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稻作农业起源研究项目”临澧杉龙岗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最新进展

    农业起源研究一直是国际考古界学者最为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水稻农业则是传统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按照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长江中游是世界水稻的起源中心,而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源是在湖南。在号称南方文明摇篮的湖南省澧阳平原,曾发现过最早的具有驯化特征的古水稻。这次在临澧县杉龙岗遗址开展的考古发掘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和波士顿大学联合进行,领队为新石器时代考古专家郭伟民研究员和享誉世界的哈佛大学教授奥弗·巴约瑟夫(Ofer Bar-yosef)教授,并集合考古学、地质学、环境学、动植物学、年代学等多学科联合开展研究。衫龙岗遗址位于澧阳平原澧水与澹水之间,据其文化面貌应属于彭头山文化(距今约8200-7800年),时代或处于由彭头山文化早期(以彭头山遗址为主)向彭头山文化晚期(以八十垱遗址为主)过渡的时间段。本次合作项目旨在通过相关遗址的调查、勘探和发掘,获取这个时期水稻形态与农业形态的考古学证据,进而探讨本地狩猎-采集经济到稻作农业经济的转变发展,以期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起源问题。
    从2011年11月1日开始到11月22日,本次发掘已进行了20多天,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大片的陶片、石制品、种子、动物骨骼,以及水稻植硅体,已经搞清楚了部分文化面貌。这个重大课题,吸引了众多的媒体记者前来考古发掘现场进行采访。11月22日,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湖南经视、湖南政法频道等十几家媒体奔赴临澧采访了发掘现场的美国哈弗大学人类学系奥弗·巴约瑟夫教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顾海滨副所长以及李意愿博士等相关专家学者。顾所长在采访中提到,“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水稻植硅体,但是还没有找到炭化水稻,我们一直想找到炭化水稻,因为这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恰在此时,一位工作人员喊道:“我发现了一粒炭化水稻!”经过顾所长的鉴定,居然确确实实是此次发掘中所见到的第一粒炭化水稻,顷刻间现场的气氛变得十分热烈。李意愿博士告诉大家,奥弗教授一向认为世界水稻的起源中心就在这里,他要用自己的余生来解决水稻的起源问题。他们要在这里找到一定量的炭化水稻,并且进行测定其是否为栽培稻,并用碳十四方法测定年代,再通过其他相关证据证明这里是当时人类的居住场所。随后,工作人员又在现场找到了5粒炭化水稻,奥弗表示,只要找到了足够证据能证明他的假说成立,这里将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之一的水稻起源地。

 


 


图一 临澧县杉龙岗遗址发掘现场

 


 

图二 北京大学李意愿博士为大家讲解遗址概况

 


图三 记者现场采访奥弗教授

 


图四 现场发现一粒炭化水稻

 

 

图五 顾海滨副所长在为新发现的炭化水稻写标签

 


图六 奥弗教授仔细查看炭化水稻


 

 ■ 返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