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2011秋拍明初钧窑玫瑰紫釉花盆赏析
钧瓷胜于釉色,三分人力,七分天成,其间色彩的流淌与幻化,绝非任何巧思可以成就,而紫钧之典雅,绚丽如晚霞,静谧如平湖,烧造过程中,经多次素烧、施釉之步骤,加以釉彩本身乳浊黏稠、流动缓慢,故上下加迭、色泽不同之釉彩,极易于形成穿流、交织的现象,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釉色特点,素有“钧瓷无双”之说。如本品器型端庄,胎厚釉浓,釉色浓艳典雅,蓝紫融汇交织,流光溢彩,妙不可言。如此于炽焰间瞬息交融所凝固的美,全凭观者心相而生。
明初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 H19cm
此件玫瑰紫钧瓷花盆,敞口圆腹,造型殊雅,仿高古青铜尊而得,挺硕端庄,流光含韵,其口沿及外壁呈现“玫瑰紫”釉色,间杂浅紫色斑点,釉面莹澈光亮,自颈至腹满布蚯蚓走泥纹。器物内壁衬天蓝釉色,形成了动静相宜的简约之美。下承圈足厚实细密,敷涂褐色护胎釉,内心平底挖五孔,周缘存支钉痕数枚,可见明显凹印“五”字款。明万历高濂《遵生八笺》载:“均州窑,有朱砂红,葱翠青(俗所谓鹦哥绿),茄皮紫,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者纯无少变露者为上品,底有一、二数目字号为记……此窑惟种菖蒲,盆底甚佳。”可见明代钧窑花盆的盛行与当时流行种植菖蒲大有关联。“弘治乙未”(公元1499年)吕纪、吕文英所绘《竹园寿集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描绘有一对置于庭院山石之上的天蓝釉渣斗式花盆及盆托,从造型与釉色分析,可能为“官钧”制品,而盆中所种植物很可能为石菖蒲,与朱耷所绘的《奇石菖蒲》(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神似。
此类花盆深得清宫珍视,特别雍乾二帝独具好古情怀,将其融入清宫日常生活当中,妆点和提升生活情趣,例如雍正朝《十二美人图之对镜图》当中一帧,便有钧釉花盆一套安放在美人窗台;同时,不少同类器皿底部刻有宫殿、斋堂名号,表明陈设的位置,如刻宫殿款的花盆在乾隆朝被广泛的使用,装饰于帝王时常登临的场所,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钧窑丁香紫渣斗式花盆(图四)底部刻有“养心殿东暖阁楼下用”字样;另月白渣斗式花盆(图七)底刻“建福宫敬胜斋楼下用”款等,均为清宫重要之陈设器皿,好古崇雅的乾隆皇帝对盆花艺术非常钟情,若以前朝古物与奇花异草相搭配最见雅致,自然不容错过。另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述,乾隆皇帝曾不止一次谕旨制作各类金属盆景之后安放在此类钧窑花盆之上。因此,钧窑花器在清宫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甚为独特,融陈设与实用于一体,在清宫花艺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品初为英伦著名古董收经营与藏家族Bluett & Sons所有,经东方陶瓷协会(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1967年之品鉴与展览,传承有序,世所珍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