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与在现:张新权个人情绪介入历史观(下)

  声明:本文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雅昌艺术网”字样,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导语】2011年10月26日,艺术家张新权的油画作品展“追溯·在现”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出生于1962年的张新权,就像大多数出生于60年代的艺术家一样,既有热情却又渴望温情,充满理想却又忌讳浮夸,内心持重却又积极变化,他们的艺术和人生同样都带有明显的“乌托邦之后”的文化烙印。在展览开幕之前,雅昌艺术网采访了艺术家张新权与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赵力先生、主办方凤凰艺都负责人赵庆东先生,共同探讨张新权先生此次展览的主题和绘画的意义所在。


  嘉宾:艺术家张新权、策展人赵力、凤凰艺都负责人赵庆东


  把图像变成上下文 来处理绘画与历史间的关系


  雅昌艺术网:赵力老师,您如何看待张新权先生的油画绘画语言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赵力:这个问题很理论了,实际上我回答得更简单一点,就是一般情况下在早期的当代艺术里边最重要的就是移用,就是直接把图像移用过来,这里边最重要的是安迪·沃霍尔,安迪沃霍尔把一些消费图像,就是广告性图像,复制时代艺术的消费和对消费的抗拒,这是他的情况。


  我们现在谈的话题很多人在不断复制这样的一种安迪·沃霍尔的方式却强调了艺术的消费感,没有强调艺术,安迪·沃霍尔为什么这么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他要抗拒这种东西,我们变成顺应,所以现在说“后现代主义”,为什么要死亡了?死亡的原因就是说它离开了它原来的初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就觉得这是有问题的,在当代艺术里边或者后现代艺术有问题的部分。


  现在我觉得现在从大的方向角度来说一个变化里边最重要的是把有距离感,你要用图像也要有距离感地去使用,所以张新权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历史图像他都了解,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资料来看待,把它历史化,然后在这个过程里边他有意造成一个距离,他用他的东西就就像你用一个月亮,比如“床前明月光”你用这个东西的时候把它用引号框起来,然后在画面里说我哪一天床前明月光了,想的是什么呢?实际上讲的是一种思乡的情绪,或者就是那种光线感,所以要看他上下文的关系,这种东西就是张新权做的方法,他把图像变成自己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然后来处理他和历史之间的一种态度,这是一种方式。


  另外一种方式,我觉得有意义的部分,处理的部分就是他强调了画面的语言感,语言性,因为我刚刚说的一个东西切入进来要有一个上下文,上下文可是你自己写的,你是散文体还是一个论证的文章或者是一种激变性的文章,这是每个人的性能,所以你有时候也可以用,散文也可以用床前明月光,也可以用激变的时候,争论的时候用床前明月光,但是每个人用的上下文是不一样的,这个词就是不一样的、这个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个。而且我就觉得张新权的画面里面有一种控制感,他的控制感,比如他画的时候,他有意地去偏离这种东西,让你看到的是一种模糊的印象的东西,尤其是像后面《海魂系列》里边,他为什么用大面积的蓝色,还有很多线条,还有很多破碎的块体之间的关系,他是有意要模糊你对历史之间的一种认识,他也造成这样一种有意识的距离,让你看到是一种模糊的历史,而你要通过这个东西看清楚历史要通过他的作品看清楚历史,所以他不是一个照相机,这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雅昌艺术网:张老师您对赵力老师的说法有何见解?


  张新权:刚才赵老师分析得比较透彻了,因为他从文化心理、包括绘画心理,包括对作者和历史之间空间的距离上,心理的距离上都做了一些剖析,我觉得就是说他都讲得蛮到位的,尤其是对绘画的语言或者手法上的分析,也基本上是很到位的,所以说因为有时候你别看自己在画,因为绘画有的时候需要你很清楚,但是有的时候你还不能太清楚。


  赵力:它是一个过程。


  张新权:对,它是一个过程,所以有的时候反而是旁观者清。你像我说像刚才赵老师这样的一种剖析方法,我就说不出来,当然他是理论家是从理论家的角度,他看你从理论的一个高度上对你的一种分析,对你的什么,我觉得他对我应该是比较了解的,因为我们之前有过一些接触,画室、作品什么的都看过,有过一些交谈,所以说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我也是在努力地去寻求这种历史和当下或者当下和历史之间的一个空间关系或者是一种色彩关系,或者是一种心理关系等等,当然有一些东西,我觉得还是模糊的,就像画家,就像绘画者一样,一件东西你不一定说得非常清楚,但是表达出来了,表达的时候有的人感觉是这样的,有的人感觉是那样的,但是我表达的,我就摆在这个地方是这样的,就像刚才赵力先生说的绘画它是一个视觉的东西,比如说我们这样光说是一种语言上的,是一种描述性的,但是真正你要到现场,你要到现场看他的作品、看他的原作,再加上一段认识,包括赵老师的一段分析、一段剖析,然后再去读这个作品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新的感悟或者是一种认识。


  作为我自己来讲,就是说我也是觉得画到这一步,比如说做这样一个展览或者搞这样一个活动,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如何来整理过去或者梳理过去,如何告别过去或者是面对未来,这也是一个当口,所以说从绘画性方面来说,画家有的时候有一种比较清醒的认识,这个也不可否认,就是画家,刚才赵老师讲的这种位置感非常重要,就是一个画家必须得明白自己,你对自己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非常客观的、非常理性的一个认知,就是你现在这个情况是怎么样,你所感兴趣的点上,你适合表达的东西是什么,所以说有心理方面一种暗示性的东西,也有你的一种认识方面的问题,这个都需要你很好的一个控制,有的时候就像表达一样,也不能这块我表达得特别得心应手,然后就不加节制的,一泻千里,这个也不足取,但是有的时候单纯的一种理性也不是我的性格,我觉得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就是说绘画当中它有理性,肯定离不开理性的,因为它要有深度或者说所谓的思想性、或者是所谓的深度,必须有一种认识、有一种思想性的东西在里边,有一种认识,尤其是在视觉思维上的一种深度要注意。你在表达的时候,有的时候可能就是说比较随性了,驾驭起来比较随性,也不是说我这一笔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有的时候就不一定是这样一个程式化的东西,有的时候是有感而发的,大家去表达,表达的历史也好,或者是历史题材也罢,它是借助这个东西来研究或者是来表达的是你绘画的一种语言、绘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就历史说历史,他是把历史题材作为一种素材,一种资料,他反映出来经过几个汇合以后转变出来、呈现出来,可能是另外一种东西,但是它的来源是来源于那个地方的,它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概念。


  雅昌艺术网:然后我看了您的作品之后我觉得烟囱在您2003年之后的作品里是一直存在的东西,这个是对于环境有一点思考?还是以一种方式来表达历史感?


  张新权:烟囱的这个运用实际上更多还是总画面的因素去考虑的,当然我也碰到过有这样的人会问到“哎呀!这个是不是反映什么环境的问题,反映什么污染的问题”等等的,就绘画来讲,就绘画语言本身来讲它不是这样一个概念,比方说这种烟囱、这种船,过去的舰船等等它冒出来的烟比较黑的,因为燃料的缘故,它是比较黑的一种滚滚的浓烟,但是这种浓烟拿现在的看法来说它可能是环境的一种污染,不允许你冒黑烟,都是白烟什么的或者是无烟的,那么过去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它就是这样一个客观的存在,我是用的这个东西是介于它也是当做一个资料来介于,更多的是介于这种东西反映你绘画的一个语言,比如说舰船的烟囱是有形的规则体,但是冒出来的烟它是不规则的,就像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本身它就是白昼相间、虚实相间的,这种东西它也是规则和无规则,强与弱、虚与实它也是一种对比,所以更多的还是一种绘画的因素利用于画面上的,更多的是这样一个,是架构画面的一个形态,是作为一个形态来利用的,更多的是这样画面的概念。


´,´

  赵庆东:艺术机构与艺术家的合作是相互的


  雅昌艺术网:凤凰艺都选择艺术家的标准是什么?


  赵庆东:我希望用一些通俗的内容来表达一下,凤凰艺都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在业界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这是我们凤凰艺都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凤凰艺都像张新权老师这样优秀的合作的艺术家现在有几位艺术家,接下来我们会有更多的合作艺术家加入我们凤凰艺都,选择艺术家实际上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方面的渠道,因为我们在凤凰艺都和凤凰画材集团在业界有很多合作的方式,比如我们跟各大美院有一些长期进行学术上、展览方面的一些活动,通过陆续的这种活动,我们会发现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发现期间我们会跟他们保持长期的沟通、往来,目的是我们更多地了解艺术家和艺术创作以外的一些他自身的因素,包括他的人脉,他的口碑,实际上这个口碑是代表他的人格、他的人品,这个是首先我们选择合作艺术家最基本的一个条件,他有一个良好的口碑和一个优秀的人品,这是首先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希望他有一个扎实的教育背景,对美术史还有一个脉络性的学习过程,还有希望他有一个丰富的创作经历,还希望他有一个良好的教育背景的经历,这是第二个我们考虑的因素;


  第三点,希望就是刚才您谈到像张老师这种创作的过程、这种语言、这种符号,我希望我们关注的艺术家他有他自己的创作语言,也就是说他有他自己的一种风格,而这种风格是独特的,代表他当下这种创作的绘画语言,这种独特的绘画语言是属于他自己的,当然也是属于我们大家共同欣赏的一种语言。另外一种这种语言这种绘画的创作希望他能够在学术上当然更好地在市场上能够得到大家伙的认可,这当然是最好的,当然这种艺术家是非常优秀的艺术家;


  第四个,我们希望他对自己的创作有一个梳理,就是未来创作的发展方向他自己有一个目标、他有一个打算,未来几年,我希望怎么一个创作,风格上怎么一个变化,这种创作希望能在这种艺术界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影响,最好他能有一个特别伟大的目标,比如说我希望在美术史上留下我的号,留下我的名字,希望在市场上是一个比较活跃的艺术家,希望有更多的欣赏者和藏家能够关注的,这样的艺术家都是我们比较侧重合作的艺术家,我们基本上基于这一点。


  雅昌艺术网:您对张新权老师的作品怎么看?


  赵庆东:张新权老师的作品,他的艺术语言刚才赵老师和张新权老师自己的一个认可,我觉得非常到位,评价非常到位。张新权老师的绘画语言实际上在市场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张新权老师以前比较沉注于他自己的创作,很少在市场上能够活跃起来,当我们在和张新权老师开始合作,开始进入市场展览进行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两方面的一个呼声,一个是来自于你们媒体的一个呼声,我们看到了新的画种和素材,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绘画语言,我们有了新的一个报道的材料,这是我们非常高兴看到这么优秀的艺术家的绘画语言能走进我们的媒体,这是一个媒体的呼声;另外一个我们市场或者艺术品的关注者,这个关注是来自社会各界的,他们看到有这么优秀的艺术家能够在市场上我们没有发现,我们希望张新权老师能够创作出越来越优秀的作品,这个来自于藏家对于我们的关注和期望,所以说张新权老师这种优秀的作品,刚才我也说了,我希望我们这种展览能够在国际上进行陆续的展览,能够使他的绘画语言和国际上的绘画语言产生这种碰撞,让他们这种绘画语言更有亮点在艺术市场上展示出来,张老师他有这样的一个雄厚的力量,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做到。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一个艺术机构如何才能和艺术家更好的合作呢?


  赵庆东:我想它需要谈两个方面:第一个实际上这种合作来源于相互的,所谓的相互就是机构和艺术家之间的相互,不是单纯的一个艺术家或者一个机构的责任。首先对艺术家的一个要求我们希望在合作的期间,他的这种创作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他的创作过程当中去,用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他的工作状态,希望他把绘画语言、他的创作优秀作品越来越优秀地展示出来,创作出更好的优秀作品,这是他在我们合作期间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希望合作的艺术家也会这样去做到。


  第二,希望在我们合作期间他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这种学习来源于几个方面:一个对他绘画创作的一个脉络的梳理;另外一个希望他的创作能够在这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第三,我想他的学习不单单来源于他的创作领域,希望他能在技法上更加地成熟、更加地熟练;最后我觉得他应该还要在绘画材料方面应该有一个把握,因为有一些绘画材料对艺术品的保存非常关键,像国外有很多比如说《蒙娜丽莎》的作品它能保证长久,这么多年经久不衰,跟他的绘画技法和绘画材料都是息息相关的,这个是对艺术家第二点的一个希望,他能够在多方面进行学习和探索。


  第三点,就是说来源于我们艺术机构,艺术机构,当然我们艺术机构对我们自己本身是这么要求的,希望艺术机构不是纯商业的,也不是纯资本运作的,我们希望它是文化性的一个文化机构,你要从文化的角度、从市场共同和艺术家进步的角度去推广艺术机构和你合作的艺术家,希望我们这种推广是从文化的角度去共同地来做这件事情,当然我们希望其他艺术机构也能够这样去做,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艺术机构以这样的出发点参与这样的活动。第二点也要求我们艺术机构具备一个专业的人才队伍,希望我们能够请到像著名策展人赵老师这样更多的策展人来参与我们这种艺术推广的机构,要求我们艺术机构能够做到这种专业,所谓这种专业希望我们的专业对我们能读懂我们艺术家的这种创作语言,能够跟他合作的艺术家在绘画语言上产生共鸣,我们才能从更深层次上的推广达到一种升华,这是对我们艺术机构的一种要求。第三点其实是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共同的一个要求,什么要求呢?就是我们在展览、推广、系列活动过程中希望艺术家能够全身心地像创作绘画语言全身心的有效的、积极的配合我们各项推广活动,比如说这次我们的访谈,张新权老师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做客雅昌,这就是我们积极有效活动的一种方式之一,这样共同的快乐的合作,才能使我们这种合作达到我们有效的一种发展方向,才能更好的、积极的达到我们的一个合作的快乐和我们的一种积淀,所以说综合以上这种方式,我们艺术机构才能跟艺术家能够共同的、快乐的合作着,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雅昌艺术网:谢谢三位老师!


  【导语】2011年10月26日,艺术家张新权的油画作品展“追溯·在现”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出生于1962年的张新权,就像大多数出生于60年代的艺术家一样,既有热情却又渴望温情,充满理想却又忌讳浮夸,内心持重却又积极变化,他们的艺术和人生同样都带有明显的“乌托邦之后”的文化烙印。在展览开幕之前,雅昌艺术网采访了艺术家张新权与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赵力先生、主办方凤凰艺都负责人赵庆东先生,共同探讨张新权先生此次展览的主题和绘画的意义所在。


  嘉宾:艺术家张新权、策展人赵力、凤凰艺都负责人赵庆东


  把图像变成上下文 来处理绘画与历史间的关系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