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美陶:动了感情的瓷塑

  石湾陶塑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产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岭南地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丰富独特的陶土资源、水路通达的交通条件,让自古就有陶瓷业基础的石湾很快发展成为岭南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从明代的鼎盛期到如今的陶塑艺术新热潮,石湾陶塑脱颖而出,成为了民窑中的佼佼者,并深受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为此,嘉德在线(微博)专程采访了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建芬女士。在她的引领下,我们逐渐了解了石湾地区的陶塑文化,并深深喜欢上了这一能传达情感的陶塑艺术。

  据介绍,石湾陶塑是在日常实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创作题材也源于丰富的岭南文化,如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神话故事中的传奇人物、神兽,以及现实中的动植物等等,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把玩起来趣味十足。

  大自然赐予了两广地区独特的陶土资源,这里的陶土耐高温、粘力强、可塑性极高,非常适宜人物、动植物等各种陶塑的写实性雕塑。人物的表情、动物的毛羽都可以非常精细地塑造出来,达到生动立体、传神达意的效果。另外这种陶土并不像瓷土那样细腻而略显拙朴,用其烧制出来的陶塑气质浑厚、粗犷,别有情趣。

  丰富多彩的釉色给石湾陶塑穿上了一件亮丽的外衣,目前,石湾陶塑的釉色共有90多种。由于石湾陶土较为粗糙的特色,陶塑艺人往往会在陶胚上多次上釉,使得陶塑在色泽上呈现一种古朴厚重之感。同时,石湾陶塑还吸取了中国画中留白的艺术特色,在表现人物脸、手等人体肌肤时,还原泥胎颜色使肌理表现更加真实。又依靠浑厚斑斓的釉色,线纹飞动,衣纹折叠,表达人物情感,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

  在造型技法上,除传统的刀塑、按塑、捏塑、贴塑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石湾特有的胎毛技术,该技法自清代黄炳始创,传至石湾动物塑一代宗师区乾手里,加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炳在21世纪独创的绒毛制法,可使陶塑动物前所未有地呈现出逼真生动的毛发,根根可数,栩栩如生,立体效果绝佳。

  据介绍,这一岭南民间陶瓷艺术瑰宝于2月10日亮相国内资深艺术消费网站嘉德在线(www.artrade.com),并分别以“浑厚斑斓——当代石湾窑祥龙瓷塑专场”和 “以民为本——当代石湾美陶佳作专场”两个专场形式呈现。嘉德在线负责人告诉我们,“此次拍卖,我们精选了一批适用于家居玩赏、收藏怡情的当代石湾美陶佳作,以展现民俗之美,并希望更多的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喜爱石湾陶塑艺术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