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重阳 南京街头难觅重阳旗(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插着重阳旗的糕点


  10月5日,又到一年重阳佳节,南京街头却少见人家插上重阳旗,就连糕团店售卖的重阳糕上都不见了那面标志性的“小红旗”。


  “重阳旗,以五色纸镂为花纹,中嵌‘令’字,或插门楣。或为儿童玩具,竞称庆贺重阳。”这是清朝《金陵岁时记》里有关重阳糕的记载。旧时南京人重阳必吃重阳糕,糕上都插着一面“小红旗”(即重阳旗),代替茱萸,借以表示登高避灾之意。


  现在,南京城内会制作重阳糕的店家已经不多,只有几家老字号的糕团店每逢重阳节才有售卖。这几日,重阳未到,但位于南京夫子庙的百年老店莲湖糕团店前,已经排起了长队,市民纷纷前来购买重阳糕。记者在糕团店的橱窗里看到,今年莲湖糕团店售卖的重阳糕分玉米芝麻与糯米红枣两种,但上面都没有了那面标志性的“小红旗”。


  据莲湖糕团店的韩泰师傅介绍,现在店里每天都能卖出重阳糕几万份。当问及为什么今年店里售卖的重阳糕上不再插重阳旗时,韩师傅表示重阳旗是手工制作,现在已甚为少见。


  经过四处寻访,记者在夫子庙景区一家店面很小的小吃店前找到了重阳旗。店主表示这些重阳旗是特别拜托一位盲人民间艺人制作的,小小的重阳旗制作起来很为不易,前来购买重阳糕的顾客如果希望捎带重阳旗,还需另付5角钱。市民王女士说,虽然已不大记得儿时品尝过的重阳糕的滋味,但仍然记得重阳糕上的这面“小红旗”,这次专程赶来购买,也是希望能让家里的老人看着开心。


  食重阳糕,插重阳旗原是南京市民在重阳节里最普通的一种庆祝方式。除此之外,还要登高、赏菊、品菊酒、吃螃蟹、簪茱萸。其中有的习俗已经杳不可寻,有的习俗却在逐渐恢复。站在莲湖糕团店前排队的一位刘姓市民说:“来买重阳糕,不仅是想孝顺家里的老人,也是希望让孩子多多了解传统习俗,了解重阳节。”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