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光起:绘画就是让思想流淌

  中国画画家,5岁随中国画家史殿生学画,现任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社副社长。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大展,并获奖。谋生职位:职业经理人。


  绘画的技能并非一朝一夕间就可以掌握的,而中国画需要的不仅仅是苦练绘画的技巧,更多的是需要对艺术的感悟与理解,因此,艺术修养与人生阅历相对缺乏的青年画家很难有出色的表现,而史光起先生则几乎是个例外。


  史光起的画作不仅人物造型严谨,用笔老到,其对中国画的“神”、“意”更有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与诠释。史先生并不因为从事中国画的创作,而排斥其它绘画形式与艺术门类,其对西方的油画、雕刻、近邻日本的浮世绘艺术等都有深入的研究。


  郑南宇:史先生,从您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您具有很扎实的造型能力,这样的造型能力在注重形体的油画、雕塑艺术家中很多见,而在注重神韵的中国画艺术家中并不多见,您是如何做到形神兼备的呢?


  史光起:造型能力主要是在画插图画时打下的基础,曾经为各种出版物绘制了很多配文的插图,也画过一些连环画和卡通漫画,后来又为一些网络游戏进行人物形象设计,这个过程中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国画的造型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郑南宇:中国画不同于油画等艺术形式,除扎实的绘画基础外,更多的是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与领悟,这些也许需要10年、20年,或更长的时间,冒昧的讲,我觉得您这么年轻,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积累吧?


  史光起:的确,艺术修养既是一个研修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悟的过程,需要时间、阅历与钻研的积淀,我的这个过程经历了20年。5岁时受父亲(中国画家史殿生)的影响,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开始四处涂鸦,6岁时父亲开始训练我临习书法碑帖,8岁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训练,并且逐步接触国画名家名作,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郑南宇:您热爱哲学,它对您的国画有什么样的影响?


  史光起:画国画入门时修炼的是“术”,继而是“法”,若要走向更高的层次,则需要“道”的感悟,感悟的多寡与深刻程度是由知识的广度与思考的深度决定的,我除学习国画外,还研究油画、雕刻、插图画,甚至漫画,这让我对艺术的思考范围更广泛,思路更开阔。同时我还在进行禅修与哲学、儒道的思想研究,这些对于学习中国画有非常大的帮助。


  郑南宇:您除了画画,好像还有很多其他工作,你如何认识爱好与专业的问题?


  史光起:我画画完全是出于爱好,作为一种修心与消遣的方式,即使是参展也是为了能和很多前辈高手们交流,同时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我认为,没有功利目的的艺术才是纯粹的,现在一些商品味道很浓的作品让我们看不清画作背后流淌的作者的思想,我觉得没有了灵魂的艺术品就不能叫艺术品了,只能叫做工艺品。营销、管理才是我的工作,当然,我也同样喜欢我的工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