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物馆数字化抢救珍贵艺术家档案
本报记者 杨 柳 编 译
今年10月初,美国梅尼尔收藏博物馆宣布与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现代艺术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合作,将艺术家档案数字化。梅尼尔收藏博物馆于1990年开始实施艺术家档案项目,这个项目因收藏著名艺术家关于艺术品制作或保存等看法的第一手资料而为艺术界所推崇。如今通过数字化归档,原本为艺术家和艺术收藏者制作的资料将通过网站面向公众开放。
对博物馆来说,运用现代科技的宗旨就在于如何保存已历经沧桑的珍贵收藏品。而保存现代和当代艺术品对收藏者和艺术家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这一切都直接体现在艺术家档案项目的访问中。随着艺术品的物理收藏技术不断演进,人们对艺术品的期望也逐渐提高。由于对现代艺术品的“健康”与“亚健康”甚至是“病危”状态没有统一的标准,艺术家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是评估艺术品目前保存状态以及界定该艺术品应该如何保存的权威。因此,梅尼尔收藏博物馆前任馆长卡罗·曼库西·恩加罗开始采访艺术家们,记录他们对如何保存及展览自己的作品的看法,尽可能关注到每件艺术收藏品用料以及使用技术的细微差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存艺术品。
据悉,采访都是在有艺术作品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方便采访者和艺术家们就艺术品的现存状态展开切合实际的探讨,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采访形式则非常随意和坦率,有时在艺术品收藏阁拍摄,有时候则转战艺术家们的工作室,有时直接在展览馆拍摄,为的是让人们更直观了解如何保护艺术品的知识。
现在,艺术家档案的数字化尝试无疑是这一项目的又一飞跃。相较于20年前,关注艺术、喜爱艺术的人不断增多,普通人收藏艺术品的趋势也有明显上升势头,因此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渴望了解这些信息,艺术家档案数字化可以轻松地满足这些人的心愿。同时,艺术家与收藏家们也不用专门赶往博物馆翻找资料了。
“我现在点击几下鼠标,就可以看到最原汁原味的艺术品收藏经验了,这真的很妙。”来自纽约的一位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在梅尼尔官网上的留言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其实,数字化艺术家档案也避免了采访资料本身因时间流逝而受到损害。“艺术家档案数字化是保存它们的最好方式,我们不用再担心因录像资料年久受潮或与现在播放技术不匹配等突发状况了,”梅尼尔收藏博物馆一工作人员表示,“并且这也极大地节约了档案保存成本。”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可忽略的,让更多的人走近艺术家档案,对现代、当代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也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参加采访的包括美国当代画家贾斯培·琼斯、抽象画家布莱斯·马尔顿以及以波普风格的巨大油画出名的罗森奎斯特等多位国际知名现代及当代艺术家。目前,通过梅尼尔收藏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与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现代艺术技术研究中心通力合作,已经有长达50多个小时的33段采访影片挂在了网上,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观看并学习艺术家们制作和保存艺术品的经验。这些稀有并且意义非凡的艺术家档案,现在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口述历史”数字图书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