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烟草计划》续集再现
9月份传出,徐冰近日将在美国同时举办3场展览,其中第二场展览题目:《徐冰:烟草计划-弗吉尼亚》,由里士满弗吉尼亚州美术博物馆主办,于弗吉尼亚州美术博物馆展出。已于2011年9月10日开展,展览将持续至11月4日,并于9月10日、11日两天在馆内举办了论坛。
这是艺术家眼中的烟草制作工艺和相关文化,以及香烟文化中反映的社会学,也是徐冰经过12年的沉淀,创作出的《烟草计划》系列之一。这次,当代艺术家徐冰在美国弗吉尼亚美术博物馆展出了最新制作的虎皮地毯,利用香烟两端的颜色描绘出虎皮的样子,共用了50万根香烟。
但用香烟描绘成虎皮样子的作品并不是徐冰第一次呈现,早在2004年8月,徐冰回国第一场个展时,上海沪申画廊的展厅中就出现了一件由66万支香烟组成的作品,白色的烟纸与橘黄色的过滤嘴拼成了虎皮纹的效果。展览主题即为“烟草计划-上海”。
《烟草计划》的萌生契机源于徐冰在2000年初在杜克大学参与的一个艺术活动。该校所在地达勒姆(Durham)被称为美国的烟草之城,空气中无所不在的是烟味。达勒姆自19世纪末以来就是美国香烟制造业的中心,该地香烟业的奠基者詹姆士-杜克也就是杜克大学的创立者。而今天使达勒姆城著名的不但是它的香烟厂而且是它的癌症研究中心。紧接着在当年的11月,一个名为《烟草计划:达勒姆》在美国卡罗来纳的杜克大学举行。这一“烟草计划”一直未完成,持续进行,在展览过程中《清明上河图卷》装置(12米长特制香烟),《用烟叶做成的书》等一系列作品也被铭记。
徐冰看“烟草计划”
当我第一次把烟作为材料近距离地接触时,我意识到,不应该把它们再赋予更多的主观评判了,因为它们已经承载着过多的社会内容,不希望只是在做戒烟宣传什么的。而应该是一种没有主观判断的切入,做起来只是与材料的对话和交流。把烟看成一个无属性的材料,思维的触角才可以无限展开,才能发现难得的东西。如果总带着很强的道德、利害关系的判断,就看不到这些材料的真实和价值。艺术作品与社会内容的相关性其实是不需要艺术家去担心的,何况是烟草这种材料,它自己就把这种关系搞定了。艺术家工作时的判断体现,是由“手”的动作自然流出的结果。我的任务就是象抽烟人一样,尽兴地享用,无须考虑的太多,考虑多了,抽起烟来就没有味道。
烟草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它无孔不入,终为灰烬,与周围世界,与每个人有着各种渠道的联系--经济、文化,时尚,历史、法律、道德、环保、生存空间、个人利益等等。不仅制烟材料本身很丰富,与此相关联的资料更为丰富且层出不穷。使我们无法计划的周全。创作的过程,象潘多拉的盒子被不断的打开。比如说,在Durham的计划进行中,由几年前烟公司调整尼古丁含量而引起的对烟业的诉讼案进入高潮。烟公司145个亿的赔款,改变了美国烟草业在的位置,甚至影响到资助此项目的卷烟厂改变与我们的合作关系。04年当我飞往上海办展的前一天得知,555准备在中国济南建立世界上第二大烟草生产基地,这个谈了二十多年的项目已经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批准。同时又有消息说:中国政府否认此事。555是英美烟公司的牌子,杜克是其前身。由于烟草业在西方发展的艰难和中国劳力市场的开放,西方烟草业的转移,象是百年前情形的重演。
材料的大量出现和异常丰富,可充分利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危险。“烟草”与“9,11”都属于符号性很强的主题,是难碰的题材。因为它自有一种很强的指向性,很难找到一个更强的形式把原来的主题给松动掉。所以处理时只能绕着这个主题走,或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我决定《烟草计划》必须把所有与烟草有关的内容都做为制作的材料利用起来。把它变为一个没有固定概念、形式限定的衍生的计划。成为一个不象艺术的艺术展示。我希望除了烟草做为主线外,作品间没有风格的联系,作品本身物化的成分被消解。有些制作小巧精致的象“珠宝”,有些则在城市中游走。让人抓不住艺术的范围和形式。整个项目的意义在众多作品的互为对立与衬托,在相互“提问”中产生。
有时创作中出现的难度与异常因素会迫使思维走的更远,它要求艺术家寻找新的艺术处理和转换方法。给新的艺术方法论的形成提供可能的条件。在这里,烟草的不确定性、多义性、丰富性被转化为一种与此对位的艺术表达法,这时的“含混不确定”成为一种明确,积极的语言,成为《烟草计划》艺术语言的特征。
【相关评论】
巫鸿:
《烟草计划:上海》促使我们对中国的现代和当代经验进行反思。作为当代美术实例,展览中作品的实验性主要在于引入一种艺术与商业和政治对话的新方式。这些作品既非对现实的“艺术再现”(artistic representations),亦非由“现成材料”(ready-made materials)作成的装置。换句话说,这些作品既改造了现实,又和现实保持着密切的“同类”关系。寻找和表现这种关系是徐冰的一个主要兴趣,因此他的“艺术材料”往往是烟草和香烟制品本身。这些作品的意义无法由探寻其“是不是艺术”获得,因为这并不是徐冰的问题,也因为要懂得这些作品,我们只有把它们看成是现实社会、政治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