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件警事文物联展 《武汉街市图》存世仅两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全国警事文物联展上,《武汉街市图》引人关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天下第一枪﹄战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各个时代的警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末民初时期的消防头盔

昨天,全国公安警事文物收藏专业委员会在湖北警官学院挂牌成立,同时首届全国公安警事文物联展在湖北警察史博物馆开展。来自江西、上海、山东、澳门、香港等全国18个省市和地区的警事文物收藏家齐聚武汉,带来了近千件警事文物,其中不乏国家一级文物。

武汉为中国近代警察的诞生地。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慈禧太后上书,获准成立的武昌警察总局,成为中国第一个正式以警察命名的现代警察机构,在警察史上具有里程牌的意义。

湖北警官学院党委书记赵志飞教授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陆续设立了警察博物馆、警史馆、陈列馆,包括消防、交通、铁道等各警种的博物馆、陈列馆42家,收藏的一批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传世文物,对研究警察发展史极具研究价值。

据悉,联展时间截至本月28日,市民可免费前往参观。

昨天,一幅1931年出版的《武汉街市图》在联展现场引起轰动。与会专家赞叹:当时武汉各级警察机构所在位置标得十分清楚,为研究武汉警察机构的发展、变迁有着重要的价值。

这幅地图是一位警事文物收藏爱好者在汉口崇仁路收藏市场发现并高价收藏的。

赵志飞教授介绍:《武汉街市图》存世仅两幅,这张是湖北警察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另一幅现被北京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幅泛黄的《武汉街市图》长155.30厘米,宽154.70厘米,比例为1:10000,注明由“参谋本部湖北省陆地测量局”绘制。

图内标注内容非常详尽,长江被称为扬子江,汉江被称作襄河,“两江”将武汉分隔为三镇——汉口市、武昌县、汉阳县。

图上可清楚看到分布武汉三镇的官署、医院、海关、电台、发电所、学校、工厂、商铺等公共机构和公共设施,地名、路名、店名等交织其中,详尽反映了民国时期武汉的政治、经济、时政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博物馆解说员余杨柳介绍,该图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浓厚的军警色彩,是幅典型的军事警事特种地图,“中央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楚望台军械库”、“省党部”等多处兵营和海陆军驻地赫然在目。

另外,由于武汉四周郊县首次被列入武汉地图,使得该地图覆盖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80年前,“大武汉”模样已基本形成。

首届全国公安警事文物联展为何“情定”武汉?

赵志飞说,截至目前,湖北警察史博物馆已收集了湖北地区乃至全国自春秋战国时期至今的警事文物4000多件,其中实物1000余件,照片3000余幅,如汉口警察一览表、民国时期的户籍证和身份证、沦陷时期武汉的书籍和明信片、汉口义勇消防队收据、头盔和臂徽、湖北水上警察证章、市民户口簿、任命书、持枪证、奖状、连环画等。该馆还创办出版我国唯一警察史研究杂志——《警史钩沉》。

该馆成为研究中国警察和中国警察史的重要阵地,很多重要史实得到印证,诸如:中国历史上担任过最高警察治安官职的楚国名人——屈原;担任最低警察治安官职的楚国名人——刘邦;最早制造的连发“手枪”——荆州出土的战国弩机;最早的警政类法律文书——《云梦秦简》;最早以警察命名的警察机构——武昌警察总局;中华民国最早成立的警察机构——湖北临时警察筹办处;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中央情报保卫机构——中共中央军委特工处;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基层政权保卫机构——中共鄂东北特委政治保卫局;新中国建立前夕最成功地成建制起义的警察局——汉口市警察局;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女子交警队——江汉女子交警班。

湖北警官学院宣传处处长曹礼海说,全国公安警事文物收藏专业委员会设在湖北警官学院,警事文物联展落户武汉顺理成章。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