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炜萌画笔下的新韵典雅
秋后的一个下午,太阳已经收敛了威力,在潘炜萌的画室看看画、聊聊天,时间仿佛慢了脚步。他的画室安静,他的画也安静,只是安静之下潜沉着一脉顽强的生机。
仔细体味,他的静里带着点低回的其笔下的花少有争艳的欲望与资态,常常略低着头,有一种凝颜敛眉的风致。似把光彩让给姿态自如活泼的禽雀。任其于一低头一回首的瞬间展示动人的神采,画中的禽雀虽多而有生趣,姿态也是安静自处的那种,即使立于枝头自梳毛羽,有着欲坠的惊险,也依然是宁和清寂的,而一动一静之间,作品中隐隐有了一丝互动。虽不是跳跃的,但却有着一种不易觉察的内在坚韧。
古人说,画如其人,确实不是虚言,只不过是特定的文化与批评氛围,把人的现实道德素养当作了一个重要标尺,使这个人的艺术标准最终有些不堪重负了。如果我们能够心平气地把人当作是一个双较复杂的社会存在,可以从这些复杂的状态中抽样出比较稳定的,属于先生精神气质(而不是一时一地的情绪)及后天习得的,也是相对稳定的文化品性当审美趣味,那么我们再来“知人论事”再来说“艺如是人”那就会觉得恰当而妥当了。
潘炜萌说自已画画纯粹靠着一种“天然”的喜欢,他不喜欢太多的繁杂的交往,生活安定了后,最喜欢呆的地方就是画室,可以整天整天呆着,把他在自然中看到的一花一木细细地诉诸笔下,那就是一种享受了。他说不一定要有什么明确的追求,只是把画画好。他不习愦于诉诸概念与文字,而把明确的追求放在绘画里头了。显然,他的画已经有了标准与取向,个人的性情在与。浙江美院的学习经历给了他一种比较明确的趣味,那就是从宋画衍生而来的一种花鸟传统,寻求一种静穆中的生机,一种以物现物的生命状态。这样说也许显得过于文雅与抽象,于潘炜萌只是一种直觉。
(文/黄海燕)
潘炜萌简历
潘炜萌 笔名谷缘斋,1970年出生于福建厦门,工笔花鸟画职业画家。
1997年 进修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
2000年 再次进修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
2007-2008年 在厦门宏宝斋画廊举办3次个人作品展,极受好评;
1994年“国际和平杯”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
1995年“跨世纪新人”精英杯书画大赛银奖;
1997年“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大赛”二等奖;
1998年 中国金陵印社主办的中国“金陵杯”书画大赛,并获得金奖,
并由中国金陵印社总部永久珍藏;
1998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享杯”中国画展,并获优秀奖;
2006年 入选第六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2008年 再次入选第七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2009年 入选徐悲鸿中国画大展;
2009年 作品入选庆祝建国60周年——福建省当代美术精品大展暨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福建省作品选拔展;
2010年 入围中国首届当代工笔画大展;
2011年 入围第八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作品被主办方收藏。
出版记录:
Ø 《潘炜萌工笔花鸟画画法及选集》 天津杨柳青出版社
Ø 《70后水墨》 北京华夏中艺文化发展中心艺术部落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