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等多位名人手稿首次曝光
上海图书馆2011年度文献精品展“妙笔华章——上海图书馆藏中国文化名人手稿展”,今起至12月1日向公众免费展出,这是上海图书馆首次向社会公开展示馆藏现当代手稿文献。
上海图书馆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对名家手稿进行征集、整理和收藏,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一大批名家名作的手稿因此得到了完善的保存,成为流芳百世、惠泽后人的珍贵文献。
此次将展出99位已故名人的129件著作类手稿。其中有茅盾的《走上岗位》、巴金的《随想录》与《第四病室》、夏衍的《懒寻旧梦录》、阿英的《小说三 谈》和 《中国连环画发展史话》、陶行知的《行知诗歌集》、季羡林的 《重返哥廷根》、吴祖光的 《闯江湖》、端木蕻良的《曹雪芹》、唐詜的《鲁迅传》、曹聚仁的《上海春秋》、施蛰存的《唐诗百话》、辛笛与钱锺书的手书诗词等,大部分手稿为首次亮相。 此外,众多名家生前所用的笔、镇纸、砚台、笔筒、放大镜等私人物品也将展出。
上海图书馆也借此向全社会发出了征集名人手稿的倡议,呼吁共同抢救和保存濒临消失的手稿文献,为积累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而努力。
【延伸阅读】
茅盾《走上岗位》
《走上岗位》是茅盾1943年至1944年在重庆创作的小说,作者采用墨色毛笔手书。该书是茅盾三部以抗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之一,《走上岗位》和《子夜》一样,都是以民族资本家的一家和他们所接触的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种种活动来展开故事情节。作品创作于战争环境之中,当时登载的杂志印数极少,纸质又差,以致流传不广、保存不易,之后也没有出版过单行本,甚至解放后也没有收入 《茅盾文集》。 1982年,日本友人在纪念茅盾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重印《走上岗位》。
巴金《随想录》
1978年,巴金先生应邀在香港《大公报》副刊上开辟“随想录”专栏。 《随想录》连载历时8年,巴金用他全部的人生经验倾心创作,以“说真话”的勇气,为当代文学史树立了一座丰碑。阅读《随想录》手稿,人们能发现很少有哪篇是一挥而就,往往几经修改,从这些修改中,可以读到巴金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优雅的笔调文风,更能领会到巴金创作中完整的心灵轨迹和隐藏的思绪演变。
唐詜《鲁迅传》
鲁迅对唐詜影响至深。 1933年至1934年间,鲁迅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而此时,初涉文坛的唐詜也在这个副刊上写稿,因文风接近,很多人误以为是鲁迅所作,便群 起而攻之。1934年1月两人初次会面时,鲁迅对唐詜笑言:“唐先生做文章,我替你挨骂。 ”此后,唐詜开始了与鲁迅的交往,他经常向鲁迅请教,鲁迅对后辈作家也颇为关怀。鲁迅逝世之后,唐詜参与了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辑、校对工作,之 后十余年间又编辑了《鲁迅全集补遗》和《鲁迅全集补遗续编》,成为鲁迅研究的权威。
此次展出的《鲁迅传》手稿11章,是唐詜的学术绝 笔,描绘了鲁迅从出生到日本归来的经历。唐詜晚年身体状况欠佳,事务繁忙,但他对这部作品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细节也要作详尽的考证。多重原因之下,这部 巨作最终未能完成,在他生前也未能发表,直至逝世之后,才作为遗稿连载于《鲁迅研究月刊》。
钱锺书与辛笛的诗歌唱和
著名诗人辛笛与钱锺书(号槐聚)是清华校友,在校期间两人并没有交往。毕业后,辛笛赴巴黎度假时在街上与同在法国留学的钱锺书夫妇偶遇,遂有了点头之交。上世纪40年代,钱锺书夫妇被困上海,辛笛此时任职于上海某银行,钱锺书夫妇常散步到辛笛家中,钱先生学贯中西,又十分健谈,宾主相谈甚欢,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辛笛1973年作《寄锺书杨绛学长》诗,很快得到钱锺书的回应,自此,两人在京沪两地开始了较为频繁的旧体诗唱和,这种友情一直维持到他们晚年。此次展出的《槐聚致辛笛诗》四首,即是钱锺书在两人唱和期间所作,其中“雪压吴淞忆举杯”一首,钱锺书在注释中特别提到30年前他初至辛笛家中,一起吃日本火锅,诗中不乏对往事故友的怀念和对共聚叙话的企盼。
吴祖光《闯江湖》
1991年上海图书馆筹建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工作人员专程赴京去吴祖光府上征集手稿,吴祖光时年75岁,精神饱满,是一位非常爽快的老人,他的夫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女士对于手稿捐赠也给予积极支持。吴祖光将《红娘子》、《蔡文姬》、《三打陶三春》、《闯江湖》等23部书稿赠予手稿馆。
1961年吴祖光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写京剧剧本之余,他还筹备创作话剧《闯江湖》,准备好了素材和剧本提纲,但是十年浩劫中,吴祖光的家被抄,《闯江湖》全部素材和剧本提纲也被洗劫一空。1978年末,吴祖光重新起笔写《闯江湖》,剧本的素材靠新凤霞提供,作者把旧社会最底层的评剧艺人血泪史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吴祖光曾坦言:“写《闯江湖》,不知让我哭了多少次,流了多少泪。 ”《闯江湖》手稿分别由五、六种不同的稿纸组成:剧本提纲写在“北京京剧团”信笺上;第一幕剧写在笔记本上;第二、三幕剧写于打孔纸上;第四幕剧选用的是绿格文稿纸;第五幕剧则用了红格文稿纸。
新凤霞《怀念老舍先生》
新凤霞的文章第一次发表于1957年,引起当时文艺界的强烈反响,叶圣陶和周扬为此都和新凤霞夫妇谈话,鼓励她应当多写。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珍藏有新凤霞手稿74篇,之前很多人认为文章是吴祖光的代笔,他们认为这个贫民窟出身的女孩,建国初期还属于半文盲的民间艺人是没有可能写出400万字回忆录式的文章的。但据手稿所见,那些文章确为新凤霞所写,只是文中的错别字、同音或近似音的假借字是由丈夫吴祖光修改。
老舍既是新凤霞的领路老师又是她与吴祖光的大媒人。解放初期新凤霞在北京天桥唱戏,老舍随赵树理来看戏后渐渐相熟。新凤霞在《怀念老舍先生》中特意提到了老舍在艰难、痛苦时刻与她的两次谈话,令她终身难忘。《怀念老舍先生》写有两稿,撰写初稿时,新凤霞原拟题名《忆老舍》,第二稿由吴祖光改为《怀念老舍先生》。手稿中有多处蓝笔修改校正,这些正是吴祖光的真情付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