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巧手微缩颐和园六古建
记者 王海燕 通讯员 陈厚舜
63岁的杨增华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用自己的双手“复建”圆明园。
听着挺悬乎?但杨增华挺有信心。他所说的“复建”,是用自己独创的古建微缩技艺再现圆明园的历史盛景。
作为先期的试验,杨增华已经成功微缩了颐和园的宝云阁、“四柱七楼”的牌楼、寄澜亭、留佳亭、秋水亭、清遥亭等6座古建,并由此获得了北京农民艺术节民间艺术品评比优秀奖。
这位海淀民间艺人,目前正在广招学徒,力图完成用微缩技艺再现圆明园亭台楼宇的梦想。
民间艺人独创古建微缩技艺
杨增华,海淀六郎庄人,打小就对中国古建筑着迷;16岁开始学习木工和木刻,掌握了古建的“石木瓦力土,油漆彩绘糊”技艺。凭借古建手艺,他还曾参与过万寿寺、颐和园的古建修缮工程。
“修古建有修古建的规矩,楼、台、殿、阁怎么建,都有一套固定的口诀。”采访时,杨增华现场说了几套口诀,诸如“冲三跷四铁半椽”“柱高一尺柱顶一寸”“窗户离不开方”“麻钺梁六分头”等等。这些外行人听如同“天书”的口诀,在杨增华看来都是古建修建的“秘籍”,“掌握了口诀,修古建不是难事。”
杨增华琢磨微缩古建还是近几年的事。“有人主张复建圆明园,这得是多浩大的一项工程!我心想着,如果能用一种办法把当年圆明园的建筑一一再现出来,不也能起到复建的效果吗?”
如何“复建”,杨增华有一套自己的想法。“用古建木工的技艺,辅之以木刻的技艺,按比例缩小,重现圆明园古建。”
这个想法可行吗?当过古建木匠、会木雕的杨增华决定试一试。首先就从人们熟悉的颐和园开始。
原工艺原样式, 微缩古建样貌逼真
杨增华微缩颐和园古建的想法,得到了海淀区文化馆、海淀镇文化馆的支持。过去几年里,颐和园的宝云阁、“四柱七楼”的牌楼、寄澜亭、留佳亭、秋水亭、清遥亭等6座楼台亭阁的微缩品相继在他手下诞生。
在杨增华的家中,记者看到了其中一件微缩作品——颐和园宝云阁。这件作品底座边长60厘米,高75厘米。从建筑造型上看,微缩品和位于颐和园佛香阁西侧、真正的宝云阁相差无几。
据了解,颐和园宝云阁,又称为“铜亭”,始建于乾隆年间,高7.5米,重207吨。虽为铜制,但完全按照木构架建造。这座铜亭也是我国目前尚存的工艺最精致、体量最大的铜铸品之一。
杨增华说,他的微缩版宝云阁是按照真实宝云阁的1/10大小制作的。“各个部分的比例都是1:10,在制作上严格遵循原工艺、原样式。微缩后各类构建尺寸的误差在微米到毫米之间。”
比如宝云阁的望拱,老杨就是用古建制作工艺的口诀“嘴七脑八耷拉十”制作的,口诀介绍了望拱的制作尺寸、形状、锁铆等古建工艺;再比如微缩宝云阁的母角梁、子角梁、歇山、耍头、升斗、散斗等,也都是按古建工艺磨削制作、并接缝安插的。宝云阁屋顶的走兽等也是按古建木雕工艺雕琢的。
从宝云阁到留佳亭、秋水亭……每一件古建微缩艺术品,从制图到最后竣工,杨增华至少要用半年时间。每件微缩作品的内外结构形状,都与真实古建相同,甚至每一扇门窗都可以打开。
在海淀文化部门的推介下,杨增华的古建微缩技艺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除宝云阁外,其他5件颐和园古建微缩作品都被机构或个人收藏。而杨增华本人也获得了“海淀鲁班”的美誉。
广收徒, 冀望再现圆明园亭台楼宇
用木工、木刻技艺微缩古建的试验成功了。杨增华用双手“复建”圆明园的想法,似乎并不荒诞。
杨增华说,颐和园有10多处宫殿群,而圆明园有40多处宫殿群。历史上,圆明园内有匾额的楼台亭阁就有600座。但留存有照片资料的,几乎是凤毛麟角。这些建筑的真实模样如何,很多人都不知道。
“其实,再现也不难。只要能找到‘烫样’。”杨增华所说的“烫样”是中国古建的“术语”,其实就是模型小样,“据说在国家图书馆就有。”如果有可能,圆明园的勤政亲贤殿、春雨轩殿、南山得树亭、廓然大公、观澜堂、慎德堂、含碧堂等主要楼台亭阁,都可以用微缩技艺重现。
但对于杨增华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寻找“烫样”,而是他的年纪。“我今年已经63岁了,要想用微缩艺术重现圆明园古建,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需要年轻人的加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