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吴作人佳作领衔嘉德中国早期油画专场
在下周即将亮相的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中,中国油画部分将第三次推出“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专场”,汇集第一代和第二代油画家作品六十余件,群星璀璨,将由徐悲鸿、吴作人的传世佳作领衔,并有常玉、李超士、颜文樑、关紫兰、许幸之重要作品,还将特别推出“贯通中西:林风眠和他的学生们”、“艺为人生: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创作”两个小专题。
(一)、徐悲鸿传世佳作《珍妮小姐画像》与素描精品《孙多慈像》
珍妮小姐画像
《珍妮小姐画像》是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作于 1939年春夏之交,是徐悲鸿为了支持国内抗战在南洋举行义卖募捐时的作品。画中女子珍妮小姐祖籍广东,为当时星洲名媛。这幅肖像是其男友——当时比利时驻新加坡之副领事勃兰嘉,委托徐悲鸿而作。此画完成后得到了众人的赞赏,勃兰嘉为徐悲鸿的艺术才华赞叹不已,并专门举办了盛大的画作揭幕仪式。珍妮小姐本人也是对其喜爱有加,她在画作完成之后也慷慨解囊,尽一己之力捐款救国,在当时也传为佳话。此画得到画酬四万新币,应为此一时期于南洋募捐中画酬最多的一幅。徐悲鸿本人对这幅画作也十分满意,特意请摄影师为其拍摄他与画作的合影,留作珍贵的纪念,后成为了《悲鸿在星洲》一书的封面。
《孙多慈像》为徐悲鸿学生康寿山先生所有,珍藏六十余年,历经劫难却丝毫无损。此画像为徐悲鸿一九三四年所画,当时徐孙二人情意切切,正到浓时。徐悲鸿极珍视此画,后还根据此画及回忆作了一张油画,藏于徐悲鸿纪念馆。此件画像见证了徐悲鸿与孙多慈之间一段哀婉而深刻的真挚爱恋,结局令人扼腕,此作便更显难得。康先生对此作品感情尤深,交付中国嘉德之前特手写两页文稿,详细讲述各中原委。
(二)、吴作人现实主义巨制《金色的海洋》与早期花卉精品《芍药花》
金色的海洋
吴作人的油画作品多收藏于吴作人基金会,市场流通十分稀少。此次上拍的《金色的海洋》创作完成于 1956年,尺幅巨大(138×235cm),著录繁多,为吴作人 50至 60年代一幅难得的重要巨制。此幅《金色的海洋》不但表现了季节的特征,也从情感上传达了画家看到丰收景象时的喜悦之情。他的风格不同于列维坦笔下深沉凝重甚至是有些悲怆的诉说,而是体现出一种民族气派的个人风格。吴作人被誉为是继徐悲鸿之后最具成就的融贯中西的现实主义画家,而《金色的海洋》无疑是其建国后风格成熟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芍药》创作于 1937年,曾为中国嘉德 2004年秋季拍卖会“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接受捐赠作品”专场封面作品,亦为吴作人一件难得的早期花卉精品。
(三)、常玉《绿底梅花》:典雅别致尽显大师风范
绿底梅花
常玉是公认的世界级艺术大师,他将中国美学的含蓄内敛与西方美学的夸张外放成功糅合在一起 , 堪称近现代绘画艺术上超现实主义的典范。《绿底梅花》创作于 60年代,他将中国水墨画中常用的线条与空白 ,套入西方的空间结构,既有中国盆景的优雅古朴,又有西式瓶花的谨严奔放,两者自然结合,浑然天成。
此作用色大胆奔放,以大片绿色涂绘背景,黑色交错缠绕的梅树枝干尤见传统绘画功底,再点缀以白色及红色小梅朵,意趣天成。《绿底梅花》流传有序,权威发表及重要展览众多,曾出版在大未来画廊多本重要常玉画集中,同时还出现在国立历史博物馆 1995年出版的《常玉画集》中。1995年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双玉争辉”展中亦展出《绿底梅花》,足见此作品的重要性。
李超士《吊兰 》、《少女像》、《农夫》
《吊兰》出现在《李超士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页,作品中我们不难窥探出李超士对于中国画传统的继承,细细的吊兰枝条与小碎花的处理疏密有致,流露出十足的古典气质。此次上拍的两幅人物肖像作品《农夫》和《少女像》也十分难得。众所周知,李超士作品以花卉、静物、风景多见,人物画甚少。《农夫》细致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传统、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造型严谨,栩栩如生,作品附有艺术家家属与作品合影照。另外一件人物肖像作品《少女像》创作于 1964年国庆前夕,为素描作品,但亦如其粉彩画般,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传神动人。
颜文樑风景组画:《西湖四景》与《春夏秋冬》
《西湖四景》创作于 20年代,为颜文樑早期杰作。在早期时,颜文樑经常创作水彩风景,并多为四时风景或命题风景,这组《西湖四景》就分别描绘了西湖名景“功德崇坊”“曲苑风荷”“平湖秋月”“南屏晚钟”四处:或是草长莺飞、古坊夹岸;或是荷叶婷婷袅袅,亭台曲折;或是水光潋滟,游船徜徉;或是山色空蒙,古刹耸立。西湖的从容与优雅、灵动与悠久都在画家的笔下自然流露。此组风景画风细腻,色彩、透视与造型上都力求逼真、和谐。
此次上拍的另一组颜文樑佳作《春夏秋冬》,创作于 70年代,是其晚期杰作。到颜文樑创作的晚期,其创作欲最强,精力最旺盛,作品数量也最多。此期间作品奋发灿烂,更加注重了东方意蕴的传达。《春夏秋冬》并不像之前的风景画那样细致,着迷于真实光下各种色彩变化的表现及错综复杂的深度描写,而是删繁就简、构图趋于单纯,中国传统意蕴浓厚。《春夏秋冬》四幅风景汇集多种油画技法的表现形式,拍贴、薄涂、揉腻,色彩丰富生动,充分的体现出颜文樑浓郁的个人风格。
关紫兰传世佳作《一九二九年西湖》与许幸之罕见精品《钢铁森林》、《浣衣女》
《一九二九年西湖》是关紫兰的一件传世佳作,来源可靠,流传有序。最早为关紫兰之女梁嘉文女士所藏,曾现身于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 2006年举办的“纪念中国早期杰出女油画家关紫兰逝世二十周年”油画水彩画专场,且为此专场封面作品 ,附关紫兰及其女儿梁嘉文分别与作品的合影。此作也是市场上出现的关紫兰创作年份最早的作品,尤为珍贵难得。
许幸之作为中国第一代油画家,在电影编导方面亦有很高的成就,作为影片《风云儿女》(由田汉编剧)的导演和作为《铁蹄下的歌女》(由聂耳作曲)的词作者,已使他的名字无愧的载入中国现代文艺史册。同时,许幸之在30年代曾经担任过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主席,是一位忠诚的左翼文艺战士,在当时的革命美术运动中起过先锋作用。许幸之最早在绘画领域崭露头脚而跻身20至30 年代文坛,稍后亦在戏剧、电影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最后又回到绘画领域结束了自己的艺术生涯。《钢铁森林》描绘了繁忙的工厂一角,高大的烟囱和炼钢炉与工人形成鲜明对比,加强了画面的观赏性。同时画面内容横竖错杂,极富构成意味,充满形式美感。在强调轮廓和线的同时,在色彩上采用了大块面的平涂,赋予画面以装饰性和整体的明净之感。这一时期的另一件重要作品《巨臂》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赞扬,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许幸之的作品在市场上极其罕见,此前拍场上仅出现过许幸之一件作品,此次嘉德拍场同时出现两张佳作《钢铁森林》与《浣衣女》,尤为难得。
贯通中西:林风眠和他的学生们
作为 20世纪中西绘画融合的先驱导师,林风眠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后其门生也接其衣钵,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此次集结了林风眠及其弟子们的精彩佳作,试图呈现林风眠及其弟子在绘画领域中西融合的轨迹。其中有林风眠的《柳林》、《六美图》;赵无极《蓝色小船》、《19/10/2001》、《无题》;朱德群《无题》;吴冠中《夫人朱碧琴画像》、《红莲》、《迎接普选》、《京城一隅》;苏天赐《春水》、《山花》等作品。
赵无极《19/10/2001》
赵无极 50年作早期作品《蓝色小船》为其“克利时期”作品,此系列作品开始于 50年代,多画风雄浑,大气磅礡,代表了赵无极在融合中西美学探索上多元化的汇合。《19/10/2001》,发表于马勃勒画廊出版的《赵无极》画册中,并在该画廊展出。《19/10/2001》画面整体色调为橙黄色,显得明亮温暖,梦幻迷离,作品简约却意味非常。从作品中可以看得出,赵无极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出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绘画空间;水墨作品《无题》为现藏家于1989年亲自购自赵无极巴黎工作室。赵无极从 70年代初就开始创作水墨画,80年代后期他的水墨创作走向成熟。此画笔墨浓淡相宜,或虚或实,或聚或散,真正进入一种凌虚飘渺的自由境界。作者延续其一贯画风,不拘于一山一水、一树一石的具像刻画,而重在融合法国的情致和东方的情怀。
吴冠中《夫人朱碧琴画像》
吴冠中《夫人朱碧琴画像》为吴冠中为数不多的人物作品,吴冠中画其夫人朱碧琴的油画像总共不过三幅,此幅作于 1962年,为三幅中最早的一幅。吴冠中曾说:“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梵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吴冠中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妻子的温柔和坚强,记录了两人一起走过的无数平淡的日月,是她在画家的创作道路上给予了吴冠中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艺为人生: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创作
此单元汇集了:徐悲鸿《珍妮小姐画像》和《孙多慈像》,张安治《普陀山一景 (孤松 )》,李宗津的《艺术城的德巴广场》和《再见,中国的朋友》, 孙宗慰《持烟斗的自画像》、《嘉陵江上》和《女歌唱家》,萧淑芳《鳜鱼》,吴作人的《青岛海滨》、《芍药》、《金色的海洋》,文金扬《静物》,冯法祀《故宫》和《〈捉虱子〉创作稿》,戴泽《女军医》,罗工柳《潇湘女孩》等作品。
《持烟斗的自画像》是孙宗慰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此作创作于其艺术生涯的鼎盛时期。四十年代初孙宗慰便开始潜心研究如何在油画中融合中国民族艺术的问题,此时也回到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一九四二年秋,徐悲鸿受中英庚款董事会委托筹建中国美术院,他看到孙宗慰的作品后非常高兴,予以极高的评价:尚我青年均有远大企图,高志趣者应勿恋恋于乡邦一隅,虽艺术家亦以开拓胸襟眼界为当务之急,宗慰为其先驱者之一,吾寄其厚望焉。同时徐悲鸿聘孙宗慰为研究员。也就是在此期间,孙宗慰创作了《持烟斗的自画像》,此作品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此专场还呈现了其他中国第一代油画家如方君璧、汪亚尘、秦宣夫、常书鸿、吕斯百、周碧初、朱士杰、黄显之、关良等,以及其他中国第二代油画家:胡善馀、林达川、沙耆、费以复、孙云台、周大集等艺术家的精品佳作。
方君璧创作于 1944年的《广州镇海楼》和 1956年的《佛罗伦萨风景》,均来自艺术家家属,这两件作品反映了方君璧传奇一生的两个片段:《广州镇海楼》是方君璧于 1944年赴广东拜访汪精卫夫人陈璧君时所作;《佛罗伦萨风景》是方君璧赴佛罗伦萨期间所作。
常书鸿与吕斯百的兄弟情深在美术史上传为佳话,此次拍卖我们得到了台湾资深藏家的大力支持,为我们共同呈现了两位兄弟艺术家的精彩之作:吕斯百的《夫人马光璇画像》、《大漠》以及常书鸿的《静物》。吕斯百的《夫人马光璇画像》和《大漠》源自艺术家家属。吕斯百将妻子马光璇刻画的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橙黄色的温暖色调和画家大胆灵动的笔触也突现了画家作画时的轻松愉悦。《大漠》没有故意夸张的激情,只是平凡的中国土地和生活,画家将西北的土黄和草绿并置,独具一番风味,厚重中透出清响,表现了对于自然的无限热爱,故美术界将其称为“田园画家”。
常书鸿的《静物》创作于约 40年代,常书鸿留学法国期间,面对纷繁的现代艺术流派,他在油画领域始终坚持写实。此幅作品造型严谨,设色朴素,画家精心刻画了在中国厨房中常见的食材,可以看出回国后,他在油画创作上从题材内容、审美趣味、表现手法中竭力民族化、渗典雅于通俗过程中的努力。
此外,秦宣夫 1941年创作的《重庆梯田》,周碧初 1957年的《旱田》,汪亚尘的《读书的少女》,关良的《裸女》,胡善馀的《花港观鱼》、《水蜜桃》、《宜人的富春江畔》,林达川的《广东新会城》,费以复的《丰收图》和《登黄山》等作品均有翔实而可靠的发表及来源,均体现出了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精湛的艺术功底。
据悉,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8日至11日预展,12日至16日拍卖,将有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共 4500余件精品待展风华,展拍地点均为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此外,中国嘉德2011秋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将于11月15日至16日预展,17日至22日拍卖,展拍地点均为北京国际饭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