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法艺术搭建友谊桥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机会也愈来愈多,也给中国书法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10年4月,我依循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安排,应邀以《舞动的中国文化》为题,创作了64幅书法作品分别到毛里塔尼亚和法国举办展览。这些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易经》《大学》《道德经》等为蓝本,按易篇、儒篇、释篇、道篇4个部分,以斗方形式精心构图,巧妙设计,用纸、用墨、用印认真考究,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展出期间,数千名喜爱中国书法的国际友人参观了展览,现场气氛热烈,充分显示了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的热衷和期盼。


  近10年来,从中国书法在国际交流中的历史和现状看,中国书法在对外交流,特别是在民间文化交流中有着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国书法艺术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中国书法作为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具有点线面的美学特质。就连不识汉字的域外人士在欣赏书法时,都能从直观抽象的形式着眼,而后进入节奏、节律、韵味的感知,产生艺术美的心理感应,得到美的享受。


  中国书法的内涵有着通灵的影响力。书法创作以中国传统经典作为蓝本,将儒、释、道、唐诗、宋词等词句用不同书体进行二度创作,从而产生书文共生的艺术效果。人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而领悟到中国文化经典的内涵。如国际友人在参观我的书法展览时,被一个“和”字吸引。我上前解释,“和”字出自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名句,他倡导用礼法治理、约束社会。他们听到这些解释后纷纷称赞。


  中国书法作品有着神奇的沟通力。在国际书法交流中,虽然我和毛里塔尼亚的大学生语言不通,但当我将书法作品赠给他们,并经过翻译解释作品的内容后,他们都会意地报以热情掌声。这使我亲身感到本来素不相识的人,一旦进行文化的交流沟通,就会加深情谊。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友好,实际是对中国的理解,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为文化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军旅书法家,要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自觉为扩大书法艺术的国际影响作贡献,充分发挥书法艺术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