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馆里体验文化新年

  “逛展览、看民俗、学知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过年”渐成一种时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新年假期,春光明媚,微风不寒,充满文化氛围的各大展览馆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与平时相比,假期里各大展厅明显热闹许多,很多市民都是扶老携幼全家出动。 
   
  为迎接龙年新春,河北省博物馆不仅继续开放《河北省城镇新貌摄影展》、《燕赵古迹》、《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成果展》等展览,还精心筹备了《龙年说龙》展览,除此之外,通过网上预约,还可在二楼古代壁画临摹工作室,一睹高洋墓壁画1995年的临摹本和临摹绘制过程。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省博物馆入口处看到,参观者已经排成一字长龙,等待检票入馆。通过网上预约,记者在领票处拿到了古代壁画临摹工作室的限量门票,走进二楼展厅,一幅巨大的临摹版高洋墓壁画映入眼帘。据工作人员介绍,1989年北齐高洋墓壁画刚出土时鲜艳如初,揭取后壁画才逐渐脱色。此次他们采取“复原临摹”,依据现场照片、文字记录等各种资料,对局部脱落、褪色以及错位等合理复原,力求再现壁画当时的风貌,这种方式在全国也不多见,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在《河北省城镇新貌摄影展》的展厅内,68岁的王新文老人正全神贯注地欣赏着作品。“今年我最喜欢这个展厅,18岁从天津来到石家庄,一眨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初的小‘村庄’已经旧貌换了新颜。走在这些作品间,不觉让人感慨万千,城市的变化可真大啊!”王老还告诉记者,他住在北站附近,早上8时多就骑自行车出门了,为的就是来看新年展览。 
   
  带着全家人到博物馆参观的市民张先生则表示,过年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积累。“现在都说‘文化过年’嘛,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打麻将玩扑克太没意思,整天胡吃海塞又太不健康。带着父母小孩看看展览,在作品中去体味和感受浓浓的年味,又时尚又健康还能增长知识。” 
   
  “欢迎大家走进《龙年说龙》展览。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在龙年到来之际,让我们穿越古今,探索龙的奥秘……”刚走进4号《龙年说龙》展厅,博物馆首批招募的小讲解员王张就迎了上来,他那清脆稚嫩的讲解声,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聆听。 
   
  此次公开招募的志愿者最小的9岁,最大也才12岁,别看年纪小,可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拗口的生僻词语和又难又长的解说词,他们各个都能倒背如流。 
   
  “这些小哥哥、小姐姐真厉害,明年我也想当小讲解员。”8岁的孟亦霜在留言簿上说。据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以后该馆将把小讲解员培训作为一项常态工作,邀请更多的孩子们参与到展览服务中,让他们在了解更多历史文化知识之余,养成服务社会的优秀品质。(新华网河北频道)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