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到全国 今年秋拍有点“冷”

  武汉乃至全国的秋拍情况如何?记者注意到,与以往拍卖会买家频频举牌的火爆场面相比,此次拍卖会部分专场有流拍现象。这些作品包括一些名家的非典型作品和一些名气不大的书画家作品。


  “这种不太火爆的现象与全国其他城市的情况较相似。”从事艺术品收藏十余年的藏家黄先生经常参与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拍卖会,他告诉记者,全球经济滑坡,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市场资金偏紧,使大家投资更趋谨慎,捂紧自己钱袋子的人越来越多,这成为艺术品拍卖较为沉闷的主要原因。


  黄先生此言得到一份数据的印证,据悉,今年秋拍,北京嘉德、北京诚轩、北京荣宝、北京华辰、香港苏富比的秋拍都不尽理想,很多拍卖行成交额与成交率双双回落,浙江甚至有拍卖公司取消了今年的秋拍项目。


  10月3日举行的香港苏富比秋拍,这一趋势就已初见端倪:延续今年春拍“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尤伦斯专场的“蜕变当代中国艺术的革新与演化”尤伦斯专场中,拍品数量仅比春拍减少15%,但总成交金额却缩水七成,只有1.32亿港币。全场仅有两件拍品以超过1000万港币的价格成交,而在今年春拍,这一价位的成交拍品多达12件。而11月16日,拍卖界大鳄中国嘉德结束秋拍,38亿元的总成交金额比起今年春拍的53亿元,下滑了28%。


  【声音】


  今年的秋拍释放了什么信号?“和金融危机时期一样,并非市场完全没钱交易,只是在资金紧张的时候会更谨慎。”台湾著名收藏家、寒舍艺术中心董事长王定乾在日前结束的上海收藏论坛上如此分析。


  王定乾认为,今年春拍形势过好,在乐观的形势之下卖家期望值过高。都以为最高点是今年秋拍,所以造成了流拍、观望等结果。“此前一两年艺术品市场呈现出的‘钱多人傻’、‘逢拍品就举牌’等现象太过疯狂,是到了对急功近利之举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