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培训班结业典礼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

  9月21日,由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青岛市文物局、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承办的首届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为培训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讲话。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徐向红,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出席。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曙光,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分别主持了培训班结业典礼和座谈会。

  本届培训班是2009年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专业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9名学员参加培训,今年6月开班。培训第一、二阶段的潜水培训和理论学习在宁波、厦门进行;第三阶段实习工作在烟台、青岛进行。

  单霁翔在讲话中阐述了当前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形势、任务、机遇和挑战,对今后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理解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在当前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诸多新发展、新成果,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对海洋事业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离不开我们文物工作者的努力拼搏、开拓进取。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发掘、保护和利用,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安全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对形势的紧迫和任务的繁重保持清醒的认识。二是坚持国家主导,牢固树立并不断加强全国一盘棋的观念,努力形成并不断巩固上下一体的工作格局。要对全国各地的水下文化遗产项目统一规划,统筹考虑,通盘布局。发挥中央各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好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创新工作机制,建设好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是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以重大项目推动水下文化遗产事业的持续、健康和跨越式发展。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要抓住实施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机遇,组织好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的技术团队,加快推进人员队伍建设。单霁翔指出,“十二五”期间,水下文化遗产事业正处在有利机遇期,要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开拓创新,稳步推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国相关省市的会议代表和本期培训班学员、教员以及往届水下考古专业队员代表等7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结业典礼暨座谈会。

  在出席会议期间,单霁翔先后与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山东省副省长黄胜进行了座谈。就落实国家文物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建设等交流了意见。(中国文物报 记者孙波)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