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只有苏富比敢告状

  詹皓

  香港苏富比(微博)拍卖公司日前状告一位中国内地买家,称其在去年秋拍举牌买下一件赵无极作品后,一直没有付款。

  据悉,该买家是由于资金链出了问题才迟迟不付款的。

  一个艺术品投机商碰到资金链出问题,大众的一般思维多少有点幸灾乐祸。但如果我们的思维不仅仅局限在一人一事上,就会惊觉:其实天价拍得艺术品至今不能付款的大有人在,为何只有苏富比敢于走法律程序?

  一位拍卖人士向笔者透露,他们公司的拍卖实际付款比例大约在九成左右,熟悉拍卖内幕的人都知道,假如这个数字为真,表明该公司的运营超级健康,更多拍卖公司最后的违约率他们不敢透露。根据国内几大拍卖公司实际向国家交税额倒推,他们普遍的实际成交额只有对外宣称的四分之一左右。那么,剩下那么多不付款的,拍卖公司为何不学苏富比也走法律程序,却选择了沉默?

  面对老赖,拍卖公司选择沉默的背后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有人介绍经验说,有些老赖本来就是联手假拍做高拍卖价,然后企图在一级市场牟利的,有些是一时头昏拍高了,事后反悔的,有些是送拍人见现场没人应和,没办法只好自己顶回去的,还有些是拍卖公司的大客户,本来就是利用资金杠杆的,拍卖公司也奈何不得的。所以,即使不付款,拍卖公司为了表面好看吸引社会注意,或者为了留住客户,往往忍气吞声。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额这几年里快速放量,在国际上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甚至称“中国已成为世界艺术品第一大交易中心”。但是想想那些迟迟没付的款,我相信,各大拍卖公司老总心里都别有一番滋味。

  有家拍卖公司的业务经理就很有感慨地说,别看我们公司的成交量小,但却是没有水分的,心里踏实。

  泡沫,吹起来的时候很好看,灭起来却很快,而艺术,追求的是内心力量和手上技艺的日积月累,同泡沫的特征格格不入,用泡沫的方式对待艺术,长期看,几乎是绝路一条。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