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进入卖萌时代 四川博物院现可爱文物

“古人一卖萌,神都挡不住”文物萌照组图
近日,一组被称“古人一卖萌,神都挡不住”的文物“萌照”在网上火了起来。图片中文物或憨态、或搞笑的形态被网友们热议。有的网友“鉴定”文物为古代版“愤怒的小鸟”,有的网友给这些文物取上诸如“天然呆”“鼻孔哥”等喜感的现代名字……网友们惊呼“这是一个连文物都卖萌的时代!”与此同时,成都商报记者昨天在四川省博物院里发现,这里也有一批可爱的文物。
文物网上“卖萌”
商代文物酷似愤怒的小鸟
日前,山西博物院馆藏的一件商代青铜器鸮卣的照片被某博友发到了网上。这件青铜器外观酷似著名游戏“愤怒的小鸟”中的红色小鸟,有着圆圆的眼睛和更圆的身体。据介绍,这件高约20厘米的青铜器在古代用作盛酒,是商代晚期精美的艺术品。
随后,不断有网友上传自己在各个博物馆“斩获”的萌文物照片。一只被命名为“天然呆”的陶羊格外受欢迎,不少网友觉得这只“羊”的眼神很可乐,“萌翻了!”很快,收藏那只“萌”陶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就通过其官方微博告诉大家,它的学名叫陶卧羊。一张商代青铜鸟尊兽的照片被传上网后,有博友因其阔嘴凸眼而大呼其是游戏“祖玛”的文物版。西周鸟纹兔形觥被命名为“小短腿”,战国错金银马首型青铜车被命名为“鼻孔哥”,网友们一边转发着微博一边评价这些文物“肯定是有人穿越回去留下的。”“尤其是在看到一些萌萌的文物时,我就会大笑,顿觉古人的可爱。”博友们纷纷表示,“人类已经阻止不了文物卖萌了!”
省博也有“萌”文物
乌龟鼻孔不“周正”变成了猪
那么,就在我们身边的四川博物院有什么可爱的文物呢?昨日成都商报记者来到四川博物院,该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院内这种类似的“萌文物”也不少。在二楼的青铜馆,讲解员石月带领记者来到东汉的龟蟾鱼陶灯前,正在参观此物的王阿姨说初看起来这件文物像只螃蟹。“它下面是只乌龟,虽然很多观众觉得这乌龟因为鼻孔不周正,太像猪了……”
在一个圆球卫星状的青铜器前,石月告诉记者,这个战国铜敦盛食器1980年出土于新都,“很多观众都觉得像UFO,实际上是古人烹制食物的器具,把盖揭开就可以装东西进去了,类似于电饭煲吧。”“孙悟空!”正在此参观的一个小朋友扑到了一个在万州出土的唐青釉镇墓俑前,这个镇墓俑鼻孔外翻,占据了脸的1/3,怒目而视的样子就像只“愤怒的猴子”。
展区里的小动物们也很可爱。战国晚期的青铜乐器虎钮錞于上的小老虎看起来像一只壁虎,“可是你看它还是有两颗虎牙的。演奏的时候就敲击乐器下面的部分。”石月介绍。一个乾隆年间的碧玉海晏河清烛台上的鸟类看起来就像那只著名的黄色鸭子“可达鸭”,虽然是优雅版的可达鸭。
专家解读“萌”文物
也许是当时的工匠“弄拙成巧”
古人真的是在借文物“卖萌”吗?四川博物院的宣传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现象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些文物以前就是被做来当儿童玩具的,所以很可爱。一些文物可能是民间制作,比较粗糙,细节不够深刻,今天的人看起来就会解读出新的意境。还有一些用来祭祀的文物,造型就有些夸张,“现在看起来,也许是当时的工匠‘弄拙成巧’了。”
而对于网络上众多网友对文物的围观,四川博物院院务主任李大跃并不担心网友只是“看热闹”,他表示,这种“围观”是对文物产生兴趣的一种可能性。他说,现在文物都放在柜子里,需要讲解员讲解才能让观众知道其中的意义。而网络上热议“萌”文物,不仅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文物解读方式,更带动了大家对文物产生兴趣的可能性,“从去看,到看得懂,到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