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三百年的传承与坚守
刻刀起,笔墨落,轻轻揭起近乎透明的薄纸,一幅吉祥的财神图便跃然眼前。刀虽然不是很锋利,纸张也不值几分钱,但一刀刀地刻画,一张张地印刷,却费尽了艺人的心血。没有大富大贵的奢侈,贴到灶台、墙上,带给百姓人家的却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小康喜庆,这就是年画。
清河镇木版年画在惠民县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了。当年清河镇最早的艺人王画三,轻挑着担子,口唱着歌谣,从天津蓟县来到了繁华热闹的清河镇。乾隆五年,黄河夺取现在的河道入海之前,我们滨州家门口的这条河叫做大清河。有一个极为繁盛的码头,因河而兴,而码头所养育的市镇就取名清河镇。清河镇因水而兴、扼渡口而荣。南来北往匆匆的行旅在驻足待渡的同时,也把四方的财富与文化汇集在这里。王画三,这个贫穷却优秀的农民艺人,带着杨柳青的画风,落户这里,开启了清河镇木版年画的历史。
清河镇木版年画最为繁盛时,镇上的画店达到了65家,单就王氏家族就有38家。但随着工业印刷的通行,历尽繁华的木版年画日渐衰落。在这个民间智慧受重视的新时代,清河镇木版年画成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21代传人王圣亮是新时代的农民艺术家,他北上杨柳青、南下杨家埠潜心学艺,并悉心学习了兵圣孙武、胡集书会、魏氏庄园等厚重的历史文化后,王圣亮给粗犷质朴、大红大绿的清河镇木版年画找到了重现辉煌的突破口,让这一方水土的精彩在今天重获新生。
与天津杨柳青等地的年画不同,传统的清河镇木版年画只印不画,全部用木版套印,色彩绚丽,粗犷大方。刻版的木料必须要用梨木或杜木,现在杜木已很少见,于是王圣亮搜罗了不少梨木。刻版是个细活,不能急也不能躁。靠着深厚书画功底,王圣亮的木版底稿栩栩如生,刻出的版层次分明,质量明显高于一般艺人的作品。
小记者们好奇地摸摸刀、试试笔,给年画上上色,围拢在王圣亮面前看那画纸揭开的瞬间。“原来年画就是印画啊!这么印出来的啊”,小记者们排着队要尝试自己做年画,要送给城里还在加班的爸爸妈妈。在济南南部山区的旅游景点上,年画、泥塑现场制作已经成为景点最火热的一个项目。因为成年人愿意让眼睛在财神爷的欢笑里寻找童年的影子,因为孩子们愿意让小手在雕版的涂染中沾上五彩的颜料。
“大船载的是明水米,小船载的是莱州盐,这船载大货,那船载竹竿。这些货要运到哪里去?它顺着小清河就上济南啊”,《王小赶脚》优美的唱腔告诉我们,吕剧就是这小清河养育大的。但其实有一条河流或许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那就是养育胡集书会和清河镇木版年画的大清河。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