担任爆破队长。他带领爆破队员们用炸药包炸毁了敌人一个又一个碉堡,为我军胜利前进扫清了障碍。就在这时,敌人在一座桥内修的暗堡开始射击了。董存瑞拿起一个炸药包,对身边的战友说:"掩护我!"就向敌人暗堡冲去。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董存瑞几个起卧,就来到了桥下。但是,光秃秃的桥下放不住炸药包,支架又用完了,怎么办?这时,我军的冲锋号响了,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开始冲锋,而敌人暗堡中的机枪射击得更凶猛了;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董存瑞心急如焚,他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做支架,手托炸药包,拉燃了导火索……

董存瑞牺牲后,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战斗英雄、模范党员,并以英雄的名字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热河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命名隆化中学为:"存瑞中学"。1957年5月29日,朱德总司令为董存瑞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家乡人民为永远纪念董存瑞,把他用过的铁钩子赠给军事博物馆收藏。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