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书法遇到音乐

  当代书法网新闻中心副主任、中国书协会员 彭双龙

  中国书法艺术包含着深刻的哲学义理,诸如阴阳、向背、动静、疾徐等等,从殷商的甲骨文到明清大草,历史上每一件作品的背后无不包含着书家深厚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写照。东汉蔡邕《笔势》有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诸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中国书法在本质上便是一门抒情写意的艺术。历代传世名作的背后无不包含各自不同的情感依撑。王羲之在天朗气清的环境下写就《兰亭序》,读之如清风拂面;而颜真卿的《祭侄稿》则表达了痛悼侄儿悲愤交加之感。

  琴棋书画自古以来便是书房花园的文人雅事,是茶余饭后的一种休闲活动。笔墨当随时代,在充斥着键盘和鼠标的21世纪,当书法逐渐褪去交流的基本功用之后,从书房深闺走进了展厅大堂,走向了社会。如何传承这门古老的书法艺术并发扬光大?又如何将中国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推向世界?

  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可谓给书法找了个好"媳妇"。将书法和音乐两种艺术载体融合在一起,既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视听及通感中传达内心的情感,又增加了书法艺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和媒介,在流动的音符中绽放异彩。我曾经多次和几位音乐家们聊天,总能找到很多的切合点和共鸣点。的确,书法是无声的乐章,音乐是有声的书法。音乐用音律承载情感,书法用线条传达性情。书法在音乐的节奏中寻找脚步,音乐在书法的线条中静静流淌。书法和音乐从古至今便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书法遇到音乐,每一个汉字便如遇到了心爱的姑娘而翩翩起舞,充满了生命力和律动感。当音乐遇到了书法,每一个音符便是一根凌空飞舞的线条,“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犹如公孙大娘的长袖,翻飞于张旭狂草和李白诗歌的大唐长空之上。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书法遇到音乐,将联袂走向世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