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王氏缂丝“复活”清朝乾隆缂金龙袍

    

王建江展示“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的扫描图。 李克祥 摄  

    15日,在苏州相城王氏缂丝工坊内,第六代传人王建江展开一件“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的扫描图,讲述了复原这件龙袍的艰辛历程,以及传承缂丝技艺的不易。

  王建江介绍,他是受首都博物馆的委托复制这件龙袍。从2009年10月起,他和另外3人历时2年3个多月才全部完工。其中光是打样,他就来回6次赶赴北京与原件进行对比。“不管是材料、图案还是色彩,我们都要做到和原件一样,不容半点疏忽。” 王建江说,为此还曾两次返工。

  龙袍原件是乾隆皇帝接见大臣或外国使者等场合所穿,复制好的龙袍则已于2月2日运往中国社科院。记者今天在扫描图上看到,龙袍以“卍”字纹打底,9条金龙气势雄伟,象征着皇权至上。

  苏州王氏缂丝与首都博物馆的渊源已延续多年。早在2006年,就受该馆委托复制一件明朝万历皇帝的“衮服”,为此工坊的5个人花费了3年时间。
 

  与万历“衮服”相比,乾隆龙袍的难度更大。王建江说,乾隆龙袍要用当时的工艺和手法进行复制。这件龙袍80%以上用的是金线,共用掉了10桶长达5万米的金线,而金线的特点是硬度要比普通的线高出很多,不易于控制,而且所用的金线有4种颜色,不小心搞错了,就要前功尽弃。

  整件龙袍的制作要经历18道工序,最难的是要分9部分进行制作,分别完工后再拼接成一件完整的龙袍。各部分上的图案不能出现偏差,否则拼接后整件龙袍的图案也会出现偏差。王氏缂丝工坊复制出的龙袍,获得了社科院丝织专家的肯定,这让王建江颇感自豪。 (张陆颖 李克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