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魂国魄——凌家滩文化玉器精品展”在浙江省杭州良渚博物院展出
静静的裕溪河水,从一望无际的巢湖缓缓流出,又默默汇入浩荡的长江,在宁谧的两岸,水面嬉鸟,青草卧牛,淡淡的炊烟飘渺蓝天,其间,偶尔有过魏吴相争的飞舟金戈,也只在历史的长河中荡起一阵涟漪。谁曾想,5500年前,这里有着一个并不宁静的大村落:庄严肃穆的祭坛、琳琅满目的玉器,连绵不断的建筑沿河点点,如星伴月的小村或远或近……
2011年12月20日至2012年3月20日,良渚博物院将隆重展出“玉魂国魄——凌家滩文化玉器精品展”。此次展览系中华玉文化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先生精心策划的“‘玉魂国魄’系列展”的第二个特展,汇聚凌家滩遗址自1987年以来历次考古发掘出土、现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玉器精品100余件(组),是凌家滩遗址出土玉器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精品荟萃的一次集中展示。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灿烂夺目,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独具风采的奇葩。早在原始社会,玉文化就在我国北到今内蒙及辽宁,南到今长江流域,西到今陕、甘、青,东到今浙、苏、鲁等广大地域遍地开花,其中凌家滩遗址出土玉器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凌家滩是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西南裕溪河(后河)北岸的一个小村落。1987年6月的考古发掘使凌家滩声名鹊起,享誉中国,并为世界称道。自此,一个湮没了数千年之久的远古遗址,一个不见于史书记载的辉煌灿烂的史前文化,通过考古学家的双手拔地而起,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凌家滩遗址倚山临水,距今5500–53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同为长江下游中国史前文化典型代表的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以其数量众多、品质丰富、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玉器著称于世。两者的发现和发掘,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增添了有力的实物依据。凌家滩、良渚玉器各具特色,其包含的精神内涵却殊途同归,均为上古先民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
经五次发掘,凌家滩遗址共出土玉器、边角料和玉料等达1100余件,石器约500件。玉器在墓葬中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斧、钺多数置于两侧;璜大都成组排成直线置于中部,以组璜的形式出现;环、镯时有成串置于身体两侧的现象;但玉玦位置不确定,随葬数量不一,或围绕头部摆放,或置于墓内各处。
玉器造型丰富,有钺、璜、璧、环、斧、镯、珠、管、坠、勺、矛及喇叭形饰、月牙形饰、扣形饰、冠形饰、龙凤璜、多齿环、丫形器、双连环等,可以分为兵礼器、象生礼器、其他礼器、饰品等类。玉龟版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太阳崇拜、原始八卦和天圆地方乃至四面八方、五方及九方之类的宇宙观,与观察太阳出山位置、测算最初时节从而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有关,而且反映了我国传统神秘文化的源头——象、数、礼的起源。而凌家滩遗址的猪崇拜,不仅表现从M23墓顶出土的176斤的大玉猪和此前出土的形状一致的小玉猪,特别是玉鹰双翅所呈现的猪首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玉鹰所反映的鹰(太阳)崇拜和猪崇拜的复合。
凌家滩玉器以其所反映的切割、钻孔、打磨等玉器制作技术,在当时无金属加工器具的情况下,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高超水平。最惹人注目的当数玉龟、玉版、玉人、玉龙、玉鹰等一批特殊器形,以及玉璜上的齿牙和龙、凤、虎、兔等动物形纹样,昭示出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一体性,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不可多得的宝贵实证。(杭州良渚博物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