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博物馆发展论坛举行

  千龙网北京10月26日讯(记者 李同非)中外专家齐聚,为博物馆发展献策。“2011博物馆发展论坛”今天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来自中国、英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博物馆界专家、学者围绕“博物馆与社会文化”和“博物馆与市场营销再认识”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为博物馆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和观点。

  据了解,“2011博物馆发展论坛”是“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重要分项活动。论坛从2007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历届博物馆论坛都对中国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和研究,论坛的论文专刊向全国各博物馆配发,并且在每届论坛上都会针对博物馆的需求设定新的主题。博物馆论坛已经发展为“文博会”的品牌论坛活动之一。

  “博物馆是伟大文明和辉煌文化的重要承载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精神的核心载体。”在今天进行的论坛上,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首先发表了《博物馆担当文化传播者的责任及诸多方法》论述。

  于平在发言中介绍说,北京市已有注册的博物馆159家,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对北京文化繁荣、提升城市影响力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相当一部分北京博物馆还存在开放方式过于单一、藏品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展示方式陈旧等问题,新思路、新技术的应用极为有限,策划高端、有影响力的文物展览过少。她提出博物馆的功能未来将要从传统的标本收藏、研究、展示机构,向服务于公众的文化传播教育机构和信息资料检索、咨询机构方向转变,建议博物馆通过文化授权、开发博物馆产品等方式推广文化,并提出按照科技自然、文物艺术、民族民俗等不同专题进行组合,着力打造北京“博物馆专线参观品牌”等创新思路。

  此后,围绕论坛“博物馆与社会文化”和“博物馆与市场营销再认识”两个主题,中外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的论述,并通过提问的方式现场互动。

  据悉,除了论坛上发表演讲的论文外,本次论坛还收到了来自全国几十家博物馆的论文投稿,围绕中国博物馆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和反思,同时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观点,这些来稿和嘉宾演讲将汇集整理成《论坛特刊》,发放给全国的博物馆,拓展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