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碧泉:结缘瓷塑(图)
宋代人物瓷塑十分工细,以现实人物为蓝本,表现人物的不同表情,辅以冠帽服饰、道具等,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忠实体现出人间的喜怒哀乐,即便是佛教雕塑也在形象面貌和肌肤刻画上显示出凡人之美。
陆斯嘉
2011年6月,一件产自南宋景德镇窑的青白釉观音座像在香港佳士得以2530万港元高价成交,然而时光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因城市基础建设等原因出土的宋代瓷塑还少人问津。机缘巧合,当时26岁的叶碧泉撞入了古代瓷塑世界。
在上海市区一家古玩城,《东方早报(微博)·艺术评论》记者见到了这位浙江籍藏家。十几年来,他收藏的200多件古代瓷塑多出自景德镇湖田窑,多数藏品藏于浙江和上海的家中。
叶碧泉从大小不一的盒中取出所藏几件罗汉、童子、观音、释迦牟尼佛像……岁月剥落了瓷塑釉面,数件人物的双手或前臂也不同程度残破。在叶碧泉看来,伤残是岁月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历史的另一种昭示,手中这些虽残犹美的器物给他刻骨铭心的震颤与感动。
1971年出生的叶碧泉是在古窑遍地的浙江龙泉长大的,五六岁时就在河水里捡瓷器碎片,放满一抽屉。捡瓷片、集邮票、玩火花,纯粹出于爱好。长大后,他开过服装店,做过各种生意包括瓷器买卖,但对瓷器的喜好不曾改变。
1998年,叶碧泉在杭州古玩城地摊上一堆破破烂烂的物件中,以600元买下一尊半身罗汉,在欲离去时被人轻拍肩膀。交谈得知,对方是一位李姓台湾学者,相中了他手中的罗汉,希望叶碧泉转让,还嘱咐他以后多收一些,有多少要多少。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许多城市大兴土木搞城市建设,北京、南京、杭州、扬州等历史名城在基建中出土了大量古瓷碎片和瓷塑,而残缺的瓷塑并不像官窑残片那样受到重视,只是偶被国内从事艺术和文化的学者收藏,大部分都流向海外,被李先生“点了一下”的叶碧泉意识到瓷塑的经济和收藏价值,此后便留意古玩城里的瓷塑残件,也从一些常年跑基建工地的贩子处收罗。
在为李先生寻找宋代瓷塑的近一年中,叶碧泉逐渐认识了瓷塑经济价值背后的历史和艺术性。他告诉《艺术评论》,宋代雕塑庄严、典雅、淡泊、稚拙,无斧凿痕迹,见之清新爽目。宋代人物瓷塑十分工细,以现实人物为蓝本,表现人物的不同表情,辅以冠帽服饰、道具等,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明显区别于唐代臃肿、比例夸张的造型。宋代瓷塑取材于世俗生活,更忠实体现出人间的喜怒哀乐,即便是佛教雕塑也在形象面貌和肌肤刻画上显示出凡人之美。
“1998年我看到一尊残破的罗汉像,当时就被它的神韵和感染力迷倒了,让人见到它就会心而笑,哪怕3岁的孩子看到它也会笑。”被瓷塑魅力感染的叶碧泉在为李先生寻宝大半年后就不再“供货”,而将瓷塑揽为自己的收藏。
在他的瓷塑藏品中,记者看到两个瓷塑娃娃。一个侧卧在地上、头枕着小鼓,另一个直立着伸出双臂,但因手部截断无法判断是否捧物。叶碧泉介绍,瓷塑娃娃是古代达官贵人家孕妇的“握喜”,祈求家添贵子。当时的瓷塑是王亲贵胄府上的玩赏之物,非黎民百姓能够拥有。宋代许棐的诗歌《泥孩儿》“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少妇初尝酸,一玩一欢喜。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岂知贫家儿,生子瘦如鬼。弃卧桥巷间,谁复顾生死?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便是对人轻泥贵,人不如泥的佐证。
收藏十余年来,叶碧泉感受最深的是自己与瓷塑的缘分,似乎他与宋瓷是磁铁的两极,相遇便牢牢吸引。一次,叶碧泉在杭州买下一尊罗汉的身体,一年后又在北京购得一只罗汉头。当他把身首相接时,脖颈处的三角形段切面完全重叠。叶碧泉怎么也想不到,时隔一年、身首相距千余公里的罗汉居然在他手中重逢,“这不是老天的安排,一定让我收藏吗?”
2002年,叶碧泉在城隍庙一处古玩店看中了一对3万元的罗汉,店主告诉他已被台湾客人预订了,还要求配一副红木底座。惦记着罗汉的叶碧泉几乎夜不能寐,一周后又赴该店,而那对罗汉竟然还立在那儿,一问方知台湾客人出国联络不上又未缴订金。店主半开玩笑说:“你真的要,就两万二拿走吧。”叶碧泉毫不迟疑地抱走了罗汉。几小时后,叶碧泉得知另一位外地藏家一下飞机就赶到城隍庙,此时正遗憾与早就看上的罗汉擦肩而过。十年前的一场收获,而今回忆起来,叶碧泉仍然很兴奋,他敲着桌子说,“你看真是阴差阳错被我买到了,你说是不是缘分啊!”
瓷塑题材多为罗汉、观音、童子、佛道教人物和仕女,一般瓷塑的高度约在20多厘米,叶碧泉很希望能找到几件大尺寸的瓷塑,一来丰富藏品多样性,二来为出本书做好准备。几年前,他在合肥见到一尊30多厘米的佛像,但200多万元的高价难住了叶碧泉,但他并不惋惜,“我深信,人与物是有缘分的,我和这尊佛像的缘分未到,如有缘分,它转个弯也会来到我面前。”
Q&A
收藏十问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2002年在城隍庙买到的一对罗汉。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儿时在家乡河边捡到的瓷片。
Q:你是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受到一位台湾藏家的启发。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以藏养藏。
Q:你的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购买?
A:古玩市场和圈内朋友。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200多件。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收藏爱好者。
Q:有一天你能放弃你的藏品捐出吗?
A:目前没有这个想法。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各式各样的瓷塑,让人看到人间百态。
Q: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