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最早推进民国全国美展工作

  率先倡导人体写生引轩然大波


  刘海粟的艺术生涯,从起步到发展,就是从上世纪初到上世纪40年代的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做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他最先让社会知道了什么是西洋画,这不是通过他的演讲,也不是通过展览,而是他创办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所美术学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当时的美术学校无法官办,只能民营。刘海粟的叔父出钱,让刘海粟办学校,在美术学校期间,他又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美术杂志,这是他借鉴多方、特别是日本艺术教育做法的结果。建校后,学校并不大,到学校来上课的人也不多,学校大多通过函授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西洋画重视写生和模型,后来,他们又了解到欧美等地很重视人体写生,因此,早在1918年前后,他们就已率先提出人体写生,并为此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


  最早致力于推进全国美展


  刘海粟一生中第一个重量级的个展是在北京师范大学风雨操场举办的。这个展览得到了蔡元培先生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李超介绍说,刘海粟人脉很广,其中尤以蔡元培先生对他非常提携。“他也很聪明,曾经写信给蔡先生,要求蔡先生支持美术学校的教育工作,并担任校董职务。蔡元培不但给刘海粟回了信,还邀请刘海粟到京,并为刘海粟的第一个个展与人合写了前言。”而同时,持续了近10年的“模特之争”,也成为刘海粟影响上海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


  此后,刘海粟还致力于推进全国美展。早在1925年,刘海粟还在江苏时,就曾经提出江苏应该承办一个美术展览,并在后来付诸实施。后来更与蔡元培等人筹划起草全国美展事宜,只是在后来,当全国美展真正举办的时候,刘海粟已经淡出了,“但他确实是不遗余力倡议举办全国美展最早的人”。


  之后,刘海粟流亡日本,认识并接受了印象派和西方现代艺术;游学欧洲,真实地接触了西方现代派艺术,这些更促使刘海粟去反观中国文化,也决定了他此后一生都致力于“中西融合”的艺术道路。


  为了建立新时代的艺术标准,刘海粟很早借鉴西方艺术,但是,他的艺术本源却来自石涛、郑道昭等人,后来又深受康有为、蔡元培等人的影响,吸取了塞尚、凡·高和马蒂斯的艺术观念。刘海粟始终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他的油画和中国画的意境始终是融为一体的。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