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杂项引领艺术品拍卖行情
编者按: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的亿元行情似乎让行内人士平静对待,市场更多地期待下个艺术门类的亿元行情,在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拍品还未公布、内地拍卖还未结束的情况下,本刊梳理了春拍各拍卖公司的拍品门类和拍卖情况,寻找下个引领艺术拍卖行情的“领航者”。
今年春拍不仅仅是书画市场的拍卖,古董杂项在拍卖市场表现出来的威慑力和迸发力让市场看到了希望,伦敦、纽约、香港甚至于内地市场的古董拍卖现状毫不亚于书画市场,秋拍书画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很快就会遭遇挑战。而这有可能在知名私人收藏专拍或者杂项的某一门类的精品上,而这精品的行情绝对是在知名藏家的手中诞生。
知名私人收藏专拍成市场指标
名家珍藏因来历可靠,向来是藏家和市场关注的热点,3月份纽约苏富比亚洲艺术周戴润斋珍藏瓷器及工艺品专场包括了青铜器、玉器和瓷杂在内的328件藏品,均来自著名华裔收藏家戴润斋。多数藏品是来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苏富比拍卖,其余藏品也是戴先生从其他著名私人藏家手中购得,这个专场成交额达到2596.86万美元,被苏富比定义为类属于民国仿乾隆的粉彩开光锦上添花纹瓶以1800.25万美元的惊人价格成交。同时期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高登伉俪珍藏-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及早期艺术精品成交总额为2301.22万美元,成交率为95%,其中最高价作品是清乾隆粉青釉刻博古龙纹壶,六字篆书款,成交价为792.25万美元,创造了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世界拍卖纪录;而另一私人专场赛克勒艺术珍藏成交总额是65.61万美元,成交率为97%,其中最高价作品是青玉牙璋,成交价为20.65万美元。除此之外,香港邦瀚斯拍卖行玛丽与庄智博夫妇收藏鼻烟壶、香港苏富比仇炎之、仇大雄父子珍藏犀角雕刻等私人专拍也成为市场的指标。
而在内地,知名私人收藏专拍在近几年的拍卖中为拍卖行所看重,匡时2010年五周年秋拍中王世襄藏铜炉专场的成功拍出,表明内地市场极为认可知名藏家的藏品。今春拍中,中国嘉德侣明室收藏明式家具、董桥收藏的案头清玩、翰海比利时私人珍藏佛造像、北京永乐张信哲珍藏的清代织绣等等专拍成为春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古董杂项的特殊原因,造就了古董市场是更为广阔的国际化市场,全球范围内的藏家接触并研究中国的古董杂项,这些国际私人藏家在有时间、有条件的状况下逐渐形成系列收藏或者世家收藏,早期玉器、唐宋元明清瓷器、青铜器、漆器、佛像、犀角器、鼻烟壶、象牙雕刻、家具、文房珍玩、织绣品等所能罗列出来的中国古董杂项,都有私人藏家系列收藏。这些知名私人藏家的专拍,将会带动古董杂项各个门类价格的普涨。
家具拍卖有望走出新行情
国内目前家具专场拍卖还未形成气候,然而,这块真空地带在今年春拍已为一些大的拍卖行抢占先机。中国嘉德在今年春拍推出两场家具专拍,70件拍品组成的“读往会心——侣明室藏明式家具”专场全部拍出,成交额高达2.5亿元,创中国家具专场拍卖的成交率、成交额之最,这个专场中46件价超百万元,其中4件价超千万元:明末黄花梨独板围子马蹄足罗汉床以3220万元价居首位。;另一个专场由10件拍品组成的“承古抱今——明式庋具精品”也全部拍出,一居斩获4044.55万元,10件家具9件价超百万元,明末清初黄花梨龙凤纹上格券口带栏杆亮格柜以1552.5万元拍出。据记者了解,其实在今年嘉德四季拍卖中,就开始设立家具专场,3月份的“翰庭遗珠——清代家具构件及中国古典家具专场”受追捧,138件仅流拍6件,成交额760.27万元,2件拍品价超百万元。6月份的“佳器遗构——明清家具构件及古典家具专场”133件成交率87.22%,也许是这两场热身仗做足了功课,使得接下来的春季大拍家具专场赢得“盆满钵满”。
无独有偶,北京匡时国际今春拍也推出一批具有典型清代宫廷风格的私人收藏紫檀家具,8组高价拍出7组,成交额5715.5万元。清乾隆紫檀梅花锦地纹平头案以1667.5万元拍出,一对清乾隆御制紫檀楠木仙鹤灵芝云纹炕柜以1380万元成交。
内地市场家具市场如此火爆,海外市场也毫不逊色,据统计,今春伦敦、纽约市场中国古典家具上拍的量也超过往年。3月23日纽约苏富比瓷杂专场,上拍的28组中国古典家具拍出24组,8组价超百万元。
铜炉、犀角,期待下一个行情
明崇帧犀角雕山水人物图杯《己卯夏日秣陵兴城制陵》款
今春拍香港苏富比仇炎之、仇大雄父子珍藏犀角雕刻专拍26件拍品推出就成为杂项拍卖的重头戏,众望所归,成交25件,成交额约1.06亿元,平均每件的成交价超过400万元,创造了价格最昂贵的一场犀角器拍卖纪录。其来源清晰以及精品地位无疑是拍到如此高价的原因,据香港苏富比专家仇国仕介绍,仇炎之精于瓷器鉴赏,对犀角器也情有独钟,所藏瓷器多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先后以专拍形式释出,惟独这批犀角器藏于仇大雄处,今年藏家才愿意拿出。价格较高的一件17世纪“尤以良作”款犀角雕仿古螭龙饕餮纹觥,1966年购自香港市场,收入两本重要的犀角雕刻著作,此次以1858万港币拍出。1959年购自伦敦的明崇祯“己卯夏日秣陵兴城制”款犀角雕山水人物图杯,亦是流传清晰的藏品,其雕刻者兴城应为雕刻大师周文枢之徒,角杯的风格酷似周,此次拍出1410万港币。宽为15厘米的17-18世纪犀角雕山水图龙柄杯、宽19厘米的17世纪犀角雕葡萄多子杯皆以842万港币成交,宽20.1厘米的17世纪犀角雕山水松鹤延年图杯722万港币拍出。
匡时在杂项方面也是内地拍卖行的领头羊,明清犀角雕刻成交额超过亿元。17件犀角器15件价超百万元,收获5456.75万元,犀角器行情仍在稳步攀升并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以杂项拍卖知名的北京古天一,其犀角雕刻一直是市场拍卖的标杆,明代犀角雕荷花杯、犀角雕花草秋虫杯皆以448万元成交。
铜炉市场在去年匡时五周年秋拍王世襄旧藏的20件铜炉的带动下,今年这一小众门类的拍卖更是稳健,匡时今年虽没有名家铜炉专场,没有上千万的价格产生,然而杨炳祯藏铜炉专题颇受买家关注,清代铜双狮耳三足炉以超出估价10倍的138万元成交。而古天一的铜炉拍卖,更是为这个门类夯实了根基,香云吉金专场72件文房用品成交超过六成,成交额1144.76 万元,杨炳祯旧藏的“康熙壬申年吉式宝珍”款蚰龙耳簋式炉拍出了280万元,此炉收录于《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一书。
天价频现催热古琴市场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 年6 月30 日,古琴上拍量为209 件次,成交143 件次,总成交额为6.05 亿元人民币。
2010 年秋拍北京保利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以1.3664 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刷新了古琴的世界拍卖纪录,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乐器,奠定了古琴拍卖破亿元的里程碑。2010年,北京匡时春秋拍均推出了古琴专场,2010年春拍,宋朱晦翁藏仲尼式琴拍出1120万元的高价, 2010年秋拍,北京匡时胡若思藏古琴专场,9件古琴全部成交。2011年春拍延续2010 年市场好行情,古琴拍卖市场极度升温,古琴整体价位不断提升,在上拍量和成交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总成交额突破2 亿元人民币,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在中国嘉德以1.15 亿元成交,成为目前第二件过亿元的乐器,而这件为王世襄旧藏的拍品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以891万元创出天价,8年时间涨幅达到10倍还多。北京华辰上拍的杉木制宋元仲尼式虎啸琴、宋元仲尼式朱致远琴分别以6555 万元和2415万元成交。北京翰海上拍的南宋彩凤孤鸣琴1380万元成交,宋代钧天雅奉琴1265万元拍出。可见数量稀少的宋元名琴目前价格已经稳定在千万元以上。从目前的拍卖纪录以及资料显示,古琴价位基本都在千万以上,1000万元至5000 万元之间的作品数量共有7 件,500万元至1000 万元价格区间的作品数量共有8 件。
´,´
拍卖播报:
西泠2011年春拍15.2亿完美收槌
西泠印社2011春拍现场
作为今春拍最后的一场拍卖,西泠以15.2亿元的总成交额,89.5%总成交率,创下了西泠拍卖历年来的最好成绩。在艺术品拍卖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依然稳坐2011南方艺术品拍卖头把交椅。对于此次拍卖,用西泠拍卖总经理陆镜清的话来说,“人气好得无法招架”。
西泠春拍最有特色的是成交率高,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闲居堂藏中国书画专场等专场成交率均超过90%。近现代书画的表现依然是重点。首日“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专场”中,任伯年《华祝三多图》以1.67亿元成交,不仅刷新了任伯年的个人拍卖纪录,也令其成为继张大千、李可染、徐悲鸿、齐白石之后,第五位跻身“亿元俱乐部”的近现代大将。此后,他的一幅《牡丹公鸡图》从40万元起拍,一路狂飙,以494.5万元成交。而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的《花卉册》以800万元起拍,被各路藏家竞相追逐,一路被推高至2875万元成交。潘天寿的《神憩图》,不过两平尺大小,竟拍出1035万元,刷新潘天寿作品单平尺最高纪录。
西泠春拍在拍品数量和份量上均达到西泠拍卖历史最高水平,共征集3700余件拍品,分23个专场进行。拍卖显现出很多看点,除了西泠拍卖第八个具有国内首创意义的“中国首届历代庭园艺术·石雕专场”,还将呈现“上海世博会321个场馆全套999金印整体专拍”“西泠印社首届鸡血石专场”“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历代古琴专场”等新专场的佳作,同时也涵盖了中国书画(古代及近现代)、古籍善本、印章砚台、古玩杂件、中国现当代油画雕塑、中国当代玉雕大师作品、典藏普洱茶及茶具、中国陈年名酒等领域的精品,如此多精彩纷呈的专场藏品集体亮相,使今年的西泠春拍成为收藏家和投资家带来一场令人难忘的饕餮盛宴。
匡时夏拍 力推日本回流私人美术馆藏精品书画
北京匡时将于9月中旬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办首届夏季艺术品拍卖会,届时将重点推出日本私人美术馆藏中国古代书画专场,近500件来自日本私人美术馆的珍藏全部以无底价的形式进行拍卖。这意味着北京匡时率先将国外“私人美术馆”的概念引入拍卖市场,将匡时季拍打造成海外回流为主的优质品牌。
日本私人美术馆收藏丰富,普通人要见到这些美术馆的收藏绝非易事。专场所引进的这批古代书画作品原封未动、从未露面,名家精品星罗棋布,如此大规模、高质量的整体回流堪为夏季艺术品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批作品几乎囊括了明清两代所有名家巨匠的作品,另有少数宋元珍品。李鱓墨笔《五松图》粗犷肆意,气势恢宏;陈洪绶的《花卉卷》造型古拙,色彩明艳,线条寓迟涩于劲挺,既厚重且圆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石谿的《春山幽居图》为光绪进士蒯光典、蒯寿枢父子旧藏,画面饱满,笔墨酣畅,为典型的石豀山水风貌;王鉴仿倪云林《渔庄秋色图》,深得倪氏笔意,清新高逸;龚贤的《清溪隐逸图》笔墨苍润,树石错落有致,意境深远,加之陆治题跋,均是不同凡响。
祝允明的《虎丘诗意图》温润淡雅,笔墨精良;沈周《书画合璧卷》为主张“独性灵”“直写性情”为异帜的代表作,力避院派、浙派后期拟古模古的弊端,以山容秀润、笠泽成湖、山村水郭映带其间的吴中景致为取材对象。陈继儒题跋的孙克弘《渡江归去图》,红衣达摩目视远方,意境深远;“二怪”郑板桥与李鱓合作的《灵石清供图》无上清凉;八大山人《疏林远岫》技法尚未纯熟,但已显示出淡雅劲峭的特色,融各家风骨于一体,弥足珍贵。除此以外八大山人、张瑞图、仇英、温日观等大师精品交辉。
近年来,海外回流为市场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古代书画市场稳步上升潜力不容小觑。夏拍重点推出的“日本私人美术馆藏中国古代书画”专拍作品质量整齐,无底价起拍的形式一方面反映了市场的信心和良好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则完全打开了价格空间。
永乐春拍 “尤伦斯中国当代系列”完美收官
获佳士得商标授权的北京永乐,近日对媒体宣布,今年春拍中喜获100%成交率的“尤伦斯中国当代艺术系列”已经完成了全部拍品的买家付款和卖家结算的全部交割流程,拍前签订委托协议时男爵所表现的对永乐模式的信任,在短短数周内即得到了回报。
作为今年尤伦斯艺术收藏在中国拍卖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永乐系列中包括了尤伦斯夫妇在上世纪末期收藏的余友涵、俸正杰、陈逸飞、毛栗子、张弓、曾浩、伊灵及钟耕略等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在5月22日拍卖当天,来自国内外的重要藏家通过现场和电话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不仅该系列作品全部成交,还出现了内地拍场难得一见的欧洲藏家之间的较量,将余友涵的“抽象1991-8”和陈逸飞的“藏民素描”的成交价推至估价之数倍以上。
拍卖成功后的欠款现象已经成为国内拍卖公司无法解决的诟病,北京永乐在这点上按照佳士得的流程与原则,对付款交割保持高度重视和良好纪录,这也正是尤伦斯委托永乐上拍但并未附加任何条件的主要原因。尽管永乐严格执行先收买家付款、再与卖家结算的流程,还是在拍卖后6-7周的时间里成功完成了交易的全部过程,应该说获得了海内外藏家的认可。
中拍国际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众望所归
7月17日晚,一直备受瞩目的春拍收官之拍—中拍国际 “元明清瓷珍·雅玩拍卖会”圆满落下帷幕,法国回流的元青花大罐拍出了3100万元的高价。
此器底部贴有老旧的土耳其标签,说明其历史上曾漂洋过海出口至土耳其,而后又为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附收藏证书),并于2009年由中国买家拍回,确属流传有绪,更因元青花的稀有性使其成为坊间热议的焦点。在今年5月28日央视《寻宝——走进深圳》节目中此罐还被评为了深圳市民间国宝,陶瓷评鉴专家丘小君当时对其估价3000万元,这件青花大罐以起拍价1500万元,引来多方角逐,最终以3100万元成交。
除元青花大罐外,元明清瓷珍·雅玩拍卖会整场表现卓著,元明时期及明末清初过渡时期两个单元的经典美瓷均受到藏友的热捧,成交结果喜人。整场218件拍品总成交额达1.07亿,元,成交率高达80.73%,创下了中拍国际单场成交额过亿的记录,亦高于此前嘉德拍卖公司明清瓷器集珍专场73.56%的成交率。
元明单元中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表现出色,为洪武朝御瓷之标准器,引起场内激烈地竞争,终以800万元落槌,继元青花成为第二高价拍品。永宣二朝堪称为明一代青花瓷器的巅峰时期。这次拍卖会中一件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大盘为当时重要赏赉瓷之一,其传承了元代的基本风格,青料效果上一脉相承,而造型和纹饰方面却孕育出新的时代风貌,是当时中外交流盛事之见证,学术价值极高,以175万元成交。另三件明宣德青花缠枝月季花纹大碗、明宣德青花缠枝番莲纹碗、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胎釉精良,青花一色浓淡晕散,青翠披离,极得水墨之神韵,既可窥见宣德御用器皿品格之高超,又皆可解读出宣窑丰富深邃的美学内涵,分别以250万元、250万元和280万元高价拍出。雅玩杂项拍卖也十分理想,原颐和园遗物,俄罗斯沙皇尼古拉女儿符腾堡州公主旧藏的“清乾隆碧玉贴金镂空香薰”,造型浑厚端庄,肃穆古朴,其选料精良,琢磨精致,堪称清代玉雕之杰作,被买家以320万高价纳入囊中。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