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赏和市场秩序管理任重道远
在民间捡漏,这不仅是个脑力活还是个体力活。能捡漏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除了买家的本事外,运气也是关键。由权威专家鉴定、知名拍卖公司拍卖出的艺术品,往往被认为十分可靠,碰上假货的几率微乎其微。然而,近期这种微乎其微正不断地放大,一场赝品的风潮似乎正冲击着文物鉴定界的诚信。
蹊跷现世的乾隆紫檀
陈咏华是江苏省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过10卷本的文集,他还是古玩收藏家,收藏几十件罕见的清代金星紫檀家具,数百件宋元、明清瓷器,以及书画名家大家的真迹。2011年6月他让一批“乾隆工”紫檀家具重见天日。
“我是在一位藏友家里第一次看到这批家具中的一对椅子。”陈咏华告诉记者,“远远看去,就觉得这对椅子不是凡物,按捺住淡淡的兴奋,我仔细琢磨着那两件家具,觉得自己可能发现了好东西。”
由那位藏友牵线,陈咏华顺藤摸瓜找到了椅子的出处。“在江西和福建交界处的深山里,远离公路,有一处没有人烟的大宅子,里面存了几十件罕见的紫檀家具。这个宅子不住人,只有狗看着里面的东西,周围也没有别的民居。”他说。
拥有这批家具的是一个大家族,第二代中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活着,以及几位第三代共同拥有这笔财富。要想购得这批东西,必须得跟所有的家族成员谈个好价钱,大家都同意才能卖。
“我出的价钱很不错,比市场价要高一两成,几次谈判后,他们决定把家具都卖给我。有一对金星紫檀的太师椅,是这家孙女出嫁时的陪嫁,也因为我给价钱很不错,她兴冲冲地给我送来。”陈咏华说。
三四米长的紫檀大案,精雕细刻的紫檀床架。俗话说:十檀九空。因此紫檀无大料,能够做出如此大件家具的木料更是千年难遇。更何况这种生长周期极慢的木料,早已无所存世。
真正紫檀木的处理过程很繁复,树木砍伐后要停放在森林中原生长地几十年,让它自然去虫去病;再拉回仓库静放几十年,自然风干。“这样上百年的等待,哪里能存在于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呢。”陈咏华感叹。
这批家具共有43件,仅那张大案就重达三四千斤,要把它们从深山中运回南京绝非易事。整批家具出山到南京的旅程,光运费就花了60余万元。
“那张案子,6个人抬着很勉强,要8个人才能抬着走。那个宅子离最近的公路有几十里山路,我雇人把家具一件件抬上平板车,运到公路边停放着,再继续去运下一批。”陈咏华介绍。
在他的眼里,那个地方民风朴实,运到路边的紫檀家具,仅用油布盖着,再加上买的两条狗在旁边守着就很安全了。路过的村民好奇地询问:“这是啥东西?”陈咏华均老老实实回答是家具。
一切显得越来越离奇,这样一批珍贵的家具,如何会在这家人手中,又如何会被运进深山,躲过了连年战乱,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才被偶然发现呢?
陈咏华说:“那个家族不允许我们给宅子拍照片,也不愿意明言这批家具的来历,再三追问之下才含糊说出家族中有位长辈毕业于黄埔军校。”
然而就陈咏华个人判断,这批家具并非现代制品,不仅出自乾隆年代,更有可能是精雕细刻的“乾隆工”,因为“家具的装饰花纹多刻有龙形图纹,这暗示着这批家具并非平常人家的用物,属于皇家所有”。
“很有可能是乾隆年间,皇室在广东、福建这一带定做了这批家具,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起运,这个家族的祖先辗转得到了这批宝物,一直收藏着。而内战前夕,家族中黄埔军校毕业的长辈有先见之明,将家具藏于深山,避过了几十年的战乱。”陈咏华分析。
真知堂是陈咏华开在南京凤凰书城的文物窗口,自从他运回了这批金星紫檀家具后,来品鉴者络绎不绝。
记者就在真知堂巧遇了江苏泰兴民间博物馆馆长丁沛。
当时,陈咏华向记者讲解这批紫檀木料时,掏出一张白纸往器物的边沿狠狠擦去,纸上留下一道红迹,他说这是他鉴定金星紫檀的重要佐证之一。其次是依靠一片价值2000多元的样木,他到哪里看家具都怀揣着这片木头,稍作对比就能判定真假。
事后,丁沛向记者提出了对这批家具的质疑:“故事太离奇了,现在的收藏者喜欢听故事,而不习惯老老实实看东西了。”
丁沛认为,虽然“广工”相对于“京工”和“苏工”要粗犷(京、广、苏是木工雕刻的三个主要流派),但是这批家具的雕工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他说,“乾隆时代的器物和‘乾隆工’又是两回事,‘乾隆工’就是木器中的官窑,所花费的心思、时间都是普通器物的几十倍。”
文物成为工作人员的奖金
对这批家具存疑的还有黄建新,江苏省收藏协会常务理事。他告诉记者:“雕工太呆板了,有较明显的机器雕刻的痕迹。”所以,他对物件年代的定性和来源的定性以及木料本身的定性,都存在一定疑问。
黄建新出自鉴赏世家。“文物系统是事业单位,很多都是子承父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十分严重。国家级的文物单位还好些,一些地方文物单位的管理就显得不那么有序了,有的单位靠变卖文物来给职工发放年节奖金。一级文物卖起来太扎眼,二三级文物是通过文物公司倒卖的重点。”黄建新说。
2010年上海恒源祥博物馆收到一项特殊的捐赠——一条拆了10件乾隆年间御林军铠甲做成的“丝绵被”。这条消息引出上世纪一段令人吃惊的历史:“文革”期间的1973年,故宫为改善员工福利,将3000套清乾隆年间的御林军铠甲卖给员工,并规定员工购买后一定要拆开铠甲取出其中丝绵。
1986年6月19日,文化部印发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藏品区分等级,一级藏品必须重点保管。对藏品的接收、鉴定、登账、编目和建档都有明确的标准要求。规定藏品严禁出售或作为礼品。还对藏品保管工作中的奖惩标准甚至因渎职造成藏品,特别是一级藏品重大损失,情节严重的,监守自盗藏品的或内外勾结、偷盗藏品的,必须依照刑法条款从重制裁。
1987年6月18日,文化部发布施行《文物商店向国内群众销售文物试行办法》,提出“要恢复和建立面向国内群众的文物销售业务”,其中明确规定,不得向无证和文博系统职工出售内销文物。 二十多年过去了,当下的文物市场和文物保护依然存在乱象。文物是记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骄傲,拥有5000年灿烂文化的中国,在艺术品鉴赏和市场秩序管理方面显然还任重而道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