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展出明清52位状元书画真迹
清朝第一位状元的草书、22位状元先后续跋的画册、科举史上最后一名状元的墨宝……这两天,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迎来了一群久违的“客人”,52位明清状元的60余幅书画作品在此亮相。流动转折的线条,浓淡不一的墨色,它们所传达的力量、意兴和气势,尽显士林才子的道德文章。
展厅门框上,国学大师文沙怀手书的“明清状元书画艺术展”格外醒目。“这翁同龢画得可真像啊!”正对大门,已然起皱的宣纸上,翁同龢一身便装,端坐于木椅之上。“怎么画像上有两个跋呢?”大学生李津婵正在疑惑,展品负责人刘贺斌凑过来说,“这是管念慈用国画染料、油画技法,糅合中西而成。翁的学生黄思永看后觉得很是逼真,当夜题跋,并未尽兴,次日再度题跋。”
大门左侧,清朝第一位状元傅以渐的草书,以及毕沅、骆成骧、蔡升元、潘世恩等状元的字画,整整齐齐地悬于身披红绒的墙壁上。一盏盏状元灯立于墙侧,将整间展厅“装扮”得古典而温馨。龙纹笔、镇尺、端砚、宣纸静静地躺在展厅中间的展柜里,散发出淡淡的书香。
展柜旁边,一位中年人“吃力”地盯着墙上的扇面,上面是邓钟岳的书法作品。“这字怎就看不清呢?”几个年轻人凑过去,小声念起字旁的介绍:“邓钟岳,擅小楷,书法习赵孟頫,兼收‘二王’笔法,康熙六十年,殿试卷被康熙批为‘文章平平,字压天下’,因获状元。”“这幅字号称是用一根狼毫所作,放大之后,便可见其非凡功力了。”刘贺斌介绍说。
说话间,大门右侧的展柜边早已围了一圈“黄发蓝眼”人儿。万岚的长卷《秋树读书》静躺柜中。卷头是张泰初手书的匾额“读书图”;淡墨渲染的画面上,一个白衣中年人坐于树石之间,悠然含笑,潇洒自在,其画工正清秀,不避彩色,于秀丽中显高雅,令人顿生愉悦之感;画像下方,22位状元先后续跋,规范整洁的馆阁体精工柔美,锋芒遒劲的草书大气磅礴。
“这是中国科场的最后一个状元王寿彭……”刘贺斌还未说完,李津婵接过话茬儿,“这人我听过,传说他是因名字起得吉利,才被慈禧点中。”“这人可不简单啦,你看这副对联,‘武就文成一乡善士,兰芳桂秀百忍家声’,字体端庄雄伟、圆润厚重,深得‘二王’精髓。”刘贺斌接着说,他还是教育家,山东大学首任校长,季羡林的恩师。他的一首打油诗也挺有趣儿:“有人说我是偶然,我说偶然亦甚难。世上纵有偶然事,岂有偶然再偶然?”
沉浸在这样的笔情墨趣之中,观展者深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和广博。“这些状元真迹,我收藏了28年,此前从未公开展览。”展品收藏者安继华说,“这次在国子监展出,既是将它们送归‘故乡’,也是希望利用北京巨大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研究中国文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