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公共讨论 哪来公共艺术?
南京江宁汤山宁西社区是一个年收入仅十几万的贫困社区,可却斥资几百万元,建起一栋3000平方米的豪华“文化活动中心”,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和大型舞台。
可该“文化活动中心”从今年5月份建成至今已闲置半年,社区负责人不敢启用,怕挨居民骂。不知情的居民也的确很不满,昨日媒体报道就是当地居民的爆料。
现在,各地此类事并不少,这里忽地冒出一个大型雕塑,那里转眼就盖了艺术广场,花钱不少,可附近百姓却不领情。当下,政府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投入也不断加大,如何搞好真正的公众艺术,需要把概念弄弄清。特别要警惕那些打着发扬公众艺术和提升群众文化而为个人或少数人牟私利的行为。
这不是说宁西社区穷,就不能有好一些的“文化活动中心”,问题的实质是居民对此一无所知。公共艺术的大前提就是公共讨论,而且是广泛和反复的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例如,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入口就是真正的公共艺术,因为公共讨论做得很好。贝聿铭最初提出为卢浮宫建玻璃金字塔入口时,大多数巴黎人惊愕,说贝聿铭“疯了”,会彻底毁了卢浮宫的古典美,成为巴黎的耻辱。但也有少数人支持。邀请贝聿铭的密特朗政府没有强建,而是用两年的时间来讨论,让各方都可说理或“开骂”,理不辨不明,思路渐清晰。可政府仍未拍板,而在原地建造了一比一的模型,邀请6万多巴黎人再来投票,结果多数人都同意了。今天,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受到巴黎人的喜爱,也成了巴黎的新地标,也成了公共艺术由公共讨论这一程序公正决定的范例。
反观我们一些公共艺术为何不讨喜,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公共讨论,由于各方,特别是当地百姓的意见出现、参与和互动实在太少,有些地方不断干出一些劳民伤财的蠢事。
例如,这些年,在全国许多城市,河流和湖泊用水泥护坡,几乎成了美化城市的一手“绝招”,被誉为“河岸公共艺术”。结果,由于对于城市水岸的过多人工“艺术雕琢”,使水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污水自净能力降低,自然河流变成了人工水池,不仅不美,甚至消亡。
再例如,一些城市那些建了再拆、拆了再建的市中心雕塑、伪古建筑或伪洋景点,哪一个事前经过公共激烈的讨论?不是“权利审美”,就是专家或部门的“一家之言”,或征求意见走个形式。中国美术学院邱志杰近日提出:“公共讨论平台才是公共艺术的前提,人群的出现、参与和互动在公共艺术的创意设计阶段就应该出现,而不是老大哥施舍给百姓们的福利。照这种标准,今天中国大量的所谓公共艺术其实只是政府花钱的违章建筑。”这话使人警惕,宁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不是这样的“违章建筑?”
公共艺术是公共的艺术,最好先问问“当事”的百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一一说出来,如果缺少这样的民主程序,即使政府好意主导和巨大投入的公共艺术建设,可能也难有好的结果。说到底,公共艺术是让公众心情快乐,成为人们共享的健康精神生活。政府也可以在对公共艺术的公共讨论中收获有效和有益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动员,同时把钱用对了地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