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捶丸:现代高尔夫球的雏形

  ■四川成都 张天琚

  笔者在数十年的古陶瓷收藏过程中,收集到了唐宋时期的马球和“捶丸”,于是便做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其中包括对“捶丸”与《丸经》的考证。作为一个中文名词——捶丸,最早出现在元代宁志老人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所撰写的《丸经》一书中。捶丸历来被史籍称为古代民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游戏活动。考证捶丸必须从考证“捶”字和“丸”字开始。《说文解字》曰:“捶以杖击也”;所谓“杖”是指“持也从木”;所谓“丸”是指:“圆倾侧而转者”——用现代汉语来表述,就是:手持木头制作的棍棒用以敲打形状为圆形并易于滚动的东西。关于《丸经》版本的考证元代《丸经》初刻本已遗失,其撰述者宁志老人已不可考。元人杂剧《庆赏端阳》中曾有台词说:“你敢和我捶丸射柳比试武艺么?”由此可知,元代《丸经》刻本所言“捶丸”既是游戏活动也是军事性的体育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元代《丸经》既是一部游戏类书籍,也是一部体育史书籍。

  明代早期,在三朝重臣杨士奇等人的努力下,明皇朝一片安居乐业的社会景象。明宣宗宣德年间,更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画坛也十分活跃。其时,明宣宗朱瞻基在每年的岁首,均让百官休息十天,自己则和大学士赋诗唱和。为宫廷服务的宫廷画家商喜绘出了宫廷文化生活的《宣宗行乐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宫廷画家杜堇绘出了正在做捶丸游戏的《仕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说明了当时的捶丸活动是在具有完整规则的条件下进行的。

  根据《宣宗行乐图》所表现的实况,再与现代高尔夫球运动比较,可以看出明代捶丸活动与高尔夫球运动有如下共同性或相似性:第一,两者都有球洞。捶丸曰窝,高尔夫球曰穴,而且赛场球洞差异并不大。《明宣宗行乐图》中有10个洞,高尔夫球则设9或18个洞;第二,两者都用球杖击球,所用的球杖基本相同;第三,场地选择极为相似。捶丸场地要求以地形有凸、有凹、有峻、有仰、有阻、有妨、有迎、有里、有外、有平的园林为球场,而高尔夫球场也要求有平坦的地形,还要有凹凸粗糙不平地段,再加上沙洼地、水沟等障碍物。第四,服务方式大致相近。在正规比赛上,高尔夫运动有球童服务,捶丸角斗也有侍从跟随服务。不难看出,从形制上看,捶丸球杖同高尔夫球杖有着惊人的相似,二者显然具有源流关系。

  明代《丸经》版本还有顾起经本和周履靖本。这里着重说说周履靖本的问世。元代《丸经》刻本诞生后不到三百年,明代大藏书家周履靖对其进行了翻刻。生于明代隆庆、万历间、号称“梅颠道人”的周履靖是中国有史以来屈指可数的大戏曲家之一,一生涉猎的研究领域广泛,并有内容丰富的专著行世,其著述涉及范围之广,对后世影响深远。周履靖对古代民间的游戏活动研究独树一帜。例如,其撰写的如何甄别、饲养、蓄斗蟋蟀的《促织经》,如果没有对蟋蟀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广泛的调查,并进行科学的研究,是绝对写不出来的。周履靖对《丸经》的翻刻,说明捶丸游戏与斗蟋蟀的游戏一样,在当时已经十分普及。《丸经》从元、明、清到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均有翻刻本、影印本和翻印本问世或出版。史料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丸经》不仅是一部世界最早的游戏类的书籍,更是一部专项体育运动的完整规则,而这一规则与现代高尔夫球的规则极其相似,应是现代高尔夫球运动规则的雏形。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