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认识贵州和田玉
今年年中,和田玉市场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贵州黔南某地发现了和田玉!一时间信者有之,半信半疑者居多,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持坚决否认态度:什么和田玉?和田玉不是产自新疆和田吗,贵州哪来的和田玉?!
随着信息的逐渐明朗,人们总算搞清楚了贵州和田玉产地的一些基本情况:所谓“黔南某地”实为罗甸县,甚至具体到了罗甸县红水河镇的一个小村庄关固村;贵州是否“够格”出产和田玉也搞清楚了:根据新国标,凡是透闪石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可以鉴定为软玉的物质,都可以称为和田玉。以前我国就有青海、台湾等多个产地的和田玉存在,甚至国外还有韩国和田玉、加拿大和田玉……现在多出个贵州和田玉来,似乎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那么,贵州和田玉的玉质如何,与新疆和田产的和田玉相比又有何优势与不足呢?通过与当地的玉料销售商反复沟通联系,并对其提供的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初步结论:贵州和田玉的油润程度远逊于新疆和田玉,外观显得比较干,缺乏温润的感觉不说,透明度也很低,并且有明显的瓷感。贵州省地矿局的化验结果也显示,贵州和田玉的透闪石含量为60%~70%,明显低于新疆和田玉90%以上的比例,甚至不如青海料以及辽宁岫岩县产出的透闪石玉(俗称老玉,细玉沟产出的籽料称为河磨玉)。但不管怎样,在和田玉料越来越稀缺、价格日益高涨的今天,新发现的软玉矿无论如何也会对玉石市场产生一定力度的冲击吧?
没想到,笔者的疑惑在古玩城一众老玉石面前显得不值一哂:和田玉“温润而泽”,贵州料(他们不愿叫贵州和田玉,只称其为贵州料)的温润在哪里?和田玉器“玉振金声”,贵州料即使加工成手镯敲击起来其发闷、暗哑的声音也与石头无异,即便鉴定证书写上了“和田玉”仨字,真正玩玉的人也不会认可,甚至视而不见的。
倘若不能做到眼见为实,空口白话可能会与事实存在不小的出入。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实在抽不出时间去产地考察的情况下,我决定先从网上邮购两块贵州和田玉“上眼瞧瞧”,再与和田出产的和田玉进行实物对比,看看究竟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选购、讨价还价、下单……不到一周时间,贵州和田玉寄到了。打开一看,一如卖家提供的图片:比较白的那块明显发干,确实找不到新疆和田玉那种令人愉悦的温润感,甚至有同事戏称为“塑料”;翳糖的那块好一些,看起来还有些油性,与新疆且末、若羌产的某些料子还真有点像。自测了一下密度,偏白色那块只有2.88,尚未落在和田玉2.9~3.1的范围之内,大约是因为透闪石含量较低所致;翳糖的那块实测密度2.93,符合和田玉的密度标准。当然,送鉴定的结果则无一例外都是和田玉。
再与商家联系时,他的解释很有点意思:现在的矿点位于半山腰上,离山下的红水河还有相当距离,玉石发干不难理解。一旦将来开采到山脚下靠近水的地方,肯定就油润多了。另外,他个人的看法是,贵州料纯白色、青白色以及翳糖料意思都不大,带翠的料子才是贵州和田玉中的极品:“翠色不仅绿而且阳,这正是喜欢绿色的玩家与商家共同追求的!”他这么一说,也勾起了我对带翠的贵州料的浓厚兴趣。看来,什么时候还真得弄几块来欣赏欣赏。
在仔细观察那两块贵州料时,突然想起大约两年前买的一块山料,看上去与这次邮购来的偏白料子很有些相像,赶紧翻箱倒柜找出来一看,果然是一对孪生兄弟!难道,两年前贵州料就已经在市面上出现了?要不,又怎么会“移步”到了我的柜子里?虽有些疑惑,但一想到贵州玉实际上已经被人发现并且悄悄开采了一段时间,之前那块料子“出身”贵州不仅有可能,而且可能性还真不小。
贵州和田玉火了。贵州发现和田玉的消息引得新闻媒体、挖玉人、珠宝商人、投机者蜂拥而至,玉料的价格也随之一涨再涨。不过,目前一些石料、玉料商人还是喜欢沿用老名字,亲切地称罗甸产出的和田玉为罗甸石以前就是这么叫的,习惯了,要改口一时半会间还真有点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