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原:论中国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下)

雷原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
论中国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
雷原
三、文化产业与艺术品份额化利弊分析
(一)利之所在。
1、对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前文已经说过文化产业是推进文化事业的重要手段,而文化事业所传播的文化精神是当今危机四伏的人类所迫切需要的,即天人合一、中庸、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王道等。而在文化产业中,文化艺术品份额化又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为它解决了让更多人进入的瓶颈,即钱少的问题、缺乏鉴赏力的问题,以及变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会产生“伦理艺术化、艺术投资化、投资生活化、生活文化化、文化大众化”的结果,从而使中华文化在人们的日常投资生活中得以传播与发扬光大。
这些思想由近及远,由国内而国外的传播,对当今世界的文明冲突、极端科学思想带来的环境问题,己所不欲而施于人的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的泛滥,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促进文化艺术品其中也包括文物的收藏、保管与研究工作,同时减轻财政压力,变包袱为财源。
文化文物与艺术品一旦可以与金融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份额化的方式进行变现或者部分地变现,所谓部分地变现即公开发行给社会的份额仅占总份额的一定比例,比如40%,60%仍由国家控制,托管仍由原单位托管,这样在一切不变的情况下,获得40%的变现不仅解决了馆藏单位获得一定资金的问题,还会因此提高知名度,增加博物馆的参观门票收入(虽然目前很多博物馆免票,但这一政策应该是暂时的),同时因为艺术品份额化投资的需要,对该文物艺术品的研究工作不仅持有60%的馆藏单位会投入资金与人力研究,社会其它单位的学者也会对此进行研究,并以某某艺术品的研究投资分析报告的形式发售给投资者,如同今天股票市场的各种投资分析报告。从而直接、间接地提高人们对文化艺术品的了解、消化与继承。
3、增加投资渠道,平衡投资市场,关爱民生。
在符号经济时代,货币的放大已在所难免,纸币保值功能日益减弱,公众投资渠道选择极其有限,如存放银行,风险小,但银行利率往往低于通涨率;买房子,投资房产一来手续繁琐,况且房子不应用为一个投资品,房产投资多了必然会导致房价上涨,影响民生,不宜选择;投资股票,风险大且没有乐趣,所谓风险大有两点,一是原始发行价溢价太高,二是企业存有经营风险;而唯有投资艺术品份额,尤其是购买原始发行份额,没有溢价,风险相对小,最适合大众投资,并且有文化乐趣,对提升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有益处,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远离异化有积极作用。
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市场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符号经济时代,还对多余资金具有“泄洪”作用。为不使富人资金流向诸如房地产业、大豆、粮食等关乎民生品领域而挤兑民生生计,文化艺术品份额化可以疏导多余资金,在此处形成“蓄水池”,以保护老百姓的基本生活用品价格的长期稳定。
4、调整产业结构。
文化艺术品份额化必然会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为中国创造一个难以估量的绿色GDP。据初步统计至少有300万亿元的潜在价值,这不仅对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巨大的作用,也对增强国家整体实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作用巨大。
我们可以设想,一旦我们的文化艺术品内涵的天人合一理念与顺应自然、中庸和谐的思想得到世界的认同,中国人的世界学术话语权将得到肯定,世界就会在很多方面按照我们的思想设计而发展,中国人也会成为很多领域的规则设计者。比如眼前正在兴起的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就是领先世界的,一旦这一规则由近而远,由国内而国外,成为全世界认可的交易模式后,中国就可以以此为基础组建全球化的文化产业WTO,从而与西方人取得平等的对话地位。
况且伴随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广泛深入的传播,其中的中国教育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服饰文化、中医文化、体育文化、手工业文化等自然而然地会深入人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进这些文化的再次复兴,而这些文化的再度复兴,相关这些文化的教育产业、饮食产业、中医产业、体育产业、手工产业、服饰产业就会获得巨大的附加值,从而在世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与市场地位。这些产业的复兴又会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5、不仅盘活文化资源的存量财富,还会增加税收。
仅印花税一项,按照万分之一印花税率征收,10年之后,成交量预计有百万亿元以上,国家仅印花税收入每年也会有100亿元以上的收入,并且伴随这个市场的不断繁荣与扩大,印花税潜力巨大。
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这一市场的逐渐完善而带来相关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必然还会给财政税务部门带来相关的税收收入,这些收入较之印花税还要巨大。
6、人民币为结算货币,提升人民币的世界货币地位。
人民币为结算货币,重在提升人民币的世界货币地位。文化艺术品份额化投资一旦成为全世界的投资热点,我们只要坚持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就会对人民币地位的提升产生巨大的作用,也为由美国发起的货币战争作一应对。美国货币即美元的发行自上个世纪已与黄金储备脱钩,人民币若要树立国际信誉成为世界硬通货,一要与中国的国家综合实力相联系,这种综合实力除了农业与军事外,更多的是指文化软实力,诸如以中国思想为指导的学术,以中国思想为核心的教育传承,以中国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等;二要与中国黄金储备相挂钩,在黄金储备不足时,可以用文化艺术品储备予以补充,甚至替代。这种补充与替代至少较之不与任何东西挂钩的货币发行基础要坚实得多,而这种替代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市场的容量。因此,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先要立足于国内,但是不局限于国内,更重要的是要将此市场扩延至全世界,成为全世界的文化艺术品份额交易市场中心,从而使中国不仅成为世界文化大国,也成为世界的金融大国。
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同时,对盘活中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加中国文化财力,构建文化金融大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关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暨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自一开始从统计、结算、评估等都要以人民币为单位、为方式,从而提升人民币的世界货币地位,以抵制美元货币经济对中国财富的侵蚀与掠夺。
以上我们讲的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之利,中国哲学告诉我们凡事有阴有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独阴不生、独阳不存,所谓阴阳也就是利弊,所以也可以说凡事有利有弊,上面是对利之所在的分析。下面就是对弊之所在的分析。
(二)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弊之所在。
1、弊中之利。
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与文化产业其内在机制仍然依靠利益机制在驱动人们对文化事业的追逐,并且这种利益驱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转嫁危机文化的传播,这种利益驱动、转嫁危机的文化必然会影响人们是非观念的树立、道德素养的提高,但是即使这样,仍有可取之处,可取之一是将人们对物质领域的热衷转移到了文化方面,对人远离异化会有一些好的作用。可取之二是伴随人们对文化投资热情的增加,多少会使人们在接触文化中潜移默化地通过改变人的投资、消费方式,间接改变人的精神理念,也就是说人们本着追求利益进入,出来时却使自己的精神发生了变化。况且全世界的市场经济潮流已经形成,独善其身已很难做到,只有积极应对才是上策。正如中国1840年以来遇到西洋人的枪炮,在对抗中,当敌人有枪炮时,我们也必须生产枪炮以对抗敌人的侵略,虽然我们是爱好和平的、止戈为战的礼仪之邦。当今全世界已进入经济战争、金融战争,发动者不是我们,这种对抗已势所难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与文化产业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文化,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利工具。这种工具已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所以也是弊中之利。
2、文化艺术品份额交易会对传统经济伦理形成冲击。
所谓传统经济伦理就是经济活动不能违背勤劳、节俭、公平等基本的伦理价值,而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增强市场的投机性,并且艺术品份额化使艺术品份额具有资本的融资功能,放大了信用,不利于社会的节俭,况且货币符号的放大,更不利于公平交换的价值理念的树立,因为放大符号与创造财富所花费的劳动是不对等的。或者说货币符号的放大是通过稀释财富而掠夺财富的。
3、可能伤农,形成新一轮的圈地高潮、挤兑民生。
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行业的逐渐形成,会带动一批从业者,以类同其它金融行业,诸如证券、保险、银行等高薪层的高收入人群的形成,这种高薪人群较之农民收入的差距悬殊,会进一步伤害人们对农业的从业热情,使今天本来已经严峻的伤农问题更加雪上加霜。今日在农村40岁以下的会种地的人已经凤毛麟角,原因何在?受价值规律驱使,种地收入太少,都转向城市,在城市里又都积极转向金融与即将成为高收入行业的文化产业,以求获得高薪。
更为严重的情况还在于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旗帜大肆占用耕地、林地,甚至荒地,大兴土木,进一步挤兑已经气息奄奄的农业与生态环境,这种行为从地方利益而言是发展了地方经济,甚至从农民利益而言获得了巨额的回报,但若从国家宏观角度而言,却是得不偿失,也就是说微观上经济,宏观上不经济。如果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更是短期化行为代替了长治久安,短期利益取代了可持续发展。
4、泄洪与造洪并存。
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市场既有泄洪的作用,即将多余资金疏导到文化产业这个蓄水池里,但同时由于文化艺术品的资本化又具有放大货币符号,制造新的“洪水”的作用,使通涨经济再度发生。当然面对全世界尤其是美国的货币经济的洪水猛兽,即使我们自己不制造,它们也会用美元的“大水”冲击我们的经济,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货币符号的发行已经成为分配世界财富的工具,谁发行的符号多谁对世界财富就占有的多,这种趋势已势所难免,我们只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5、文化产业工具性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文化产业包括文化产业的传媒手段,以及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平台的日益先进,如有不慎,很可能成为宣传西方文化的平台。近几年一些青年画家有意无意地把人物画成畸形的妖魔鬼怪。而就是这样的“现代艺术”偏有人专事炒作,竞相购买。“798”相关人士透露,收藏这类作品的公司和机构基本上都有西方资本支撑。由此我们难免怀疑西方有人通过美术形式丑化,甚至妖魔化中国人。为此,有关专家建议说在这样的情势之下,采取政府行为禁止显然是简单弱智的。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艺术品研究机构去评判,并通过市场引导才是明智之举。
还有在历史上已有定论的腐朽文化,也被某些地方政府或某些企业家视为文化历史资源,从而使这些腐朽的文化死灰复燃,引导青少年走向错误的方面。
从上述利弊分析中,我们得知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确实是实现文化传播的最快速,也是最有力量的方式。也符合目前人们热衷于经济投资活动的现实选择,发展文化事业,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方向是正确的,方向的正确性不仅仅在于我们是中国人,要有自己的文化,更在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意义,是解救当今危机四伏人类的一把钥匙。从这个意义上讲,从目的与宗旨上而言,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无可厚非的,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同时,通过文化产业的手段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尤其是通过文化艺术品份额化的方式推进,不仅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也是符合国家经济利益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我身心的矛盾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然而就这种金融手段与市场机制的引进,无疑会因手段与机制本身所具有的欠缺道德性而产生一定的弊端与负面作用也是不得已的。与“师夷长技以制夷”具有异曲同工之叹。
建立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有弊,当然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推出利大弊小,即使这样,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兴利除弊。兴利除弊的关键在于既要谈文化产业,还要谈文化产业的精神,将文化产业纳入到文化产业的精神之下,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与传播的精神是天人合一、中庸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不仅仅是利益驱动,还要考虑是非驱动,如果能够按照以上原则推进,文化产业与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市场就可以兴利抑弊,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针对目前文化产业以及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存在的问题的若干建议
(一)两岸共同组建“中华文化研究院”,梳理文化,构建文化产业WTO。
自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以来,文中所列的很多弊端已明显发生,以文化产业为名圈地的,过分看重文化产业的传播手段,而忽略文化产业所要传播的文化理念,过分看重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文化产业的是非观,然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不清楚文化产业所要推进的文化理念与文化精神。基于此,我们建议国家应成立“中华文化研究院”,甚至可以考虑由海峡两岸共同建立“中华文化研究院”。
纵观人类近现代历史以及人类面临的危机,历史已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人类的使命,两岸的中国人民与国共两党应该真诚地携起手来,树立远大志向,求同存异,共举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旗帜,共同组建“中华文化研究院”,整合两岸的学术资源,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和而不同、修齐治平的胸怀与理想,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梳理与研究。使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在当今世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能发挥指导性的作用。
“中华文化研究院”将成为两岸文化产业的灵魂,正确引导文化产业不要脱离文化精神,同时还可以促进盘活两岸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两岸人民谋文化产业之利,还会使两岸以一种超国家主义与政府主义的思维结成文化共同体,进而不断渗透周边国家,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产业WTO,以抵制世贸组织对世界秩序带来的不良影响。
文化产业WTO的形成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会因此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给两岸人民带来更大的实惠。
当然“中华文化研究院”更现实的作用是对已经兴起与发展的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载体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予以评价,或者从一开始就在一种文化理念下盘活文化历史资源,使文化产业与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纳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之下发展。
(二)组建“中国文化金融监督办公室”,在发展中规范已渐壮大的文化艺术品份额市场。
面对当前天津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大胆尝试,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投放的画,两个月陡增17倍,确实令人担忧。如果这种现象蔓延全国,势必出现一时混乱。
不少有识之士在担忧天津艺术品市场会产生巨大的泡沫,更有甚者指责为“市场欺诈”。我们认为应该及时引导,但不能封杀于襁褓。现在上市公司的股票,基本上都是在现行实质资产价格基础上“溢价”数倍为开盘价。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一幅画的现行价和网上份额化交易的价格进行比较。买证券不是“买现在”,而是“买将来”。
在艺术品市场刚刚出现过热的情势下,政府立即叫停似乎过于简单、突然,如果政府指导艺术品市场的专业研究机构去指导、矫正,情况就会大为改观了。
天津的创新实现了艺术品市场体制的裂变,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拓展了巨大的空间。文化艺术界人心大振。它的出现和当初安徽小岗村创造“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深圳创办证券交易所一样弥足珍贵。我们应该充分尊重,精心呵护,决不能一关了之。
总而言之,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允许公众参与、实行连续交易是三项核心规则,必须坚持。
历史上任何一次破天荒的革新一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会失败,失败了再来,继续总结教训,任何一次开创性事业必须具有一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还要有一种忍辱负重、藏污纳垢的胸怀。正如老子所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作为一个国家的栋梁必须要有一种为天下人的大利益而含垢纳凶的精神与气度,所以孟子对历史上的圣人有“圣之任者也,圣之和也”的赞叹,大概说的就是这种为开创伟业应该具有的精神吧!
冷静分析目前全国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局势,令人可喜的是虽然媒体非议者甚多,但是各省类似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已经成立的、正在准备成立的却如雨后之春笋、茁壮成长、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但是作为政府此时此刻也应对此有所作为,我们建议:
由中宣部牵头联合相关部委如人民银行、银监会、文化部、财政部等,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国文化金融管理监督办公室,作为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最高领导管理监督机构,使正在尝试的文化金融创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中国文化金融管理监督办公室现阶段主要工作:
(一)备案与审核工作。
即对已开业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或者文化产权交易所实行备案制度。对各省正在成立的文交所实行审核批准制度,并且对其业务、规则进行审核。主要审核范围为:
1、管理办法、发行规则、交易规则、登记结算办法、会员管理办法、业务流程等。
2、股权结构。
3、发展经营计划。
4、支撑服务体系包括鉴定、评估、保险、托管等方面。
5、业务范围。
(二)协调与服务。
1、协调文化部门、中拍协、中评协等单位组建鉴定、评估委员会。
2、协调保监会、保险公司开展鉴定保险业务与艺术品财产保险业务。
3、协调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评协、中拍协设立艺术品鉴定师、艺术品评估师、文化艺术品经纪人,开展资格认证工作。为该行业培训人才、准备人才。
4、协调文化部相关部门建立艺术品登记与登录系统。
5、协调相关法律部门开展艺术品产权公证业务。
(三)调查研究与政策制定工作。
中国文化金融管理监督办公室在目前阶段主要应以支持、疏导、发展为主。依靠中央政府的力量,完善一些地方政府难以完成的工作与难点。比如鉴定的公信力问题、鉴定保险问题、艺术品登记与登录系统的建立,还有艺术品产权的公证业务,这些支撑体系的健全是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提高公信力的根本。(完)
相关链接: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机制与对策——艺术资本化暨组建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研究》(批准文号:08AZX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雷原,男,西安市人,经济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博导。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东方管理、新农村建设。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