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术展览会——“日展”概况

  概要


  日本美术展览会为日本最大的官方综合美术团体,该团体既有官方色彩亦有在野性质。在初起阶段, 该展览的展出项目仅有日本画、西洋画、雕刻三个门类。1926年加入工艺美术,1948年加入书法。该展览每年秋天在日本国立新美术馆公开展览,参加的艺术家人数在日本国内首屈一指。


  传承


  文化部美术展览会(初期“文展”):1907年-1918年


  帝国美术展览会(“帝展”):1919年-1935年


  文化部美术展览会(新“文展”):1936年-1944年


  日本美术展览会(“日展”):1946年至今


  历史


  明治时代中期,以“日本美术协会”为首的日本画旧派组织同新派组织“日本美术院”对立化日益明显。其后由于黑田清辉的回国,旧派西洋画组织“明治美术会”同新派组织“白马会”也形成了对立局面。在这场美术界内互相对抗发展到最为激烈的时候,日本文化部为了调和这场纷争,综合了各家各派并以国家主导的形式成立了官方美术展览会,此展览会被称作为“文化部美术展览会”简称“文展”。


  但到了1907年,第一次“文展”举办的时候,却因为评委审查的问题又产生了新的矛盾。1913年,西洋画、日本画的新旧两派就评判标准的问题彻底和“文展”决裂,并成立了“二科会”,自此“二科展”登上了历史舞台。1914年,由于“文展”评委横山大观离职,“日本美术院”因此又复兴起来,该时期的日本美术界已经相当混乱。


  1916年,第十届“文展”设立了“特选”的作品推荐制。赋予了评委永远不受审查的特选权利,此规定被称为“无监察”,后期的“帝国美术展览会”承继了该项制度。


  1919年,“文展”更名为“帝国美术院展览会”并简称为“帝展”,但到了1935年,当时的日本文化部部长松田源治以“强化全国体质一体化”之名推进“帝展”改革。由此引发内部矛盾并导致“帝国美术院”中的“艺术院”从该组织中分裂出去,并更名为“文化部展览会”(新“文展”)。


  1946年,战后的日本将“文化部美术展览会”更名为“日本美术展览会”并举办至今。


  除1923年、1935年、1945年停展外,该美术展每年举办一次。


  自1946年至2006年该展览均在东京美术馆举办,因为年代久远体制老化,日本全国美术展会开始进行广泛改革,并于次年将展览地点更换至日本东京六本木的国立新美术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