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上美术馆开馆展梳理中国当代雕塑三十年“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暨寺上美术馆开馆展开幕
隋建国作品《寺上-94度8分》
开幕式现场 摄影:刘倩
相关链接:
声明:本文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雅昌艺术网”字样,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雅昌艺术网讯(刘倩)2011年11月5日,北京顺义区的一座民营非盈利性美术馆寺上美术馆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改造,终于迎来了它的开馆展“清晰的地平线——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展览由青年策展人何桂彦策划,艺术史学者易英、艺术批评家殷双喜任学术主持。
寺上美术馆渊源
由食品加工厂改造而来 馆长刘凤洲对当代艺术态度的转变
寺上美术馆是由过去的一个胡萝卜食品加工厂改造而来,就如很多艺术区一样以工厂打造文化基地,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寺上美术馆便是这胡萝卜加工厂经历了两年改造之后展示在大众面前的第一个成果,此次寺上美术馆的开幕展也作为胡萝卜艺术区的启动仪式。
美术馆的性质为民营非盈利性美术馆,投资人即馆长刘凤洲女士生意人出身,喜欢中国传统国画,尤其对隋唐时期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由此她便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中国艺术史,但那时却对当代艺术特别排斥。一次讲座中,她了解到了艺术家吕胜中从年画画家到装置艺术家的转变,对自我的突破和对当下生活的表达让刘凤洲意识到当代艺术的重要性,逐渐的喜欢当代艺术并发愿建当代艺术的美术馆,希望能让顺义区的孩子们了解当代艺术。
刘凤洲谈到美术馆的初衷时说:“我们建这个美术馆非常的简单,而且是可执行的,让孩子们不觉得艺术神秘,因为在这里边美术馆会有很多现代、当代很知名的大师做这种大师见面,我做每周的一、二十个孩子,我都是跟很多的大艺术家,包括隋建国老师,我说你要跟孩子们坐下来,面对面的捏捏人,让方力钧、岳敏君他们跟孩子一起画个小油画,让孩子们不意味着他能成为艺术家,但是他会感觉艺术就是这样的,大艺术家就是这个感觉,多重要啊!而且好学,我认为艺术的积累和知识积累没有关系,让他对这一生特别有收获,对于顺义区的文化事业,我们的力量太微弱了,但是对于顺义这一代的孩子,我一定会做到的。”
著名艺术家隋建国与建筑师王晖根据寺上美术馆的地理位置与外部环境量身打造了大型景观雕塑作品《寺上-94度8分》,以红色脚手架组成围墙的形式安装在寺上美术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术定位
以研究、收藏当代雕塑为主
寺上美术馆作为顺义地区一座兼具公共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美术馆,寺上美术馆是一家以当代雕塑为主,涉及装置艺术、架上绘画的展示、收藏、研究的民营非盈利性美术馆,更是一家立足雕塑的差别化、专业化美术馆。寺上美术馆位于顺义区北六环外,火寺路东,占地4万平米,内含1、2、3号馆。
一个美术馆将单独的艺术门类作为主要定位的案例并不太多,寺上美术馆选择了雕塑,而雕塑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像国画、油画等热门艺术那样经常被梳理,整个中国当代艺术中专门的雕塑大型展览并不多,对于雕塑的选择,寺上美术馆执行馆长冀少峰说:“寺上美术馆一定是有它未来发展的学术目标,而要做什么和定位如何却是很重要的。例如有的美术馆主要以水墨为主、有的美术馆以油画为主,这就为寺上美术馆提出了当代艺术的可能性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寺上美术馆的可能性?经过跟周围艺术家、评论家的论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做雕塑。纯粹做雕塑展览的难度比较大,成本比较高,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投入都很大,但是既然定下来那就努力去做。以收藏当代雕塑为主,这就是寺上美术馆的学术方向。”
隋建国 《地罣》 摄影:刘倩
傅中望 《地门》 摄影:刘倩
张永见 《月夜》 木、橡胶 1993年 摄影:刘倩
陈克作品
黄雅莉 《静穆》系列 雕塑 木、大漆
´,´
首展
清晰的地平线 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寺上美术馆开馆展暨胡萝卜艺术区启动仪式“清晰的地平线 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展览,由青年策展人何桂彦策划,艺术史学者易英、艺术批评家殷双喜任学术主持。
展览以中国当代雕塑史发展脉络为基础,共展出了包泡、隋建国、徐冰、傅中望、展望、梁硕等54位在中外享有盛誉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展览在梳理中国当代雕塑三十年发展史同时又将探索当代雕塑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对于展览主题“清晰的地平线”,策展人何桂彦阐释:“作为这次展览的主题,我们当时有这么一个考虑,就是说地平的存在主要是它给我们的一个观者提供了一个像坐标一样的东西,这种物理性的地平线跟当代雕塑结合起来主要是我们从一开始的时候希望这是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基础的梳理性的兼具回顾性的展览。这个展览我们的一个初衷希望它就像地平线一样,能给不同的观众、不同的人提供一个相应的坐标一样的东西。当然‘清晰的地平线’作为展览主题来讲真正的意义还在于后面的一个界定,就是‘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也就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样一个雕塑,从这个标题上我们更多地考虑到的还是一个社会学的叙事,因为它是以时间的、线性和过去历史框架当中的一个展览思路。”
UNMASK 半透明之三 不锈钢着色 250CM×160CM×260CM 2006年 摄影:刘倩
卢征远 《对话》 树脂着色 等身大 2009年 摄影:刘倩
曹晖 《揭开你》 树脂、纤维等综合材料 摄影:刘倩
张大力 《种族》 摄影:刘倩
展览现场
三大主题梳理三十年当代雕塑发展史
展览通过三大主题“文化思想的反拨与艺术本体的回归”、“介入现实与观念革命”、“物、剧场、身体与雕塑边界的消逝”勾勒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三十年基本发展线索和轨迹,并在每个主题中针对性选择了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文革结束后,雕塑创作按照既定的惯性意识前行,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当代雕塑的创作观念也在悄然的发生变化。艺术家敢于突破禁忌,打破过去那种“高大全”的视觉机制,用个人化的语言去表达。冀少峰谈到80年代的艺术家时说:“80年代我们知道有一些代表性的艺术家像田世信、包泡、王克平,王克平有一件木雕作品《沉默》,睁只眼闭只眼,寓意性非常高,引起了人们对雕塑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的变化,王克平这件木雕,他本身不是搞雕塑的,业余的状态,当时他这件作品在当时是影响非常大的。”
与80年代的创作比较起来,伴随着90年代初社会文化情景的改变,当代雕塑最重要的变化莫过于“介入现实与观念革命”。90年代雕塑最突出的特征,在于艺术家以积极的心态介入现实的社会文化生活,作品有浓郁的人文色彩。隋建国的《地罣》系列作品在九十年代初它不仅仅是在材料、观念,还有就是对过去当代雕塑我们所理解的一种既定的观念它是一个超越。傅中望的《地门》系列,而这批作品他的语言形态和方法,其实有一个从本土的传统当中延续、挖掘一种具有现代意味的形式和风格。
2000年以来的作品共同透露出一个鲜明的学术趋向,即雕塑家对雕塑在当代环境与公众生活中的存在与意义的关注,中国雕塑在20世纪末对艺术的公共性或者说是对公共艺术有了前所未有的自觉意识。李晖的作品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因为他的作品对光、对声音以及对观看的强调;宋冬的《物尽其用》以及他这次展览的作品叫《穷人的智慧》也是用了一些过去日常的现成品,比如说大白菜、门板、蜂窝煤,把中国人最日常的、最普通的这种生活经验历史化,转化成艺术,从这个角度讲不仅仅是摆脱了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当代艺术当中的一种潜在的生存危机,一种后殖民的倾向,同时他也在方法论上会显得更加丰富了我们说的雕塑或者说装置创作的语汇。
´,´
研讨会现场
学术研讨会:
当代雕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展览开幕之前,关于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学术研讨会在寺上美术馆举行,十二位艺术评论家深入探讨了当代雕塑的形态边界与历史、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雕塑等话题。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认为讨论中国当代雕塑仅仅谈当代还不够,需要从背景出发,我们中国雕塑界的任务需要在西方雕塑进入中国的背景下,找到中国的方式,建立中国的雕塑系统。
杨小彦则认为:“在当下,雕塑在这个词已经变得很荒唐了,这个词不仅不能概括今天中国艺术界以名词命名的现象,很多作品以雕塑这个名词命名是有问题的。”
殷双喜认为:“当代艺术把艺术变为无所不在的生活和感觉的状态,过去艺术是一种形,现在是一种状态,最近几年来,无论国际雕塑界和中国的雕塑界对材料的问题,都有深入的思考,他们积极研究各种材料,他们的成就作为视觉艺术的力量在艺术家在于材料的理解与处理之中。而是艺术家对各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综合表达,自我观念一个解释的观念存在材料之中,存在艺术家对材料的理解和处理之中,这是我认为今后10年,中国雕塑界要全力以赴面对的问题。”
未来期待:打造体验式美术馆
寺上美术馆除了美术馆展厅,还包括独立影院、实验剧场、研究所、典藏中心等。服务配套设有咖啡厅、休闲茶室、艺术品商店、艺术私塾、书店、艺术小酒店等。通过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和独特新颖的建筑空间,寺上美术馆也正努力打造成独树一帜的体验式美术馆。
寺上美术馆将发挥其公共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职能和属性,希冀通过举办一些列学术主题展览和艺术活动,为公众了解当代艺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扩大公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度和理解力。美术馆将于每周六向公众免费开放,届时公众可以免费参观美术馆进行中的展览。寺上美术馆还与顺义西田各庄艺术家工作区合作打造艺术创意研究基地,关注国际、国内艺术创作动态;为顺义文化艺术事业服务,作为艺术试点的创作基地,推出艺术家或者是设计师的新品发布;为文化事业在国际上做更多推广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