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师原作 为当代摄影补课
“原作100:美国收藏家靳宏伟藏20世纪西方摄影大师作品中国巡回展”2月18日下午来到广州,在广东时代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在摄影术已进入比胶卷时代更易拍易得的数码时代,提及照片“原作”,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对于很多持有“摄影=图像=图片”这样“常识”观念的人来说,也许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也是这个展览要面对的主要现实,是它希望发起关注和讨论的要点。
今天,摄影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同,但自艺术诞生之日起就有的“原作”概念,如果面对的是一幅画或一尊雕塑,都让人不难理解,而如果针对一张照片,却会让人顿生疑惑——众所周知,照片是可以无限“复制”的。正如“原作100”策展人王璜生(微博)在谈及展览缘起时提到的,摄影是伴随着工业技术革命和社会生活重大变革而诞生并逐渐普及的,从诞生开始,摄影总是与“复制”联系在一起,摄影的社会学特性包括其复制的社会性意义,以及摄影对社会内容的反映、介入和表达,成为人们关注和看待摄影的基本态度和出发点,而摄影作为艺术学和历史学的“原作”概念渐渐被公众忽视。在解释本次展览的关键词“原作”时,王璜生指出,所谓“原作”,是指摄影家、摄影艺术家拍摄后亲自进行后期制作完成,或在艺术家亲自介入指导而由制作工作室按其要求完成的作品原件。这样的作品原件,体现了艺术家对其作品的丰富、微妙、严格、分寸尺度等的把握和美学要求,既隐含着艺术家的个人性和独特性,也包含了时间、历史、技术等独特因素。王璜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原作”,反映了摄影史的具体真实过程,有一种来自艺术家和历史深处的丰富微妙的生命信息,将是公众在直面这些摄影“原作”时能真切感受到的。
时代美术馆策展人梁健华介绍,此次“原作100”展览,是在美国收藏家靳宏伟的收藏基础上,挑选出百余张二十世纪摄影大师原作,其中包括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布列松、安迪·沃霍尔、辛迪·舍曼、山本昌南、达明安·赫斯特等等。梁健华将这次展览形容为对中国当代摄影一次重要的“补课”。1893年法国人达尔盖发明摄影术后,随即在西方引发了摄影和绘画各自的身份危机:绘画在被摄影占据了记录功能后,被迫从新考虑绘画究竟是什么,即不再需要描摹自然之后,绘画能做什么?同样,照片试图越过记录功能,成为艺术作品时;怎样才能成为摄影自己,而不是绘画的延续?这场讨论在绘画中加速了现代主义艺术的诞生,同时也让摄影明确了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地位。中国在摄影术发明后几年,就引进了这门技术,但仅仅作为留影工具存在,并没有参与到那场讨论当中去。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摄影作为一个艺术门类,迅速加入到中国艺术发展当中去。很明显的,在没有展开对摄影本质讨论和创作的前提下,就无法清楚表述记录性摄影和摄影艺术作品的差别、现实与照片中图像的关系等等这些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次展览无意归纳、陈述摄影的本质,但它通过提供直面原作的机会,希望由此引出对摄影本质的讨论、认知和关注。
“原作100”按照时间顺序,将二十世纪西方摄影大师的作品陈列展现,策展人蔡萌表示,即使很熟悉这些作品,也值得花几小时细细观看。摄影在其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里,促生了难以计数的影像和拍摄者,而能够促使摄影成为一门独立艺术而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凤毛麟角,恰恰就是这少数人的成就,使得摄影家可与其同时代其他艺术领域的大师们相提并论。从这些构成二十世纪西方摄影传统的节点性人物的经典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在摄影风格和语言上的探索与创新,更能看出其独特的艺术思想和鲜明的艺术观念。他们探讨摄影本身,探讨摄影中迷人的影调节奏,微妙的反差,精致的构图方式,高超甚至极具个人风格的制作工艺,使得摄影语言保持高度纯化,进而从摄影本身去思考摄影,观察世界,关照内心,见证人性以及建构自我。蔡萌希望,这次展览,能给公众打开欣赏和认识西方摄影传统的新视野,在看到西方摄影大师原作,直接感受原作魅力的同时,反思中国当代摄影创作和教育中的缺失。
丽莲·巴斯曼
无题,1950年
丽莲·巴斯曼出生于1917年,是时尚摄影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均代表了女性化的精髓——感性,不可预知的神秘以及淡淡的怀旧气息。她的独善其身,在对于人体肢体语言的独具慧眼,在于将商业文化注入艺术气质的浪漫风格,在于创意无限的勇气和终其一生的执著。
戴安·阿勃丝
女人和她的猴宝宝,纽约,1971年
戴安·阿勃丝1923年出生在纽约。上世纪60年代,她两次获得了Guggenheim奖金。她的风格非常特别:她总是在拍摄那些被社会遗忘的人,比如侏儒、巨人、变性人、裸体主义者和在马戏团表演的一些怪人。这些照片让许多健全人怀疑:到底谁是怪人?
伊莫金·坎宁安
爱德华·韦斯顿与玛格丽特·玛莎,1963年
这是美国著名人像女摄影大师伊莫金·坎宁安于1963年拍摄的人像照片《爱德华·韦斯顿与玛格丽特·玛莎》,画面中的人物,是有摄影界毕加索之称的爱德华·韦斯顿与他的情人玛格丽特·玛莎。镜头前的两人,恣意,舒展,充满缠绵爱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