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女为孤单老父办农家书屋藏书3.8万册

  “吴老师,你又去老相好的书屋里看书?”吃完午饭后,长沙望城区白箬铺乡金峙村的吴树山提着他的二胡往家赶,碰上熟人跟他说笑。

  吴树山的“老相好”叫吴汉武,是个64岁的老人,他女儿吴安平在家开了一间“南轩书屋”,虽是间农家书屋,但是藏书达到了38000册,每天免费提供给吴树山这样的老人阅读。11月17日下午,记者慕名拜访了这间“南轩书屋”。

  老人、小孩看的书都有

  刚到,记者就看到坪里坐了几个村民,每人手里捧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我想看看养生的书,放在哪里?”刘娭毑问“图书管理员”吴安平,吴安平进了里间的书屋,找出了一本《中医养生大全》,递到刘娭毑手中。

  “细伢子喜欢看童话、漫画书,老人家喜欢养生的书,一些中年人就喜欢看种田种菜的书。”看着女儿满屋子忙个不停,吴汉武也不帮忙,坐在门口拉起了二胡。

  南轩书屋由两间房子组成,堂屋的书柜里放着报纸、杂志等,厢房的书柜摆着少儿类、文化类、科技类等书籍。两间屋里都有桌子凳子,供前来看书的村民坐。

  “其实没想过要办个这么大的书屋,一开始只弄了8000册书。”吴安平说,因为家人都在长沙上班,年迈的爸爸独自留在乡下,怕老人孤单,吴安平就办了这么个小书屋,供村里的人看,陪着老人解闷。吴安平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赞同,2010年下半年,书屋正式开门,费用全免。

  书屋藏书已达3.8万册

  “你们过几天来,我先去查下资料。”村里搞拆迁,老王心里有疑问,他让工作人员先回去,自己带着本子和笔在“南轩书屋”查了3天法律资料,还补充了不少意见,“这下心里有底了。”老王说。

  读初一的刘星是书屋的常客,前阵子却好久不来了。吴安平觉得奇怪,在路口拦住了他:“星伢子,你怎么好久不来看书了?”刘星吞吞吐吐地说,自己把之前借的书弄丢了,不敢再来。“没关系,只要你写篇‘失后感’给我,以后一样可以看书。”几天后,刘星的“失后感”真的交来了,写得非常深刻,还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

  吴安平说,随着农家书屋的声名远播,望城区文体局之后送来了不少书,还有其他社会组织陆续捐书,现在书屋藏书已达3.8万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