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银饰—多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艺术展”开展

    

苗族银饰角比真实的牛角长和大一些,源于苗族的审美观是一个夸张的审美观。 崔力文 摄

  3日,“霓裳银饰—多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艺术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开展。

  关于办展的初衷,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朱良津告诉记者,“博物馆开放以后,各个兄弟博物馆间加强横向联系,携手共同进行展览。海南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黎族文化丰富,贵州也是同样的情况。我们想通过两省互相办服饰展览来展现省市辖内民族的文化。”

  据悉,中国西部的贵州世居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回、白、壮、毛南、瑶、蒙古、满、仫佬、羌等17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和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使贵州民族服饰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众多的传统样式。

  朱良津说,“此次展出的这些服装是生活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当中的主要的服饰类型。这些服饰反映出各个民族的历史、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另外,服饰上面装饰艺术这一块,有少数民族的刺绣、编织和蜡染这样一些技艺,从服饰角度向海南人民传达贵州服饰的丰富多彩。”
 

  此次展览总策划张桂林说,苗族支系很多,此次所展出服饰包含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元素,如汉代、唐代、宋代的造型和服装样式在苗族服饰上多姿多彩的呈现。

  观众小陈觉得眼前的苗族银饰角比真实的牛角长和大一些,贵州博物馆藏品部副主任吴一方介绍道,“苗族的审美观是一个夸张的审美观,苗族的诗歌非常的夸张,把这种浪漫主义的夸张应用到银饰上来,银饰也是非常的夸张,这银角比真正的牛角还要大,像这个又比较小,是极度夸大夸小的审美趋向。”

  据介绍,此次展出以民族服饰套装,服饰装饰工艺为主,配以风光、风情习俗图片和影视图像。展品约460件,其中完整的不同类型的服饰42套、装饰图案65件以及银饰200件。

  海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说,“希望观众从中感受到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所展示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贵州少数民族和谐自然,勤劳淳朴的劳作生活,以及神秘而深厚的文化古风,从中得到有益的体验和审美的愉悦享受。”(崔力文)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