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袖中交易 需明确监管主体
一个产业如果没有市场作为载体,也就失去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文化艺术品而言,“文交所”就是文化产权与资本市场对接的重要平台。
一面是不断被刷新的艺术品交易价格,一面是各地文交所的遍地开花,艺术品投资的浪潮似乎正迎面而来。然而,由于机制的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监管主体不明确等正在成为掣肘“文交所”的因素,“文交所”这个平台所能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甚至,破坏人们对文化艺术品的投资的兴趣与信心。
文化产权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遍地开花,“权益拆分”的全新艺术品交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文化艺术产品市场,但由于机制的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监管主体不明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前景并不明朗。完善“文交所”的相关管理规范措施,是“文交所”、文化艺术品投资健康发展的基石,更是当前发展“文交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明确“文交所”的监管部门。
目前,国内的“文交所”已有数十家,除上海、深圳和天津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外,二三线城市也上马了一些文交所项目,甚至一个城市有几个文交所,现在已有20多个省、市准备兴建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在筹备之中,预计年内挂牌。有人这样形容本轮的“文交所”发展势头,是“一省一所”甚至“一省多所”的“春秋战国”局面。
国内文交所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这个市场非常分散,而且缺乏统一的设立标准和监管主体,都是各地方交易所各自为政,主要由当地金融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并实施监管。
现实中,“文交所”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沉寂许久的文化艺术品市场,却也同时成为制造文化市场乱象的场所。
究竟根本,“文交所”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监管部门的缺失,也就意味着一系列监管措施的缺位。“失去了法律保护的自由便不是自由”,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文交所的发展,没有监管措施,恣意奔腾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
文交所的艺术品价格的暴涨暴跌显示出市场尚在成长和培育之中,交易规则的频繁变化也说明市场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主体。暂时的资本游戏,显然难以达到振兴文化产业的大目标。因此,仅靠市场自身调节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关部门积极介入,为市场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而仓促上马的诸多文交所也迫切需要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甄别和规范。
其次,出台监管措施。监管部门明确后,就需要抓紧制定相关监管措施。
曾经让许多人一夜暴富的份额化产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收盘价分别跌到了2.59元和2.24元,它们在最风光的时候曾创下了18.7元和18.5元的“轰动价”。文交所的本质应是为文化产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让更多的艺术家有更好的艺术创作环境、为更多的投资者创建投资渠道。
监管措施的不完善造成了两败俱伤的结果。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对象不具备价值创造的功能。现阶段份额化的泡沫不小,有着较大的市场不稳定性并蕴含着巨大的风险,除了告诫投资者入市需谨慎外,相关交易环节的措施条款也应尽早制定出台。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李小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艺术品交易只是文化产权交易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产权交易的范围要比艺术品交易大得多。而目前国内在文化产权交易证券化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在政策法律、市场交易、信用担保等方面仍存风险,需要规范。
投资收益并不是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全部意义,提供一种新型市场模式才是更关键的。传统的艺术品交易主要以拍卖、文博展会、文物商店和私下交易为主,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袖中交易”。“文交所”的成立为文化艺术品的供需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