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博物馆开展“遗址探秘”活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千年遗唱——长沙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自9月23日在长沙市博物馆开幕以来,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参观,并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本次展览集中介绍了长沙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重大新发现以及部分复查的文物点。为增进对长沙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长沙市博物馆于9月28日组织热心市民和馆内讲解员探访了位于河西的三处遗址,同时还特邀了文物普查工作人员赴现场考察解读。

探访小组一行二十人首先参观了北津城遗址(即三石戍城遗址)。北津城遗址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地处湘江西岸的一片台地上,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探访小组首先来到位于遗址东北角的一处城墙遗迹前,城墙横断面呈梯形,由主墙体、内护坡和外护坡三部分组成,是由人工分段夯筑而成。在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北津城遗址内部进行过勘探和发掘。2008年初,文物部门又通过考古发掘解剖了城址北侧一段城墙,初步证实遗址是西汉时期长沙地区的一座具有军事意义的小型戍城。

离开北津城遗址,探访小组又来到了位于岳麓区青石沟的谷山砚采石场遗址。这里是湖湘地区“四大名砚”之首——“谷山砚”的制作原料采集地。该遗址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据宋代米芾《砚史》记载:“潭州(今长沙)谷山砚,色淡青,有纹如乱丝理。慢扣之无声。得墨快,发墨光。”民国以后,该采石场逐渐被废弃。探访小组成员穿过狭窄的山路来到采石场,看到四周的山体均为陡峭的石壁,青色岩层上布满了条状细密的凿痕,这就是当时人们采集石料留下的印迹。

“遗址探秘”活动的最后一项是探访西汉长沙国王陵区。西汉长沙国王陵区是汉代最大的诸侯国——长沙国的王室墓葬区。迄今为止,长沙地区共发现27座长沙国王(后)墓葬,它们分布在长沙市望城区与岳麓区接壤的湘江西岸,可分为谷山区、咸家湖区、天马山区和戴公庙区。探访小组来到位于谷山区的一座王陵,近距离观看了巨大的封土堆,听文物普查工作人员介绍了汉代长沙国王陵的发现、发掘情况,并了解了汉代诸侯王制度及葬制等相关内容。

长沙市博物馆开展“遗址探秘”活动旨在更好地向广大群众传播文物普查知识,提高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广大热心市民对本次“遗址探秘”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表示,此类活动有助于加深市民对长沙历史文化和各类文物点的了解,希望有机会还能参加。(长沙市博物馆 袁英)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