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等五省举行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文本汇总编制协调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国家文物局的关心指导下,2012年2月29日,经江苏、辽宁、陕西、浙江、湖北等五省协商,由江苏省文物局牵头组织,在南京举行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文本汇总编制协调会。江苏等五省文物局和南京、西安、荆州、襄阳、兴城、临海等六市文物局负责同志,各地城墙管理机构以及申遗文本汇总编制单位南京大学文化和自然遗产研究所有关人员等三十余人参加会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遗产处副处长佟薇应邀出席会议。
  2011年5月,国家文物局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工作。“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纳入了南京、西安、荆州、襄阳、兴城和台州等六座城墙,分别代表了明清时期的都城、二级王都、府城和卫所等不同等级城市的城墙。为作好联合申遗工作,江苏省文物局主动与各省文物部门沟通协调,在各省、市文物部门和申报单位的支持下,在很短的时间内促成此次会议的召开。此次联合申遗协调会由江苏省文物局牵头组织,是全国跨地区联合申遗工作创新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得到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的充分肯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江苏省文物局副局长刘谨胜出席会议并讲话,对申遗文本的汇总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能以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文本汇总编制工作为契机,与各省文物部门通力协作,建立明清城墙的保护与合作平台,促进各地明清城墙的保护、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江苏省文物局作为联合申报牵头单位,将认真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积极发挥服务和沟通协调作用,配合各省文物部门,做好文本的汇总编制工作。
  会议上,南京大学文化与遗产研究所在各地申遗文本初稿的基础上,汇报了申遗文本汇总的思路和构架。各省、市及申报单位参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汇总思路的初步共识。会议还讨论并确定了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文本汇总编制机构组成、联合会签流程等细节。各申报单位与南京大学文化和自然遗产研究所签订了申遗文本汇总编制合同,共同委托南京大学文化和自然遗产研究所完成“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文本的制定。会议还成立了联合申遗文本汇总编制联合机构,并落实了人员和经费,确保2012年3月底前完成申报文本编写工作并上报国家文物局。会议还一致同意在此基础上,积极促成明清城墙申遗和保护联合机构,形成协调合作长效机制。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遗产处副处长佟薇充分肯定了江苏等五省六市联合申遗的重视和支持,指出会议的召开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十分契合当前世界遗产系列申报的主流趋势,对明清城墙的申遗工作将有十分积极重要的作用。佟处长同时希望能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逐步建立明清城墙申遗省际协调机制。
  据研究,明清两代曾建造过大约4000座以上的带有城墙的城市,但迄今依旧比较完好保存下来的不到10座。中国明清城墙是冷兵器时代城防工事体系的杰出范例,其建筑技术、设计思想、用材、功能等,既体现出内在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但是在不同的地域系统中又呈现出不同特征,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在中国五千年的城市文明历程中,明清城墙不论从形制变化,还是建造技巧方面均发展得最为完备成熟,是东亚地区城防设施与城防系统的杰出代表。申报清单中的六处明清城墙成为4000座城墙的最终代表和见证。在当今城市化的浪潮中,这些硕果仅存的明清城墙变得极易损坏。将其列入“世界遗产”,有助于保存这种特定历史时期的杰出的文化范例。这几座城市的明清城墙完整的构建了由南方至北方,从都城到县城,代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范围内的不同城市级别、不同地域范围却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中国城市制度体系,其中南京明城墙属于京师城池规格,西安明城墙属于二级王城,荆州、襄阳、台州古城属于府城,兴城是中国仅存的明代卫城并一度做过县城,充分展现了中国恢弘的城市格局的差异性和功能互补性,证明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宏观架构与功能体系。 (江苏省文物局 宋炯)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