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铁路客运专线成都段考古工作发掘出11处文物点


出土的明代龙纹罐

 

  今年初,全长308公里的成渝铁路客运专线正式开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也随即对成都段沿线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目前,成渝铁路客运专线成都段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阶段性完成,整体发掘面积达2400平方米,共发掘出以墓葬群和遗址为主的11处文物点,时间跨度从汉代至明代,出土文物近百件。

  ●本次发掘的11处文物点基本分布在成都锦江区、龙泉驿区和双流县境内

  ●一些考古发现在以往的发掘中较为少见,对研究当时成都地区的历史人文和丧葬风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双流县汉代“11室”崖墓葬30人

  双流县新兴镇,埋藏着一处东汉崖墓群,今年5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这里进行抢救性发掘。

  清理完近1米深的淤泥后,一个大型崖墓出现在眼前。长约30米的甬道两侧,分布着11个规整的方形墓室,随处可见排列整齐的陶棺。记者数了一下,完整的陶棺共有15具。“根据遗留的残片判断,这座墓里原本至少有30具陶棺。”现场负责人谢林说,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多达11个墓室,埋葬至少30人的东汉崖墓非常罕见。其中一个面积不到10平米的墓室中,整齐排列着6具陶棺。

  本次发掘中,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有陶罐、陶鸡、陶马、陶俑等,其中一个眉目清秀、头挽高发髻的簪花东汉仕女俑最为“抢眼”。

  三圣乡宋代瓷器或出自琉璃场窑

  不久前,考古队员在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某村发掘了一处宋代遗址和墓葬,发掘遗址面积约200平方米,砖室墓葬2座,出土瓷盏和瓷罐各一件。

  这处遗址地层堆积中出土的大量残破瓷片,引起了考古队员的注意。“这些瓷片基本都是生活用品,可以分辨的器型包括碗、罐、瓶、碟等。”考古队员说,从釉色、胎色、烧制工艺和遗址的地理位置判断,应该出自于成都的琉璃厂窑,属于邛窑系。

  记者了解到,邛窑是位于成都平原的古代窑址群,始烧于南朝,衰于宋朝,断烧于元代,时间跨度约800年,是我国古代青瓷的重要产地。邛窑分布很广,如邛崃什方堂、尖子山窑、成都市区的青羊宫窑、琉璃场窑、都江堰的玉堂窑、彭州市的瓷峰窑、郫县的大坟包窑等,都被通称为邛窑。

  除了烧制盘、碗、罐等日用器皿外,邛窑还以首创陶瓷省油灯而闻名。四川自古以来崇尚读书,学子们多贫寒清苦,陆游曾在《斋居纪事》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

  龙泉驿区明代墓门现铜钱排水孔

  在龙泉驿区柏合镇一处建筑工地附近,考古队员抢救性发掘出一处占地约700平方米的明代墓葬群。其中一座古墓的4扇墓门保存完好,异常精致。记者看到,4扇墓门的门楣上,各有3朵花卉浮雕。每扇门的门扉上方,均有20个币形门孔,中间刻有花卉和祥云交织的浮雕图案。雕刻惟妙惟肖,十分精美。此外,门槛上还有铜钱状排水孔。虽在地下埋藏了数百年,但4扇墓门现在仍能平稳地开启闭合。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谢林说,本次发掘的11处文物点基本分布在成都锦江区、龙泉驿区和双流县境内,一些考古发现在以往的发掘中较为少见,对研究当时成都地区的历史人文和丧葬风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返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