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拉开帷幕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11月9日晚,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拉开帷幕。这是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文化产业进入大发展、大繁荣新时期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的盛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出席开幕式,华建敏宣布文博会开幕。
创办于2006年的北京文博会,由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了5届。作为每年定期在北京举办的国内唯一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大型国际文化经贸交流盛会,北京文博会已成为集聚海内外文化创意资源、开展产业合作和产品交易、洞悉产业动向和趋势、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据不完全统计,前5届文博会仅会上签署合作协议就达1347个,签约总金额1777亿元人民币。
本届文博会以“文化融合科技 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安排了展览展示、论坛峰会、推介交易、创意体验等六大系列百余场活动,突出展现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的最新成果,全面展示在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下,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创意融合发展的中国原创文化品牌和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趋势,深入探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和中国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道路,强化文博会集聚产业要素、整合优化产业资源的市场平台功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落地和文化贸易,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科技创新。
文博会展览会主展场设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与版权贸易、设计创意、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画廊与艺术品交易等17个主题展区,文博会设13个主题分会场,展示面积12.5万平方米,为历届文博会之最。包括第9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第12届世界漫画大会暨2011北京国际动漫周、全球大学创意博览会、2011当代国际原创金属艺术展等。
第六届北京文博会得到国际社会、国内各省区市政府,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各界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全国32个省区市派出代表团全面参会,其中15个省区市将整体展示和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最新成果,宝岛台湾近百家文化创意企业组成的台湾精品展馆,是连续第5届参展文博会。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国际博物馆协会等8个国际组织,以及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境外代表团组专程赴会,交流、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合作。
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平均超过17%,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25.8%,占GDP的比重为2.78%。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文化大发展的硬实力。尤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中国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飞跃发展的时代大幕已经开启。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致辞中说,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为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此形势下举办的第六届北京文博会,对于展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果,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扩大中外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花开盛世》的欢快乐曲响起,拉开了开幕式文艺晚会“让创意扬帆远航”的序幕。舞蹈《太空漫步》用旗帜般的舞动,娓娓诉说中国人的航天梦,观众似置身于浩瀚宇宙,屏息注视着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的“太空之吻”;《北京的记忆》通过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浪漫视角,见证了北京的变迁,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跃然于画卷之上;舞蹈《琵琶语》演员时而漫步在古亭前,时而在荷花上翩翩起舞,时而在客船上演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句,造就了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新颖儿童京剧表演《唱脸谱》,现代芭蕾集体舞《琴键上的芭蕾》再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瑞典摇滚钢琴家罗伯特.威尔斯用激扬的旋律,与滚轴溜冰巧妙混搭,令人倍觉清新;台湾歌手蔡琴和日本歌手小野丽莎的深情演唱,令观众如醉如痴;走上世界巡演的中国三大男高音戴玉强、莫华伦、魏松激情演唱《北京颂歌》和《今夜无人入睡》,将晚会再次推向高潮。
境外国家和地区的来宾、全国各省区市代表,以及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界近5000人,兴致勃勃地参加开幕式并观看了文艺晚会。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