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捐赠品的管理失范,“拿”画亦是罪
民主战士闻一多的堂弟、画家闻钧天30年前捐赠给闻氏故乡湖北浠水县150幅国画,以“支援家乡文化建设”。可经历6任文化馆馆长交接后,所剩无几。现任馆长徐良称,前任周金林只移交了63幅画,并称有些画“被领导拿去送人了”。相关专案组表示,已从某位离任文化馆馆长家中搜出51幅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陆建松曾去西北偏远地区的博物馆考察,就曾有博物馆的负责人对他说:“陆老师,你拿走一件吧。”(《中国青年报》9月7日)
据称,闻钧天的国画曾经作为中日建交后的国礼,赠送给日本政府,其艺术价值可见一斑。而100多幅“支援家乡文化建设”的画作,更凝聚着老人的心血。文化馆的历任馆长们,浠水县的领导们,自然深知其收藏的价值。当然,这些赠品在移赠和交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契约文书,缺少明晰的权责约束。当事人或许本身就不愿意建立严格的交接管理制度,以便混水摸鱼。该县一书画界人士称,“这些人就是利用身份之便,利用交接手续不清,为自己的利益把文物拿走。”
由于艺术捐赠品的管理失范,监守自盗并非少见。2010年,陕西咸阳人卓登将曾任于右任卫队长的父亲传下的于右任书法作品122件捐赠给咸阳市政协,可十几年后,“政协说这些东西找不见了,不知道去了哪里。”不久前,有人匿名举报,上世纪90年代捐赠给天安门城楼的一批书画作品中,包括程十发在内的5位画家的8幅作品,如今下落不明。一些文物管理单位错把自己当成了文物所有者,“关起门来就以为都是他们的了”。不仅可以将珍贵的国家文物当作人情献媚,甚至利用制度的缺失,侵占贪污,据为己有。
虽然监守自盗并非《刑法》规定的罪名,但此类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以及“贪污罪”的构成要件。“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即为职务侵占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然而,对私分捐赠品之类官场秽闻,处置时一般十分低调。只要将侵占的文物归还,就既往不咎了。因为侵吞和私分的背后,往往涉及更多的地方官员,有些或正在任上,于是便大事化小,不了了之。这一潜规则,自然就助长了监守自盗者的觊觎之心。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