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发现文物点2192处 汉、明王陵为重大发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月23日,市民在长沙市博物馆参观“千年遗唱——长沙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

“千年遗唱——长沙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今天在长沙市博物馆开幕。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长沙市新发现文物点2192处,包括西汉长沙国王陵墓群、明代吉藩王陵墓群等一批具有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新发现。

从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文物普查员对长沙市9个区县(市)1.18万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实施了“地毯式”调查,共登录文物点2608处(复查416处,新发现2192处),其中古遗址252处、古墓葬1004处、古建筑657处、石刻及石窟寺3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61处、其它遗迹2处。此次成果展全面展示了长沙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工作历程和新发现,共展示文物、设备及工作资料600余件,追缴回来的汉长沙国王印和王玺也首次向观众展出。

自上世纪70年代起,省市文物部门先后发现7座汉长沙国王陵。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长沙市文物部门又发现20处汉代大型陵墓遗迹。27座王陵主要分布在南起岳麓区天马山、北至望城区玫瑰园沿湘江西岸低矮的山丘上。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表示,汉长沙国王陵对研究汉代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汉长沙国乃至整个大汉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目前汉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已经获得立项。

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长沙县跳马乡共勘探出大型砖室墓18座,为明朝皇帝亲封的吉简王、吉悼王、吉定王、吉端王、吉庄王、吉宣王、吉宪王等七世亲王以及世子、妃嫔、属官等的陪葬墓。部分墓葬于上世纪60年代被人为损坏,当时挖出大量明代青砖,并出土了“大明吉简王墓志”和圹志、“大明吉定王次妃马氏圹志”石碑及墓志铭等文物。据专家介绍,明吉王共传七代八王,每一代均有独立陵园,其陵墓群规模仅次于帝陵。曹凛说,明吉王陵墓群为研究明代长沙地区社会经济、藩王墓葬制度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