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鹤梁水下石刻碑林博物馆存历代文人题刻
白鹤梁上刻的水文鱼图案
重庆白鹤梁水下石刻碑林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段的江心下,这是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水下水文题刻碑林博物馆。
该碑林博物馆分地面和水下两部分,地面层有1200平方米,一楼为休息厅,二楼为题刻照片陈列室,厅内共有50多幅白鹤梁题刻及图案照片。参观完地面厅文字题刻及图案后, 就进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主体部分。游人可乘长达90米的电动扶梯缓缓下行,约5分钟就下到位于长江水下40米深处,跨过一道钢制舱门,进入60余米长的环形参观走廊。走廊上设有由4厘米厚的双层航空玻璃制成的23个直径约80厘米的水下观看舱窗,透过这些窗口,沉浸在长江水下的白鹤梁水文、诗词和图案等题刻,一一呈现在了参观者的眼前。
白鹤梁是造山运动时天然形成的一道巨型石梁,长度约1600米,宽约25米,处于长江江心中。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长江水枯,当时有人在露出的白鹤梁中段石梁上镌刻了两尾石鱼,作为记录当年水枯的水位线。后人长年观察后认为,当江水退,石鱼现时,来年将有丰收年景。于是,每逢冬春相交的枯水季节,人们期盼石鱼出现。一旦石鱼露出,人们奔走相告,观者如潮。有文人墨客将石鱼出水的时间、石鱼与江水相距的尺度,用诗文的形式刻在石梁上。也有另刻石鱼、白鹤及观音像以标水位或表心愿的。
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到公元1963年2月15日涪陵文化馆作的最后题刻止,共有165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8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枯水位的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据有关部门观测,其中“唐鱼的眼睛”为长江中上游的零点水位,相当于海拔137.91米高程,此水文记录比英国在武汉江汉馆设计的水尺标点早1100年。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了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所刻石鱼的鱼眼高,大体相当于川江航道部门当地水位的零点。有关专家根据这些枯水题刻,推算出1200年间长江上游枯水水位统计、枯水发生的周期,得出了“每隔3年或5年,长江上游就有一次枯水发生;10年或数十年就有一次‘较枯’发生;600年就有一次‘极枯’发生”的结论。因此,古人在白鹤梁上刻的“枯水季节若石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如许”的题记,现已成为长江三峡文物景观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上除刻有水文资料外,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文人留下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各种字体皆有,颜、柳、黄、苏各书法名家的墨宝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最引人注目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元府庚辰涪翁来”题刻,虽只有寥寥七个字,却笔笔凝练,洒脱雄健,不愧为大师手笔。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水位升至175米,白鹤梁没有机会露出水面了。国家为保护这一世界稀有的水下碑林,于是在此修了大型水下碑刻博物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