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摄影已成为行为艺术一部分

  《当代摄影艺术中的身体》专题讲座,于15日下午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开讲。


  复旦大学教授顾铮围绕“当代摄影艺术中的身体运用”这一主题,向听众介绍了当代摄影艺术家眼中的身体概念以及摄影家对身体的认知和使用情况,并对中国当代一些摄影艺术作品,进行了一些概要分析。


  同时他也指出,当人们的身体成为了摄影艺术家的拍摄对象时,摄影艺术也将面临更多的伦理问题。


  身体自古为艺术的素材


  顾铮在讲座伊始,就对人类自身的身体作为艺术家们的主要描绘对象作了诠释:“因为人类身体是艺术家身边最容易获取的艺术素材之一,也天然地饱含着社会学、哲学思考。


  近年来的当代艺术的创作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人类身体作为艺术创作的工具,成为记录行为艺术的摄影艺术的一种,“人类身体作为艺术家的视角,往往用来反映当时的社会思潮;同时也包含着艺术家主观对现实、对社会的感受。而艺术家正是借助人类的身体,来更深层次地对这个社会提出反思。”


  但顾铮同时指出,摄影中身体运用在起到良好社会效应的同时,部分艺术表现手段,尤其是对裸露的人类身体的刻画,或者更加激进的行为艺术等,也受到了社会人群不同程度的争议。


  身体摄影存在伦理难题


  对于这些争议,顾铮指出,相对于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表现方式,摄影艺术具有更加写实的特点。它能更敏锐地表现人和人性,以及人的喜悦与焦虑;更直接清晰地表现着社会现实。但与此同时,当袒露的身体,甚至是扭曲的、受折磨的肉体都成为了摄影艺术家的拍摄对象时,摄影艺术也必然面临着难以解决的伦理困境。


  现场有听众对伦理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比如有摄影师因拍摄社会底层妇女而被扭送公安机关。对此顾铮认为,艺术家在实行拍摄之际,也是在实行自己的行为艺术,这“已经超出了摄影拍一张照片的范畴”,艺术家本身几乎不顾忌这些伦理问题,以至于无论最后结果如何,都是进入行为艺术的一部分。


  另外,顾铮提出,作为社会“非主流”面的行为艺术,也通常需要使用摄影手法来记录和表达。所以作为几乎不能与行为艺术剥离的摄影艺术,必然也承受着社会的审视。


  “因此,无论是纪实摄影还是观念摄影,对于身体的运用,以及身体背后生命的尊重,都是社会难题。当然,现今很多艺术家选择自己充当其摄影作品的主角,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也难逃自我炒作的质疑。”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