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11秋拍夺目生辉
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8日至11日预展,12日至16日拍卖,将有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共 4500余件精品待展风华,展拍地点均为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此外,中国嘉德2011秋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将于11月15日至16日预展,17日至22日拍卖,展拍地点均为北京国际饭店。
中国嘉德董事总裁王雁南女士表示:“此次秋拍中国嘉德经过精心筹备,为藏家奉上了从世界各地征集而来的艺术珍品,品类丰富、质素可观,希望为藏家搭建更为广阔和精彩的收藏平台,一起享受艺术的顶级盛宴。”
此次秋拍各门类珠翠纷呈、夺目生辉。其中,古代书画部分,将有八件《石渠宝笈》著录藏品同时现身:王翚《唐人诗意图》卷可称精绝;赵元《剡溪云树图》有元代多人题跋,更有乾隆书长诗,图上清诸帝玺印累累;此外还有乾隆《水仙》,赵孟頫弟、亦善书画的赵孟籲《水仙图》,传为北宋关仝的《秋山平远图》卷,黄公望《溪山雨意图》,清代宫廷画家曹夔音《仿诸家山水》册及沈映晖《山水》卷。而首次露面的傅山写给好友戴枫仲的《太原三先生传及论治学篇》长卷,吴彬幅式巨大的《高山流水图》,赵孟頫《水仙图》及海外回流的一组元人书札,均是藏界翘首期待的珍罕之作。
近现代书画部分,齐白石1931年为著名碑帖鉴赏收藏家文素松所作《山水册》(十二开)堪称齐白石写意山水的问鼎之作,也是今秋最为重要的齐白石力作。徐悲鸿巨制《喜马拉雅灵鹫》尽显王者气派;吴冠中1988年作品《罗汉居》为画家创作高峰快意之作;林风眠盛期仕女精品《五美图》如诗如梦。此外,多个重要私人收藏,包括唐弢藏书画,王新衡、章贤钫藏张大千精品,捷克美术史家海兹拉尔藏齐白石佳作,日本藏家伊藤旧藏专题,以及来自北美地区的“兰庐藏画”和“味辛轩藏画”将齐齐亮相。“伊藤藏画”中,齐白石1925年题赠伊藤的水墨山水《岱庙图》及《齐白石致伊藤为雄信札》颇受关注。“万紫千红总是春――新中国水墨探索之路”专场将以“山河壮阔”、“神采焕然”、“繁花锦禽”为题,力图呈现新中国水墨在山水、人物、花鸟三个方面的多元面貌。
瓷器工艺品部分,将奉上近1500件精品,“皇朝盛世—宫廷御瓷萃珍专场”首推曾多次出版、展览并广受业界推崇的“暂得楼”单色釉瓷器精品七件:“清雍正 炉钧釉蒜头瓶、“清乾隆 青釉夔纹瓶”均是代表。除暂得楼瓷器专题之外,本场其他拍品也多为官窑重器,如“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双耳抱月瓶”等。既今年春拍首推道光御瓷专题后,秋拍继续推出第二部分,“清道光 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清道光 粉彩仙人献寿扁方瓶”将同场亮相。此外,还有数个藏家专场。文房类的藏品中象牙及砚台均有佳作。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嘉德将呈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数量最多、品种最全、质量最精、拍品等级最高的古典家具专场 “姚黄魏紫――明清古典家具”。“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莲‘庆寿’纹宝座”、“清乾隆 紫檀龙纹罗汉床”、“清 紫檀龙纹御案”、“明末清初黄花梨顶箱柜成对”、“明末清初 紫檀四柱灯笼锦围子架子床”、“明末清初 黄花梨螭龙纹六柱式架子床”、“明代 黄花梨瘿木无束腰罗锅枨马蹄腿条桌”等重器集聚一堂。近现代工艺美术中,王步精品 “青花花鸟四方笔筒”、顾景舟“上新桥壶”、石卿所作“赤壁夜游 寿山田黄摆件”将露脸,金石篆刻专场中,则有齐白石等大家篆刻。
中国油画及雕塑部分,徐悲鸿传世佳作《珍妮小姐画像》、吴作人现实主义巨制《金色的海洋》、陈逸飞藏族风情系列作品《晨祷》、蔡国强巨制《光轮:为中央公园作的爆破计划》、周春芽早期成名力作《剪羊毛》、常玉《绿底梅花》、等将齐聚一堂。此外,田世信《回娘家》、李象群《阳光下的毛泽东》、隋建国《上海浦东》等雕塑作品将上拍。
古籍善本部分,最大亮点无疑为目前关于岳飞事迹著述最完整的史料《鄂国金佗粹编二十八卷》。此外,此次还有季羡林先生旧藏古籍专题,足见其大师风范。
名表专场将有285件名表亮相,并有“芯动”和“创意”两小专题呈现。百达翡丽世界时间珐琅彩腕表(型号5131J)、百达翡丽5970J、帕马强尼白金十天动力储存腕表(型号Bugatti Type 370)均是代表。珠宝部分将有翡翠珠链、钻石戒指等代表拍品。
邮品钱币铜镜部分,唐代金器“莲叶伏龟金盘”及“瓜棱对瓶”,“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反龙版)”、明代“银作局 花银”五十两银锭、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古代发明发现(第四组)”精制纪念金币一组5枚,“五代十国•楚‘天策府宝’”、“齐返邦长大刀背‘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豫泉官钱局伍百文”、“1953年军人贴用邮票800元”(蓝军邮)等名珍将上拍。
中国书画
此次古代书画部分荟萃5个专场、390 件作品。其中《石渠宝笈》著录藏品,将有八件同时现身:“四王吴恽”中王翚《唐人诗意图》卷可称精绝。画中山重水复,云树掩映,平畴交远,村舍棋布,一片昇平境像,是作者既写实,又写意的得意之作。《石渠》所藏王翚画极多,此幅无疑是其中上品。此外,《石渠•续编》著录的赵元《剡溪云树图》有元代陆友、奂祖明、陈方等多人题跋,更有乾隆书长诗,图上清诸帝玺印累累,足称大观。而赵孟頫弟、亦善书画的赵孟籲《水仙图》以白描双钩法写水仙竹子,画法生拙,疏密有致。后有元末宋濂诗跋,称其“无多笔与墨,雅致自安闲。”本幅与拖尾有项子京、梁蕉林、周亮工、高江村等藏印及乾隆、嘉庆、宣统诸玺,《石渠•续编》著录。乾隆帝《水仙》四帧,以极佳纸作,或水墨,或双钩,或设以淡色,或竟以没骨,估计是目之所见,心有所感,兴之所至,泚毫所作的。构图虽简,但造型甚准,最不易者能神闲意定,故有安祥平和之趣,堂皇富贵之态。自题“金玉其相,足以儗之”,甚为难得。而传为北宋关仝的《秋山平远图》卷,画法接近云林,曾经清初名藏家高士奇收藏并有长跋,入内府后乾隆为书引首及题签,可见亦是他的爱物。另二件石渠藏品得自天津张仲威家,是世称的“东北货”,当年被张仲威与仇英《赤壁图》一起购入。一为黄公望《溪山雨意图》,一为清代宫廷画家曹夔音的《仿诸家山水》册,前者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篇》卷三四。后者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虽有缺页,但现存每页有乾隆诗题,可称难得。另有沈映晖《山水》卷一件,亦《石渠》著录,保存完好,精致可爱。
海外回流、市场鲜见且出自名门的众多藏品将露脸。其中巴西“涵庐”主人张文魁,为民国初上海著名实业家,好收藏,尤好宋元法书,名闻遐尔的米芾《吴江舟中诗》即是他的旧藏。解放前夕他移居巴西,去世后所集书画由他子女继承并妥善保管三十年后交纽约佳士得拍卖,其中苏东坡、曾鞏、朱敦儒等宋元书札及明清字画引起世界性的关注。此次元人书札一组是既上次拍卖后秘藏至今,其中有宋末元初姚枢、顾岩寿等人的自书诗词,有元代大画家倪瓒的楷书尺牍,有张雨、张端、张垚、刘继益等人的手札,内容丰富,或行或楷,时代气息明显。此外,涵庐主人藏明人书画如文徵明《自书诗》册等亦品质不凡。另一位美洲藏家,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名流,四十年代末移居海外,其藏的古书画七、八十年来一直秘不示人。其中吴彬《高山流水图》、王翚《秋林书屋图》幅式巨大、保存精良、极为难得。吴彬《高山流水图》奇险峻伟、气势雄壮,望之有高山压顶之感,是他万历时任职宫廷艺术成熟期风格典型的用心之作。同场八大山人《折枝花卉》卷,则更是他沉着痛快、淋漓挥写的晚年力作。两海外藏家的作品难能可贵的是至今还保存着七、八十年前的原裱旧貌,装潢考究,古色古香,十分可人。
几幅同样归自海外的作品,如元人南山樵隐《笳拍图》、赵孟籲《水仙图》、王绂《笔舫图及题咏》卷等值得珍视。赵孟籲,宋代宗室,赵孟頫弟,亦善书画。此卷以白描双钩法写水仙竹子,画法生拙,疏密有致。花竹之间,奇石嶙峋,泉流隐隐,画境清寂,离尘远俗。本幅与拖尾有项子京、梁蕉林、周亮工、高江村等藏印及乾隆、嘉庆、宣统诸玺,《石渠•续编》著录。
宋元作品已可遇而不可求,明清绘画自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场有二本册页值得一提,一是《吴中诸贤送沈禹文北上诗画》册,一是《明人诸家扇画集册》。前者集文徵明、仇英、谢时臣、陆治、文嘉、钱穀、文伯仁、王世贞等书画四十余开,都是为友人赠行而作;后册则集沈周、文徵明、陈道復、王宠等书画扇三十六页。两本册页,几乎收全了明中期吴门画坛、文坛最重要的名家作品,如珠玉满室,蔚为大观。还有一册文嘉、文彭等人的《芝草图》册,也都是吴中名彦与文徵明的及门子弟所作。
画史奇人、奇才八大、石涛作品本场征得不少,除上述《折枝花卉》卷堪称精品外,八大作品另有《百合奇石图》轴、《树石小鸟》轴、《野塘双雁》轴及《松寿图》扇、《行书》扇等多幅。石涛则有《细笔花卉》册、《墨菊图》轴、《梅石图》及多开扇页。石涛《细笔花卉》册画花十二种,有泼墨淋漓的雨后荷花,有淡勾轻擦的水仙竹石,有枝疏花冷的墨梅,有姿娇色艳的海棠,有风神洒落的幽兰,有粗服乱头的芙蓉。笔法多样,构图各异,幅幅都有自题诗,五、六、七言不等,或绝句,或律诗,清新活泼。书则或行或楷,洒落如其诗画。堪称三绝,的是精作。曾经清人孔广陶及近人张大千收藏,弥足珍贵。
清初“四王吴恽”,是近年市场关注的又一焦点,除王翚《唐人诗意图》之外,吴历画在“六家”中传世最少,本场有三件,《仿黄鹤山樵山水》作于他41岁时,《树密迷山路》作时45岁,《松壑鸣泉》也是中年之作,它们或出于名藏家后人,或见之著录,或经当代几位权威论定,都十分难得。
正统画派中,《折柳赠别图》由王翚、费而奇、禹之鼎作图,赠曹三才出京南返,王、费二幅山水自然精彩,禹之鼎的曹氏小像神情毕肖更是难得的精品,尤为难得的是图后三十多位康熙时文人学者的近百次题咏。
扬州画派本场有多幅郑板桥兰竹,及黄瘿瓢的山水、人物,可供爱好者的选择。而八怪后劲罗聘则有多幅山水、观音、梅竹;有小册,亦有巨轴。华嵒本季三件作品以人物为主,《洞口听箫》、《钟馗观雪》及《闲林清眺》都是绝无疑义的亲作妙品。高凤翰的作品本场有一册画给他六岁孙儿的《弄孙八珠》,不仅画得精心,题识尤妙绝,处处可见其仁爱之心及欢愉之情,可赏可读,亦难得一见。
与扬州画派遥相呼应的海上画派是近百年画坛重镇,海派代表人物任伯年是公认的天才,本季收有多幅。他的《五伦图》工丽秀缜,水平上乘,也是不容置疑的精品力作,切切不可忽视。凤凰、白鹤、鸳鸯、黄鹂、白头五种瑞鸟,或立石上草间,或飞鸣于玉兰、碧桃花丛之中,画笔工细,形神毕肖。色彩绚丽,而不轻浮甜俗。构图繁密饱满而疏密有致,秩序井然,自有大家高华气象。
名家书法在艺术市场已崛起多年,本场值得瞩目的前人墨迹除十余开元人书札外,明早期张弼《草书千文》卷,祝允明《草书待漏院记》、文徵明《行书莲社图记》、《自书诗》册及陈道復《草书千文》等,不仅都是至为精彩的长篇力作,而且幅幅保存完好,十分珍贵。
王铎与傅山的作品,因为其非凡的魄力与超越时空的现代感而受宠于当代。本场我们征得几件王铎的行草立轴同样是难分轩轾的精品。傅山书法,此次征得一卷他写给好友戴枫仲的《太原三先生传及论治学篇》长卷,洋洋洒洒数千言,精力弥满一气呵成,字字珠玑美不胜收。三百年来从戴氏到山西巨富渠氏,二家数代相传守而勿失,故保存精良,绢墨如新,是一件享盛誉于宇内的名作,自会夺人眼目,让藏家艳羡不已。
近现代书画部分将隆重推出900余件精品佳构,除将再次与古代书画联袂呈现“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外,及继续以往倍受藏家青睐的“四海藏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拍外,还将呈献多个精心策划的专场,包括:“万紫千红总是春——新中国水墨探索之路”、“渡海前后——张大千、溥儒、黄君璧精品集成”、“东来图画——日本散珍集萃”、“望山堂藏画”、“蔗园藏画”、“食筍斋藏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书画”,为藏家提供更广阔的收藏选择,打造中国近现代书画的顶级盛宴。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中,近现代书画部分将汇集陆俨少、谢稚柳、林风眠、吴冠中、李可染、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何海霞、程十发、于非闇、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吴昌硕、亚明、魏紫熙17位书画大师重要作品38件,精彩纷呈。选件标准并非立足于大名头和高价格,而更加看重作品自身的艺术品质,稀有性和重要性,力求拓宽藏家之收藏视野与深度,树立市场价值观念。
齐白石1931年为著名碑帖鉴赏收藏家文素松所作《山水册》(十二开)为今秋最为重要的齐白石力作。作于1931年秋,共十二开,每开34.5×35厘米。(根据其中《朝阳》一页的题跋中说:“此册廿又四开”,目前所见是其中一半,另一半不知落在何处。)此册自署标题者八幅,即《朝阳》《放牛图》《苍海烟帆》《阳羡山水》《月明人静时候》《雨后》《荒山残雪》《柳浦秋殅》。未署标题的四幅,根据内容可命名为《古木寒鸦》《菏塘游鱼》《沙渚鸬鹚》《山上人家》。画白石老人目之所见,山水构图、造型不落俗套,笔墨简洁,粗中有细,拙中有味,堪称齐白石写意山水的问鼎之作。《喜马拉雅灵鹫》是徐悲鸿大师的巨制,1941年在槟城应挚友“兰庐”主人之请而作此画。幅内灵鹫神态逼人,气势雄伟,尽显王者气派。《落花人独立》为徐悲鸿爱徒,“雾明楼”主人费成武和张蒨英夫妇旧藏。与徐悲鸿一贯刚强坚毅的仕女造型大相径庭,身傍双燕比翼翩翩,极富浪漫色彩,恰如他挚爱的学生。《佛头青》姊妹篇《泼墨紫》为张大千最喜作工笔重彩牡丹之一,不仅画出紫色牡丹艳丽神秘的高彩度特质,更表现出枝叶的转折向背,以及牡丹生长的自然意态。同时,受敦煌藻饰图案的影响,画作框缘以花卉图案绘作边饰,相得益彰。吴冠中《罗汉居》(1988年)乃六尺整张巨制,以半抽象手法写苏州甪直保圣寺罗汉像,长线条游走驰骋,不受拘束地纵横交错,气势雄浑,笔力豪强,为画家创作高峰快意之作。林风眠盛期仕女精品《五美图》用典雅的色泽捕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由姿情和气质传达出东方女性的温柔闲雅、清淡秀媚、如诗如梦。
私人收藏向以品质精良、来源可靠倍受市场追捧。今年秋季,多个重要私人收藏汇集嘉德近现代书画拍场,包括唐弢藏书画,王新衡、章贤钫藏张大千精品,捷克美术史家海兹拉尔藏齐白石佳作,日本藏家伊藤旧藏专题,以及来自北美地区的“兰庐藏画”和“味辛轩藏画”。
唐弢为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收藏极富,“唐弢藏书画”专场不仅有郭沫若、赵朴初、郑振铎等知名文人赠与唐弢的墨宝,更有极其难得的齐白石《花卉草虫四屏》,为解放初期托请与白石先生私交甚厚的吴祖光先生专门从白石老人处求得而来的。
王新衡早年投身国民党军政界,七十年代末起,王新衡与张群、张大千、张学良因定期聚会,轮流坐庄而被称作“三张一王转转会”。王新衡所藏张大千山水品质极高。“王新衡、章贤钫藏张大千精品”专题将上拍张大千1967年为其所作泼彩精品《山居图》,从中可领略大千将石青当做水墨自如运用之化境,识者重之。章贤钫为知名票友、京胡收藏家。因张大千对京剧十分酷爱,与梨园界交往密切,常以书画相赠。其1973年画赠章贤钫的《粉荷》,赋色典雅,笔墨酣畅,确是佳构。
“捷克藏画”为捷克汉学博士,中国美术史家海兹拉尔先生旧藏。海兹拉尔曾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研习绘画,极嗜白石画艺,曾获老人绘画相赠。他返国后专事中国书画研究,著作等身。其1970年编著的《齐白石》是欧洲最早出版专题研究白石的著作之一,汇集当地公私珍藏作品138帧,该书亦推动了欧洲对白石作品收藏的风气,因此被奉作经典。本次上拍的齐白石《芦雁图》为海兹拉尔先生1952年购于北京荣宝斋。上世纪50年代初海兹拉尔先生在北京大学求学结识现在的妻子李玳君,为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特意选购齐白石的《芦雁图》,幅中一双芦雁相互依偎,似低语诉说,以此作为见证二人爱情的纪念。
伊藤为雄,日本早期收藏齐白石作品的重要藏家。白石作品最早为日人赏识,许多渡海涉洋至北京求画,其中在华日人更争相订制,伊藤即其一。参考目前传世画迹,两人认识应于1927年,至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齐老闭门谢客。在此期间,屡见白石写给他的书画。虽属买卖交易,白石却倾力为之,毫不马虎。因而目前所见之“伊藤”上款画作都是齐老的重要作品。“伊藤藏画”系列中,最珍贵者,当属齐白石1925年题赠伊藤的水墨山水《岱庙图》。题材虽取自明人沈周,却能汲古出新。幅中,近景松树,中景庙宇,远景山川,造型明显简化。画家纯以水墨勾染,不施皴笔,不着一色,笔墨果断苍浑,整体上的豪纵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为齐氏写意山水之精品。此外,《齐白石致伊藤为雄信札》堪称秋季近现代书画最特别的拍品。信札共27通,时间跨度大约从20年代晚期至30年代中期。信中,老人对伊藤的称谓由最初的“先生”变为“仁弟”,可见二人交情的逐渐深入。信函内容极其丰富,当然多与订画有关,从中可窥探齐白石的个人志趣和艺术追求,以及当时齐老作品的市场行情,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字里行间透出的齐氏独有的诙谐与机智,以及对友人的情意与关怀,更向世人勾勒出一个生动丰满的画家形象。
“兰庐藏画”:“兰庐”主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南洋素有“孟尝君”之誉,受其相助的文化界人士不胜枚举,有张大千、赵少昂、杨善深等。上世纪40年代初,徐悲鸿在槟城亦得当地著名侨领“兰庐”主人的鼎力相助。徐悲鸿自述其从未遇到如此的温馨愉快,是其此生“沙漠中的绿洲”时期。“兰庐”主人屡次命题,悲鸿大师逐一赋画。“兰庐”主人的后代,自小受到浓厚的艺术熏陶,人才辈出,精于鉴赏,雅好收藏。嘉德幸得“兰庐”主人寓居美洲后裔慨然释爱,从家珍中拿出数幅徐悲鸿大师精作及其他现代大师精品参与此盛,希得藏家共赏共享。
“味辛轩”主人为一代收藏大家,在中国明清官窑收藏领域,蜚声中西。在解放初期,也曾在香港为重要文物回归祖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本次秋拍“味辛轩藏画”上拍张大千、黄君璧、章士钊等近现代名家法书绘画精品十余件,全部得自作者本人之馈赠。其中张大千1935年作青绿山水《秋江闲钓》,瑰丽堂皇亦不失清幽之意境,确是大千经意之作。
“万紫千红总是春--新中国水墨探索之路”专场以“山河壮阔”、“神采焕然”、“繁花锦禽”为题,力图呈现新中国水墨在山水、人物、花鸟三个方面的多元面貌,亦向藏家提示系统全面的收藏可能。
新中国的山水画创作,李可染无疑是个中翘楚。此番上拍的《丹霞枫林》可谓是新中国山水创作的代表。整体性极强的意象和色彩调性,冲击视觉,猛撞心灵。此幅兼具雄浑豪迈与浪漫巧思,为画家一生中的重要创作。此外,唐云《大石游记》、李可染《革命摇篮井冈山》、钱松岩《昆仑》也为亮点。
建国后,石鲁对长安画派的崛起到直接的作用。他强烈的精神性、人格化的山水为新中国山水画开出一派生面。《华岳苍龙岭》是1979年“石鲁书画展览”的画册封底,为石鲁画赠郭琦的精心之作。郭琦与石鲁同乡,原为西北大学校长,二人为好友,多有唱和。《华岳苍龙岭》充分彰显了石鲁的艺术境界。石鲁从60年代形神兼备地表现对自然的深情感受,到70年代把山水人格化、理想化的升华,代表着他的山水画艺术探索的最高境界。
黄胄是新中国人物创作的重要代表,《飒爽英姿》描绘驯马的女骑手,笔墨酣畅淋漓,造型生动准确。骏马前蹄腾空而起,马背上的女骑手神态怡然,草原气息扑面而来。《迎春花开》写深入边疆的红色医疗队,医疗队员与少数民族同胞融洽相处、其乐融融,画家以其准确的造型能力和严谨的构图布局能力,将整个场景调理地井井有条,足见画家处理复杂场面的巧心匠思。
云南写生让海派画家程十发脱胎换骨,他不禁创作出了精彩的连环画作品,其人物造型也因此凸显出强烈的个人面貌。《瑶山春》尺幅硕大,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地域风格,此画也是画家珍爱之作。此外。叶浅予《新疆风光》、潘絜兹《长白牧笛》也值得关注。
新中国的花鸟画从传统花鸟画中脱胎而来,更加强调了写生和对色彩的运用,与民国以降的纤弱之风,适成对比。李苦禅和王雪涛作为白石弟子,延续了齐白石的写意画风;关山月和董寿平一南一北,都以红梅名世,此次均有代表作上拍。
瓷器家具工艺品
瓷器家具工艺品部分此次将为大家奉上十个专场、近1500件精品。其中,明清官窑瓷器数量汇集之多、质量之精,堪为少有景象。“皇朝盛世—宫廷御瓷萃珍专场”气象堂皇,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御瓷精品而成,首推曾多次出版、展览并广受业界推崇的“暂得楼”单色釉瓷器精品七件。
“暂得楼”专题为香港瓷器收藏大家胡惠春先生旧藏,其私人珍藏清代单色釉官窑瓷器享誉海内外,素有“精、雅、美”之誉。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烧造代表了景德镇瓷业的最高水准,而这段时期的官窑单色釉瓷器,又是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官窑中,往往烧制一两百件才能得到一件单色釉成品,名贵非凡。胡惠春先生旧藏单色釉瓷器精华,曾于2005年至2008年间相继在上海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首都博物馆做巡回展览,轰动陶瓷界,是举世公认的古代陶瓷精品收藏。
其中“清雍正 炉钧釉蒜头瓶”其尺寸、造型及釉色均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炉钧釉蒜头瓶近似,为传世至今的雍正朝低温釉名品。口作蒜头形,弧形长颈,溜肩,垂腹,高圈足外撇,通体光素无纹,只肩部及足端各饰一周凸棱,显得古朴而秀美。足端无釉处涂酱色料一周,足底刻“雍正年制”六字二行阳文篆书款。整器通体施炉钧釉,釉层肥厚,釉面滋润匀净,松石绿及浅紫红在垂流中变化万千,交融呈一体。釉中诸色浑融交错,迷离迤逦,妙不可言。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青金蓝釉蒜头瓶,其造型、尺寸均与本品相同。
另一件“清乾隆 青釉夔纹瓶”造型挺拔秀雅,通体施以肥厚的青釉,“如冰类玉”的釉汁质感温润清雅,又有减地法雕刻而成的纹样饰于其身,颈部为蕉叶纹和朵花纹交错分布,肩部饰以与颈部相同的朵花纹形成纹饰带,肩部有一周如意云头纹,下团状夔纹均匀分布于腹部一周,胫部饰朵花纹及如意云头纹各一周款。瓶身各类纹样在浓郁的釉层下若隐若现,清新而含蓄,配以雅致的体态,实在赏心悦目。纵观国内外公私著录,不见有与本品造型、纹饰皆相似者,故该瓶当为海内外孤品,其珍罕程度自不言而喻。
除暂得楼瓷器专题之外,本场其他拍品也多为官窑重器。“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双耳抱月瓶”为清雍乾御窑依据明永宣朝同类器皿化裁而成,清宫称之为马挂瓶,是备受乾隆皇帝钟情的尊贵式样,据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旨仿烧马挂瓶。此瓶体量硕大,烧造非常不易,堪称珍罕。此外,还有“清雍正 炉钧釉如意耳尊”、“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抱月瓶”、“清康熙 五彩莲池鱼藻纹盘一对”、“清康熙 珊瑚红地珐琅彩九秋同庆小碗”等官窑重器。
今年春拍中,开创先河的道光御瓷“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瓷”专题以1.59亿元100%成交的佳绩享誉业界,秋拍将继续推出“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清道光御瓷(二)”专场。本次专场亦精品迭出,如:“清道光 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端庄典雅,线条妙曼,设色妍美,光彩华丽。主题纹饰以外之处以黄绿彩为色地,质感淡雅匀净,娇嫩可人,口沿彩绘如意云头一周,颈部左右饰松石绿点绘矾红金彩夔龙耳,前后分别彩绘绽放妍美的莲花上承俯立红蝠和“吉”字,下衔玉磬,以翻卷的枝蔓交缠形成一个图案,寓意洪福吉庆。另一件“清道光 粉彩仙人献寿扁方瓶”形制珍罕而富具时代特色,为道光咸丰二朝独有的造型。瓶身前后左右彩绘出“华封三祝”图,诸人彩衣华美,神情生动自然,宛然若真。全器布局清雅疏朗,设色绚丽华美,与莹润白皙之胎釉相得益彰,为道光御瓷之绝佳隽品。此外还有“清道光 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清道光 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清道光 粉彩花卉榴开百子图双螭耳瓶”等同场亮相。
“美备庄严—私家珍藏明清官窑选萃”专场的提供者是一位国内著名资深瓷器藏家,所选多为清代乾隆时期官窑精品,其中几件青花品相完美,精彩绝伦。“清乾隆 青花瑞果纹梅瓶”器形端正,青花发色青翠亮丽,是为代表。
“陶成雅器—马来西亚善德堂藏瓷”专场为马来西亚籍华人收藏,明清瓷器以景德镇官窑器为主,藏品既有时代的连续性,又有器形的多样性,每一件都能代表那个时代的制瓷水平,可谓是一部实物版的中国明清瓷器发展史。“清雍正 黄釉刻花海水龙纹天鸡钮合碗”即是一件,此形制的碗加盖后与碗体上下相合,故称为“合碗”、“盖碗”。“合碗”盖面与碗的纹样一致,盖内与碗心的青花款识对铭,见有楷书或篆书款。此外,同场亮相的还有“明永乐 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明弘治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清康熙 黄地素三彩双龙戏珠纹盘”、“清乾隆 仿钧窑变釉兽耳尊”等。
“梵云窑火—古瓷珍玩雅集”专场汇集了龙泉窑瓷器专题和部分私家藏瓷,颇具特色。“明初 龙泉窑青瓷大盘” 大盘直径超过60厘米,体量巨硕、造型规整,釉面光洁,如此大器竟能烧造得这样成功,珍罕至极,为明代龙泉窑之精品。此类大盘器型始于元代,非中国传统瓷器造型,而与中西亚陶制和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应为适应中西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此外,私家藏瓷部分,也颇多亮点,如:“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盖碗一对”集独特的造型、名贵的纹样和款识于一身,工精料细,并成对保存至今,且原盖未失,珍贵程度已不言而喻,只待方家赏识。
“瓷韵秋华—明清瓷器集珍”专场是常规瓷器日场,汇集了众多官窑瓷器名品,其中突出者有:“清乾隆 釉里红双凤纹象耳方瓶”瓶身所绘的对凤纹饰亦颇特别,唯见乾隆朝御瓷有之,属于乾隆朝创新纹饰,集“太平有象”之造型与“富贵安宁”之纹样于一身,以名贵釉里红为彩料,绘以高贵的凤凰牡丹纹,满身的雍容华丽无一不昭示着此器之尊荣地位。北京故宫博物院亦珍藏一件尺寸、大小、装饰皆与之相同的乾隆朝方瓶,可资比较。此外,“清康熙 五彩寿老瑞鹿图盘一对”、“清嘉庆 松石绿地洋彩描金番莲花福寿纹螭耳瓶”、“清嘉庆 松石绿釉堆白缠枝莲纹瓶”等也值得关注。
随着艺术品收藏的多样化,文房类的藏品也吸引着更多藏家的目光,各类工艺品中的精湛之作也在不断成为市场的宠儿。此次专场中更以象牙、沉香、砚台为主要特色,此次甄选了明清时期40余件牙雕作品,以飨藏家。
明清时期的象牙雕刻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为北京牙雕,以宫廷牙雕作品最具代表,形成了大方贵气、精致典雅的风格特色,此次上拍的“清乾隆 象牙雕染色瓜蝶连绵盖碗”即是一件宫廷造办处气息明显的牙雕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同类作品,可为参考。南派包括了苏州与广州两种风格,注重奇巧细雕,此次拍品中清象牙镂雕人物首饰盒一套、清名片盒一套五件布局繁密,场面众多,人物各异,为广作牙雕代表之作。此外,此次上拍的几件牙雕笔筒各有千秋。如“17世纪象牙人物诗文笔筒”、“清早期 象牙雕西厢记人物故事笔筒”,“清 象牙雕草虫竹节形臂搁”、“民国象牙染色菊花海棠洗”等。
更为难得的是宗教象牙作品,常件宗教题材作品以铜质较为多见,以象牙而制极为少见。“明永乐 象牙大黑天”堪称明初象牙宗教经典之作。“清乾隆 象牙转经筒”为一件清宫制作的牙雕珍贵上品,转经筒主体上刻有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并花叶纹、变体莲瓣纹为饰,刀法老辣稳健,线条简洁有力,流畅自如。
此次还集合了日本藏家旧藏的二十件沉香原料,尺寸不一,造型各异,无论用作香料,亦或陈设,堪为佳品。特别是一套原盒配套沉香木,所配沉香盒包装,造型沉稳,尺寸巨大厚重,极为罕见。明清两代,宫廷皇室皆崇尚用此木制成笔筒、手串、笔搁各类精巧文房器物,工艺精细,文静典雅。如此次的“清 沉香持如意寿星坐像”等。
砚台方面,此次秋拍将有四十余方亮相,数量之大为历次文房拍卖之最。日本藏家旧藏为主要来源,如“清 端溪砚坑图砚”、“清 端石板式砚”等均为亮眼之作。
此外,“清嘉庆 御制棉花图墨一套”、“清早期 犀角雕松树杯”、“清康熙 犀角雕四妃十六子杯”、“清乾隆‘周司祭器’款犀角仿古雕匜形杯”、“清乾隆 白玉双狮戏球钮盖炉”、“清乾隆 玉雕夜游赤壁山子”等都是工艺品类中的上乘之作。
“紫泥清心——宜陶古器遗珍”古代紫砂专场,将呈上160件茶壶雅玩。其中海外回流的“杨彭年制紫泥扁石壶”为曼生扁石壶式,出自嘉庆道光年间名工杨彭年所制,壶底有曼生(陈鸿寿)书刻铭文“桑连理馆仿大彬制”,把下钤“彭年”篆书印款,制作精美工整,中杂细黄点,陶人号为“桂花砂”。此壶作为藏家器重,系文人壶之圭皋,传世极为珍罕,且流传有序,经民国上海收藏大家庞元济珍藏,并着录于庞氏自录藏品集《虚斋名陶录》。另一重器为“ 陈鸣远款段泥莲蓬蛙钮壶 ”壶型制非常特别,水注以莲蓬为体,蓬体正面镂雕十六粒蓬蕊,粒粒皆能活动,注底两头塑刻两颗茡荠和一杆老藕为足,乌菱为执把,一枝由底窜爬而上卷曲的莲叶则巧作注嘴,整器布局合理得体,工手一气呵成。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博物馆亦藏有一件陈鸣远款的莲蓬水洗,虽然题裁不同,但整体风格、创作理念、材料质感,甚至莲蓬皱折的纹理,都非常相似,如出一辙,可资比较。
姚黄魏紫――明清古典家具
中国嘉德于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姚黄魏紫—明清古典家具精品展”中绝大部分展品将在此次秋季拍卖会中上拍,简约隽秀的明式黄花梨家具与富丽堂皇的清代宫廷御用紫檀家具交相辉映,120件拍品中重器比比皆是、灿若繁星。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数量最多、品种最全、质量最精、拍品等级最高的古典家具专场拍卖会。
其中,紫檀部分,有来自日本中山商会于上世纪初从恭王府中收购的清代宫廷御用家具:“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莲‘庆寿’纹宝座”、“清乾隆 紫檀西番莲纹有带托泥大方凳”、“清乾隆 紫檀高束腰蕉叶云蝠纹三弯腿带托泥香几成对”等,疏为难得。
宝座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为皇家成员御用。“清乾隆 紫檀雕西番莲‘庆寿’宝座”是带有典型欧洲巴洛克装饰风格的清代紫檀西番莲纹宝座,以欧洲经典的“西番莲”纹为主要雕饰纹样,既有中国传统家具的间架结构,沉稳大气,又显露欧洲风格的华丽多姿,是中西合璧的佳作。此对宝座原为恭王府旧物,上世纪初经日本山中商会流出海外,极为难得。而“清乾隆 紫檀龙纹罗汉床”,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尺寸、纹饰相同,原为一对,同为恭王府旧藏,可资为比较。
其余来源的清宫清宫御用紫檀家具珍品中,“清 紫檀龙纹御案”绚丽奢华、造型雄浑、体型硕大且用材厚重。御案有“江山永固”、“青云直上”和“教子向上”等多种寓意,充分体现出它皇家御用重器的身份。紫檀木大料难得,偶尔得之,视同珠璧。为了在工艺上为达极致的繁复精美,此御案用料奢侈,不惜工本,采用透雕,多层浮雕,千工万琢制成一桌,是不可多得清代宫廷紫檀家具重器。颐和园乐寿堂陈列有一张同样纹饰和尺寸的御案。此外还有:“清雍正 紫檀高束腰三弯腿大供桌”。此供桌紫檀满彻,选用上等金星紫檀木料,色泽沉穆优雅,各部尺寸异常宽厚,整体十分沉重。在颐和园仁寿殿就有四张与此同样制式的紫檀大供桌,分列殿内四角,上摆放珊瑚盆景、西洋钟表等物品,极具皇家威仪。
明式家具部分则有前美国加州古典家具博物馆旧藏:“明末清初黄花梨顶箱柜成对”、“清早期 黄花梨龙纹三屉桌”、“明末清初 黄花梨四撞提盒”、“清中期 紫檀三弯腿小桌成对”等难得一见的精品。“明末清初黄花梨顶箱柜成对”选用花纹美观的黄花梨木料,体形巨大、造型规整、雄伟高贵。明式家具简约风范和坚忍不拔的文人精神令人一览无余。更为难得的是,这对大柜的铜饰都是明代旧物,原装原配,殊为珍贵。新加坡私人藏“明末清初 紫檀四柱灯笼锦围子架子床”也值得关注。硬木架子床传世品多为黄花梨木制,一般是六柱结构,此例为明末清初制紫檀架子床孤例。“明末清初 黄花梨螭龙纹六柱式架子床”,制作精细,装饰效果与结构完美统一,且大部分构建均可徒手拆散,并且组装后不摇不晃,说明其榫卯加工非常精密合理。另有十分珍贵的“明代 黄花梨瘿木无束腰罗锅枨马蹄腿条桌”,此条桌面为整块黄花梨瘿木独板,长逾两米,宽近五十公分,厚达六公分,古称此种黄花梨木料为“雀眼黄花梨”,图案犹如山间小溪般流畅,颗颗卵石,层层水花,点缀其中,花纹之美,举世罕见。
近现代工艺美术
现当代陶瓷、紫砂、雕刻、篆刻部分此次将呈现“近现代陶瓷”、“紫泥春华—近现代紫砂臻品” 、“可石怡情—现代国石臻品”、“清宁—金石篆刻艺术”四大专场,共近700件作品。
其中“近现代陶瓷”部分推出了涵盖中国近现代陶瓷的众多层面的拍品。有“青花大王”之称的王步精品之作“青花花鸟四方笔筒”亮相,该作可谓把王步的艺术造诣体现的淋漓尽致。笔筒胎质莹白细腻,釉色沉稳凝重。四方笔筒每个面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画面来欣赏,每个线条都有语言表述,流畅又富有力度。此专场还有清末画瓷名家程门的“浅绛彩四季山水挂屏”一组,此外,还推出了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多件佳作:王锡良“黄山 青花釉里红瓷瓶”、张松茂“老梅开花 粉彩瓷瓶”、李菊生“如听万壑松 高温颜色釉瓷瓶”均不容错过。
陶艺家白明的新作“线如释 青花氧化铁白氏文君瓶”,造型优雅大气、线条舒展充满张力,其运用青花和氧化铁进行装饰的手法独特。白磊的“天高云远 青花箭筒”也十分亮眼。
“紫泥春华—近现代紫砂臻品”专场中,顾景舟的不同时期的多件作品,件件都是工艺精良的佳作。“上新桥壶”,造型优雅,设计巧妙,线条流畅,层层递进,壶柄上方寸之地一个小小的留给拇指按压的设计,与壶盖又相互呼应,整个作品无论是使用还是观赏都是上乘之选。另外,“三足乳鼎壶”、“如意壶”、“四方侧角三件组茶具”、“合欢壶”、“矮井栏壶”、“小六方井壶”、“子冶石瓢壶”,及很少见的顾景舟制的紫泥花盆等均是有多次出版著录的原件作品。此外,何道洪的一件套组茶具,曾经做过的只有两套,而此次出现的是最完美的一套。汪寅仙 “金秋南瓜壶”,为典型的扁南瓜形壶,体积硕大,容量高达3600cc,尤其壶身扁平,制作难度极高,是汪大师挑战南瓜壶形中的经典之作,创作于1987年,1988年曾于澳门博物馆展览,多年来深藏于台北某重要紫砂典藏单位。紫砂专场还有蒋蓉的荷花酒具套组、青蛙榴桩壶、莲叶青蛙壶,朱可心经典之作“报春壶”等多件佳作。
“可石怡情—现代国石臻品”专场最引人瞩目的是一件石卿所作的“赤壁夜游 寿山田黄摆件”,重达340克。寿山田黄石天生丽质,钟灵蕴秀,集莹澈、温粹、凝腻于一身。作者巧施薄意,精妙的刻画出赤壁夜游的场景,此件田黄石温润细腻,瑰丽无比,一派帝王之气。“霞境仙游 巴林鸡血石山子摆件”、林文举的“寿山旗降石薄意方章”均值得关注。
“清宁—金石篆刻艺术”专场为藏家精心准备了多位篆刻名家的精美作品,丁敬、赵之谦、吴讓之、吴昌硕、齐白石、徐三庚、陈巨来、钱瘦铁、钱松等书画、篆刻名家的多件印章,足以使人眼前一亮。
中国油画及雕塑
此次中国油画及雕塑部分将为藏家献上4几专场共300件作品,众星云集。
西藏题材力作《晨祷》、音乐题材精品《夜笛》相信会再续陈逸飞春拍强劲势头。《晨祷》是陈逸飞藏族风情系列中一件十分卓越的作品。这件作品尺幅巨大(200×200cm),描绘了五个藏民在清晨聚首诵念经文,祈求平安的场景。作品运用了陈氏典型的电影镜头式构图,以及辉煌的戏剧性对比色彩,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下充满了神秘的崇高感。此作完成后多次参加由Marlborough艺术公司、上海博物馆等各方举办的陈逸飞个人展览,并有权威发表。陈逸飞的音乐题材《夜笛》,显示了他最标志性的绘画手法:采用近乎炉火纯青的照相写实主义的技法、以及精细的厚彩磨砂技巧把音乐演奏家浓密的秀发、自然的肤色、专注的眼神和乐器描画得栩栩如生。
写实画派作品依然强大:艾轩的《秋风》和《荒原沉寂》、陈衍宁的《清露晨流》、杨飞云的《晚宴》、郭润文的《梳妆》和《橡皮树下的女孩》、何多苓的《窥视》和《女肖像》、庞茂琨的《音乐的魅力》、朝戈的《风景》、张义波的《午后阳光》、刘孔喜的《青春纪事之八——融雪完达山》等写实画派艺术家均有力作呈现。
中国第四代中青年写实画家也将有佳作亮相,如:罗中立的《故乡老院》和《磨刀》,韦尔申的《虔诚的心》和《白猫》,刘仁杰的《牧歌》,陈丹青的《山水与春宫》、《女教师》等作品。
此次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专场”的阵容值得期待。其中,徐悲鸿传世佳作《珍妮小姐画像》与素描精品《孙多慈像》值得关注。《珍妮小姐画像》是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作于1939年春夏之交,是徐悲鸿为了支持国内抗战在南洋举行义卖募捐时的作品。画中女子珍妮小姐为当时星洲名媛。这幅肖像是其男友——当时比利时驻新加坡之副领事勃兰嘉委托徐悲鸿而作。勃兰嘉、珍妮小姐本人对其均喜爱有加,徐悲鸿本人对这幅画作也十分满意。
吴作人现实主义巨制《金色的海洋》与早期花卉精品《芍药花》同样值得期待。吴作人的油画作品多收藏于吴作人基金会,市场流通十分稀少。此次上拍的《金色的海洋》创作完成于1956年,尺幅巨大(138×235cm),著录繁多,为吴作人50至60年代一幅难得的重要巨制。《芍药花》创作于1937年,曾为中国嘉德2004年秋季拍卖会“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接受捐赠作品”专场封面作品,亦为吴作人一件难得的早期花卉精品。
常玉《绿底梅花》则典雅别致尽显大师风范,创作于60年代,将中国水墨画中常用的线条与空白,套入西方的空间结构,既有中国盆景的优雅古朴,又有西式瓶花的谨严奔放,两者自然结合,浑然天成。该作品流传有序,权威发表及重要展览众多,曾出版在大未来画廊多本重要常玉画集中,足见此作的重要性。
李超士《吊兰 》为刊登于《李超士画集》第一页的作品,流露出十足的古典气质,十分难得。此次上拍的两幅人物肖像作品《农夫》和《少女像》也值得关注。颜文梁风景组画《西湖四景》创作于20年代,为颜文梁早期杰作。此次上拍的另一组颜文梁佳作《春夏秋冬》,创作于70年代,是其晚期杰作。《一九二九年西湖》是关紫兰的一件传世佳作,来源可靠,流传有序。此作也是市场上出现的关紫兰创作年份最早的作品,珍贵难得。此外,许幸之作品在市场上及其罕见,此次将有两张佳作《钢铁森林》、《浣洗女》同时出现。
此次还有“贯通中西――林风眠和他的学生们”专题,集结了林风眠及其弟子们的精彩佳作,试图呈现他们在绘画领域中西融合的轨迹。其中赵无极的《蓝色小船》、《19/10/2001》、朱德群的《无题》、吴冠中的《夫人朱碧琴画像》、《红莲》、《迎接普选》、《京城一隅》值得关注。
“艺为人生: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创作”单元汇集了:徐悲鸿的《珍妮小姐画像》和《孙多慈像》,张安治的《普陀山一景(孤松)》,李宗津的《艺术城的德巴广场》和《再见,中国的朋友》, 孙宗慰的《持烟斗的自画像》和《嘉陵江上》,萧淑芳的《鳜鱼》;吴作人的《青岛海滨》、《芍药》、《金色的海洋》,文金扬的《静物》,冯法祀的《碧云寺》,戴泽的《女军医》,罗工柳的《潇湘女孩》等作品。其中《持烟斗的自画像》是孙宗慰人物肖像题材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其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此专场还呈现了其他中国第一代油画家如方君璧、汪亚尘、秦宣夫、常书鸿、吕斯百、周碧初、朱士杰、黄显之、关良等;以及其他中国第二代油画家:胡善馀、林达川、沙耆、费以复、孙云台、周大集等艺术家的精品佳作。
当代艺术部分,由蔡国强巨制《光轮:为中央公园作的爆破计划》领衔。这件在中央公园上空完成的爆破计划由烽火台、光轮、白夜三部分组成,以纪念中央公园成立150周年。后古根海姆博物馆及Asia Society and Creative Time分别发行出版物,收录了此件作品。
周春芽早期成名力作《剪羊毛》也将现身。《剪羊毛》参加了1987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中国当代油画展,参加这个展览的都是当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名家名作,比如,罗中立的《父亲》《春蚕》、陈逸飞的《踱步》、吴冠中的《江南小镇》等。这也是中国油画家第一次集体在美国发出自己的声音,展览当时引起巨大反响。2010年6月,此作又隆重展出于上海美术馆举办的“1971-2010周春芽艺术四十年回顾展”。
一批出自欧洲藏家个人私藏的当代作品也将亮相此次秋拍。此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深入,其收藏囊括了国内热点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对作品的选择专业且谨慎,个人收藏脉络清晰。如王广义《大批判——POP ART》、岳敏君《草原赞歌》、刘野《天使之家》、刘小东《江泽民像》,均为艺术家的典型题材及符号,创作年代则在上世纪90年代与2006年之间。
当代艺术部分除了这批欧洲私人藏家藏品外,还有如石冲的《物语》、曾梵志的《艺术家与批评家》、丁乙的《十示 97-40 and 97-41》、周春芽的《绿狗》、夏小万的《梦想》刘炜的《风景》等精品呈现。
雕塑部分,继今年春拍后继续推出雕塑精品专场。田世信的《回娘家》、李象群的《阳光下的毛泽东》、隋建国的《上海浦东》等均为艺术家上乘之作。
古籍善本
古籍善本部分此次将为藏家奉上360余件拍品,其中,最大亮点无疑为《鄂国金佗粹编二十八卷》。此书为宋代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传记资料汇编,为岳珂为祖父辨冤所辑,成书于宋嘉定十一年(1218),是关于岳飞事迹著述的最完整史料。此书首有宋嘉定年间岳珂序及目录,内有高宗宸翰三卷、鄂王行实编年六卷、鄂王家集十卷、吁天辩证通叙一卷、吁天辩证五卷、天定录三卷。此本素来被定为宋刻本,然而经近世考订实为元至正二十三年(1368)江浙行省朱元佑刻本。又查书内刻工名,可知其为元代浙江地区名刻工所雕版。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书仅存完本一部、残本一部,可知其难得。而此本保存完整,品相极佳,诚为珍罕,其估价为1500万至2200万人民币。
此外,古籍部分还有《簠斋致吴平斋书札》1册,为清同治光绪年间陈介祺所书,陈氏致吴云书札共计33通176页。书札内,陈介祺以楷书、草书、隶书、篆书诸字体,与吴云讨论文字、钟鼎、碑刻诸金石问题,均属晚清金石学热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洋洋三十余通,大都未见发表,实为三代金石古陶文献之巨著补充资料。《试赎奇缘》1卷则堪称传奇。其为清季学者胡和读书之时制艺诗卷,当时蔡新为考官,曾批阅此文。四十年后,胡和已离世,而蔡新官居大学士,于乾隆癸卯年(1783)路过姑苏,恰逢胡和之后人胡鑑泉持此试卷来谒见,蔡新见之不胜感慨,于是题书长跋,记此一段试牍奇缘。后世知此情者,如官居相位者潘世恩、李鸿章、徐世昌;著名学者袁枚、嵇璜、江恂、邵晋涵、黄彭年;著名书家刘墉、王文治等莫不为之称叹跋记,历百余年,终成此数十米洋洋长卷。
碑帖法书部分,明拓本《唐隋柱国皇甫诞碑》1函1册,原为京城碑帖玩家何宝善(楚侯)旧藏,封面张伯英题签,墨拓25开半,拓工极精,考碑文为断后拓本,其16行“丞然并州”之“丞”字下横笔完好,当为明代拓本。后有翁方纲跋1开,即朱鼎荣跋称“此本復翁覃谿学士跋備”者,著录于《復初斋集》卷第二十二。
此外,此次还有季羡林先生旧藏古籍专题,囊括其旧藏百种,包括《四部丛刊》、《陶渊明集》等。季老毕生潜心学问,寒窗多载,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观其藏书,可窥其学者生涯,经史子集诸书皆备,纵横古今,足见其大师风范。此外,香港鲍耀明先生旧藏十种,多为五十年前周作人赠与之物。周鲍二人素未谋面,却通信多年,周作人困窘之际,鲍公每每施以援手,实为铭心知己。二人通信多谈文作,周作人多以文稿书牍相赠鲍公,如《药堂杂文》手稿81页、《秉烛后谈》手稿105页,沈尹默为周作人所书《苦雨斋》横幅等,深情厚谊,令人动容。此次鲍先生为捐助慈善,慷慨割爱,实为藏界之幸。
名表珠宝翡翠
此次将有285支名表亮相,还特别推出“芯动”和“创意”两小专题。“芯动”囊括了不同型号的陀飞轮腕表。由于陀飞轮装置极其复杂,制作成本及工艺的要求亦相当高,因此陀飞轮腕表成了高档手表的代名词。此外,“创意“专题中的名表,跳出了手表一贯的设计和运行方式,充满大胆创意。
百达翡丽(型号5131J)世界时间腕表虽然不是百达翡丽的高复杂功能表款,但是,因其掐丝珐琅彩绘表盘的制作难度高,成品产量极少,使其成为百达翡丽的众多表款中,一表难求的表款之一,估价为100万至120万人民币。此外,百达翡丽的计时码表一直是百达翡丽长盛不衰的热门表款,百达翡丽5970J虽包含了万年历、计时码、月相、等复杂功能,但表盘则布置的有条不紊,在拥有复杂的功能的同时还拥有优雅的外形,估价为75万至90万元人民币。而帕马强尼白金十天动力储存腕表(型号Bugatti Type 370)以Bugatti跑车作为蓝本,外形极像一架速度惊人的跑车,机芯的设计不同于一般手表齿轮以顺时针带动,而是参照Bugatti跑车的引擎的排列方式是垂直式,十分动感和富有创意,估价为60至80万人民币。
此次珠宝部分将推出53件翡翠、钻石、彩色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尖晶石等种类的珠宝饰品。其中,以满绿翡翠戒面制作的首饰中的代表拍品有翡翠钻石戒指、耳钉套装,该套装所镶嵌的3粒翡翠戒面不仅翠色阳艳、质地通透,而且颜色和种份一致,是市场上难得的翡翠套装精品。此外,一条翡翠珠链,是由43颗直径约为11.5mm-13mm, 颗粒饱满,翠色阳艳,质地细腻的翡翠珠子组成并搭配镶嵌钻石链扣的珠链,拍场上实不多见。此外上拍的还有“圆圆满满”美好寓意的满紫罗兰色翡翠手镯、翡翠钻石戒等。
钻石方面,此次上拍的两件钻石首饰:一枚钻石戒指以白18k金镶嵌1粒圆形钻石,钻石重量达到6.88克拉, 净度为IF;另一以白18k金镶嵌2粒圆形钻石耳坠,其中1粒重量3.07克拉,另1粒重量为3.05克拉,此2粒钻石净度均为最高级的FL,色级也均为最高级的D色,都是白色钻石中极为少见的Type IIa型钻石。彩色钻石首饰拍品中彩黄色钻石戒指镶嵌的淡彩黄钻石重量为8.48克拉,净度为VVS2;另1套彩色钻石耳坠/项链套装的钻石及彩色钻石总重量为79.55克拉,雍容华贵。彩色宝石首饰中红宝石钻石戒指、彩色蓝宝石钻石晚装手包、祖母绿钻石项链等也十分夺目。同时有k金镶嵌钻石或青金石的袖扣、衬衫扣等男士饰品。
邮品钱币铜镜
首次作为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压轴部分的邮品、钱币、铜镜专拍将于11月17 日拉开大幕,共将推出八个专场近5000 件拍品,在拍品的选择上更加追求其品质和内涵,以满足收藏品味越来越高的众多藏家和爱好者们。
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旺盛和藏家口味的日益变换,近代机制币专场顺应市场形势,将推出900 余项丰富拍品亮相秋季,品种丰富亦不乏精品。“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反龙版)”为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样版币。此版银币最特别之处在于龙的造型异于其他版别,因为龙的头尾方向不同而得名“反龙版”,为银币收藏中的罕见品种,十分珍稀。另有“清陕西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清江南省造光绪元宝”等。
此次中国嘉德依然将金银锭部分独立设为专场,精选出280件珍品以飨众多藏家。今日的金银锭市场,收藏深度逐渐加大,藏家日益关注藏品的内涵和历史价值。此次中国嘉德在金银锭拍品的选择上更加强调拍品的丰富性和学术性,以应对市场的变化。明代“银作局 花银”五十两银锭是本次秋拍的重点拍品之一。银作局是明代二十四衙门之一,是专为宫廷制造金银器及饰物的作坊。这种银作局银锭制作规范,是专为国库铸造的银两,银作局花银五十两发现极少,该锭是目前发现的第二件,品相极佳,极为珍贵。此外还有“元代真定路河涧税伍拾两银锭”,为元代早期盐税锭,是银锭中不可多得的珍罕品种。“清代福建‘盐课’‘二年二月’十两银锭”,存世极少。
继2011年春拍在国内首次推出“新中国金银币拍卖”专场之后,秋拍将再次推出此专场,将有300余件拍品上拍。其中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古代发明发现(第四组)”精制纪念金币一组5枚,面额50元,均重1/2盎司,成色99.9%,发行量1200枚,文化意味浓重,颇具收藏价值。此外引人关注的1995年、1996年、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香港回归祖国纪念金币”第一、第二、第三组将亮相本次拍卖,三组金币均重5盎司,面额500元,成色99.99%,发行量228枚,并且原证书号三枚同号,极为少见难得。另有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戊辰(龙)年纪念金币和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桂林山水精制纪念金币一套4枚,均堪称金银币收藏中的名品。
近年来古钱币收藏市场的总体走势一路看好,古钱币藏家的收藏品味日益成熟,市场对于珍品、名誉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此次中国嘉德古钱币专场有将近800 件拍品上拍,品种丰富,精品众多,其中不乏可圈可点的珍罕品和大名誉品。“五代十国•楚‘天策府宝’”为日本著名古钱币藏家平尾赞平的旧藏,《昭和泉谱》的原物,极美品相,名家收藏,传承有序,珍贵之至。作为古钱币收藏中的大名誉品,齐六字刀币始终吸引着市场的关注,此次秋拍将推出“齐返邦长大刀背‘草’”品相极佳,相信会受到古钱币爱好者的强力追捧。另有“咸丰通宝”背“宝苏当十”雕花花钱,宋代的九耀星官花钱,珍稀罕见,均是上美之物。
纸钞部分依旧延续以往拍卖场次品种繁多、亮点突出的特点,为广大藏家和爱好者推出了约900余件质量颇高的拍品。一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豫泉官钱局伍百文”,豫泉官钱局的早期票存世极少,可称稀世之珍,凤毛麟角。此张为美国华裔实业家王士平先生收藏,弥足珍罕,因而拥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邮票部分共设两场,将有900余件拍品上拍。值得一提的是集邮家赵士骏先生收藏专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为一批民国时期样票,“中华帝国”样票8枚全,均为仅见品,又因其特殊的历史价值,无疑将成为众多集邮爱好者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其中“1953年军人贴用邮票800元”(蓝军邮)作为邮票收藏中的大珍,上次出现于嘉德拍场是在2008年春拍中,三年之后再次出现和适中的起拍价位一定会吸引藏家的高度关注。
作为铜镜市场的风向标,中国嘉德的铜镜拍卖专场一如既往地吸引着市场的关注。此次秋拍推出“德惠堂”及海外收藏铜镜专场,种类丰富,品质上佳。汉时的古朴玄妙,唐代的生动活泼,每个时代的风貌都以画面的形式在铜镜上鲜明的呈现出来。其中,“明万历戗金彩漆龙凤纹铜镜”,从龙凤的构图风格、填漆的颜色、制作工艺来看都是典型的万历官造器物的特点,万历时期制作的戗金彩漆器流传于世者以盘、盒、箱等为多见,而铜镜采用戗金彩漆作为装饰工艺者则极为少见,弥足珍贵。“四神画像镜”构图精妙,造型夸张而生动。镜缘处环饰一周变形的神人动物纹,奔跑的神兽、野牛、禽鸟、羽人、双鱼等纹饰,构图奇妙,极为少见。铜镜铸造精美,纹饰线条清晰,四神的鳞片和羽毛细密生动,镜体厚重坚实,品相极为完美,也是难得佳作。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场还将有重器唐代“莲叶伏龟金盘”及“瓜棱对瓶”现身。唐代莲叶伏龟金盘,高4.2厘米,宽14.8厘米,重276克,金光璀璨,色泽纯正,为足金打造,成色当在九成左右。自盘底圈足边沿盘壁向上放射出来的六条莲叶状脉络纹将盘壁均匀的分成六等分,盘底中心是一朵珍珠状弧形花边十二等分组成的圆形花卉,于圆花形花卉之上用模冲捶揲技法作一凸起的乌龟静静地伏于盘底中心,龟身精心錾制,栩栩如生,晶莹璀璨,典雅绝伦。瓜棱瓶,高:1730mm,底径:70 x60mm,口径70x50mm,腹径90x80mm,重292克,纯金打造,整个似对称流注状,为晚唐时期流行的造型,皇室内府遗存,距今1000多年,珍罕之至。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组金器应是皇家礼佛之器,不但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构思巧妙的形态、富丽精致的纹饰、风格多样的錾刻,吉祥福瑞的寓意,都堪称金银器收藏领域的大珍,且两套金器原均属英国收藏家爱德华•特鲁丁格爵士之藏品,非凡难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