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我根本没有开微博 所有电视都不上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陈丹青


  脸上架着圆形眼镜,身着中式上衣,显得很“民国范儿”,日前,陈丹青做客“理想国沙龙”,再次迷倒一群“丹粉”。面对后生的提问,陈丹青立马为自己解脱,“现在所有国内的电视我都不上了,我尽量在减少这些活动。”


  有听众赞扬陈丹青把一个艺术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两个身份结合得很好,并从他的作品当中看到对年轻人的关爱,问他处于什么样的机缘,如此不知疲倦地参加各种活动,抛头露面?对此,陈丹青为自己解脱,“我没有关爱青年人。是你们把我弄成这个样子,我也不太有这样的资格。”他称自己参加这样的活动一年就一次,“我没有不知疲倦,现在所有国内的电视我都不上了,我只上锵锵三人行,人打牌凑不齐要来叫,一叫少则三集,长则四集,就这么扯淡,播出的时候窦文涛可能说昨天我们聊到什么,其实就一会儿。我一年参加两次,拍七八集,人家以为我去了七八次呢,其实很少很少,我尽量在减少这些活动。”他承认参加沙龙活动,多少有走秀的感觉,“但这赖不掉。”对当下的沙龙热,他并不看好,“我没有见到有什么太成气候的沙龙,或许那些高端经济论坛可以算。”


  看着陈丹青这身打扮,自然会联想到“民国范儿”,他纠正说,“民国范儿绝对不是我发明的,我是上海人,这是北京话,我不太喜欢这个词儿,有点太市井了。”问到民国初年的留洋热,与这些年的留洋热,有什么不同?陈丹青认为,100年前的出国留学,都是国家推动、国家出钱,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寻找救国之道。而现在不一样,门槛低得多,只要家里有点钱就能出国,出去也基本上是为了寻找个人出路。有女青年问他,读万卷书重要还是行万里路更重要?他说自己就只受过小学教育,因此建议这位女青年,快点找到男朋友结婚,“这比读书、行路都重要。


  6年前,陈丹青从清华教授的宝座上拂袖而去,如今,作为艺术家,他十分享受边缘的状态。不过,也有烦心事,“现在写作的时间反而比画画多,一天到晚被催稿子。”


  前一阵网上有消息,说陈丹青在微博上出惊人之语,要退出中国国籍,不再关心这个国家,不上网,不用手机电脑等一切电子产品,不再踏上这片土地。对此传言,陈丹青表示,“我根本就没有开微博。你们在微博上看到有‘陈丹青’出来说话,那一定不是我。”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